“有!”李江這次倒是回答得很幹脆。
“談談你的看法!”
李江開始把他考察到的情況娓娓道來:“我了解到,該用戶之所以不用我們廠的產品,主要是已答應進另一鄉鎮建材廠的產品。”
“竟有這回事?”
“嗯。不過,我們的產品應該比鄉鎮企業的產品有優勢,價格公道、質量好,在外已有一定的知名度。”
“對,一個小小的鄉鎮企業是無法和我們相比的。”經理打斷了李江的彙報。
“所以說,我們肯定能變不利為有利,最重要的是,當地的建築公司,多年來隻認我們公司生產的建材,我們可以直接到每個鄉鎮去走訪,在每一個鄉鎮找個代理商即可。”
“小李你想得真周到,不但找到了症結,還想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要是廠裏的職工都像你這樣認真負責就好了。”
“經理太過獎了,能為公司分憂,是我們應盡的職責。經理你工作忙,我就不多打攪了,再見!”
不久,李江就被調到了銷售科,專搞產品推銷。該公司的建材銷量,比曆年來都高。李江也越來越被重視了。
所以,在向上司彙報時,你的說話水平決定了你的業績。會說話,將會提升你的業績,上司將會重用你、欣賞你,你的升職機會也會隨之而來。
語言是改變人生的工具
人類生活到現在,口才已經成為影響一個人生活及事業優劣成敗的重要因素。我們在與人們接觸時所說的話,都會被他人做為估定價值的標準。口才好,說話完整流利,往往很容易被人們接受、受人們尊敬,並產生崇拜心理。
在現代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複雜和密切,因此,社交往來就變得不可缺少。由於人們互相合作的機會越來越多,我們的語言,我們的表達能力不僅越來越重要,而且是不可缺少的了。
人類生活到現在,口才已經成為影響一個人生活及事業優劣成敗的重要因素。我們在與人們接觸時所說的話,都會被他人做為估定價值的標準。口才好,說話完整流利,往往很容易被人們接受、受人們尊敬,並產生崇拜心理。有才幹卻沒有口才,雖然也可能達到成功的目的,但是,有了才幹又有口才的人,他的成功希望會更大、更輝煌。同時你的才幹還可以從言語談吐中更加充分地表露出來,能夠使別人更深一層地了解你,並且由此產生對你的信任。這樣,別人才敢托付重任給你。一個有學問而沒有口才的人在和人接觸時,會顯得有點難於應付,感到拘謹,同時在無形中影響自己富有學問的形象,從而失去應有的收獲。現在社會上許多大學生或有才之士屈才的原因,也主要是因為自己缺乏口才,不能使自己的才幹充分展現出來。往往有許多人在繁忙的人事接觸中,覺得別人在說話時,自己竟好像受到了威脅。也許別人的說話太圓滑多變,太富於煽動性,使你木訥結舌了。例如一個滔滔不絕的說話者,他的每一句話均能打動人們的心弦,並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可以影響到周圍空氣的鬆弛與緊張,這種具有口才能力的人,是最值得人們羨慕的。
一個人若不具備較良好的口才,一旦走上社會,走上獨立生活的道路,就很難在事業上、愛情上、生活上取得令自己滿意的效果。就好比鳥兒失去了羽翼,發揮不了本身應有的技能,失去了生活在空中的基本條件。
每天,我們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一些場合需要我們說上幾句適當的話。很可能這幾句適當的話,就能夠幫我們很大的忙,甚至可以解決我們生活中許多大大小小的問題。因此,我們如果極有口才,對於生活、工作、事業、愛情都有很大益處,甚至會出現奇跡。
如今,社會處在改革的時代,使我們更需要傑出的口才。改革是除舊布新的新舊兩種勢力的較量,哪裏有改革,哪裏勢必少不了論戰和詰辯。在真理與謬誤的短兵相接中,縱使你滿腹經綸,但如果你是“茶壺裏的餃子——有貨倒不出”,就無法駁倒謬論、贏得群眾。在曆史上,康有為在光緒皇帝召集清五大臣問對時,力陳己見,駁斥了榮祿、李鴻章等人的“祖宗之法不可變”的謬說,促成了“戊戌變法”的改革之舉,他也成了“百日維新”的領袖。變法失敗後,革命派領袖孫中山在其環球旅行中,每到一地都發表演說,倡導革命,批駁保皇派改良理論,人們都親熱地稱他為“孫大炮”,因為他的鼓動之詞猶如密集的炮火,具有懾人的威力。在我國改革開放時期,同樣湧現出了一批具有遠見卓識的改革者,其中也有口才非凡者,他們為改革開放搖旗呐喊、鳴鑼開道,加速著改革的步伐。由此可見,口才不佳,寸步難行;能言善講,就會如魚得水,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