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口才是成功必備的素質(2)(2 / 3)

一個會說話的人,可以完整流利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意圖,也能夠把道理說得很清楚、很完整、很動聽,並使別人很樂意接受。有時候還可以立刻從問答中得知對方的意圖,而且能從對方的談話中得到啟發,增加對對方的了解,從而使雙方建立起良好的友誼。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許多不會說話的人因說話不連貫、斷斷續續,站著或坐著都不自在,自己總感到非常別扭,甚至出現麵紅耳赤的現象。他們很難完整、清楚地用言語表達出自己的意圖,往往使對方很費神,不能清楚明確地了解他的意思,同時又不能使人信服地接受。由於不會說話,口才能力差,說起話來又吞吞吐吐,從而造成了交流上的困難,對事業、愛情、生活、交際帶來或造成不少阻礙,抑製了個人的發展。

例如有的師範學院的畢業生,專業課考試成績大多良好,但參加實習的第一節試教課,麵對講台桌老是抬不起頭,辛辛苦苦備好的一節課,不到半小時就講完了,使自己陷於尷尬的窘境之中。有的人說話不得體,也會引起很多笑話。有個傻姑娘的大姐結婚,母親對傻姑娘說:“今日是喜日,要說吉利話。”她答應說:“出嫁又不是出殯,還能不說吉利話。”然後她一聲不吭地坐著,母親暗暗慶幸。在散席時,她卻講:“我今天沒有講半句不吉利的話,以後大姐生兒子不順利,不要來怪我!”當然,這是極個別的人。不過,在日常生活中,說話不得體的大有人在。如有人在廁所門口相遇,也招呼“你吃過了”,豈不叫人難堪。

會說話的人,遇到有事情和別人接觸,或有事情需要跟別人合作的時候,總會很順利地把事情辦成功。而不會說話的人,卻常常碰壁。口才流利的人,會使人清清楚楚地明白自己的意圖,而不會說話的人,卻經常使人發生誤解。

因此,口才是一門學問。隻有掌握了它,才能遇事應付自如,事業成功,愛情美滿。

人類生活的要素,一方麵是物質生活的滿足,如衣食住行;另一方麵是精神生活的安慰,如思想、意念、情感等等。思想的表達、情感的發泄、意念的滿足,都是精神生活的目的。較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普遍隻注意物質生活,而把精神生活拋棄不理。在過去由於受到社會環境的限製,人們普遍難於從精神方麵得到享受。而在現在的條件下,在現代化社會環境裏,對於精神方麵的滿足,必須迅速地給予重視,並應立即糾正以往各種不良的觀念,彌補我們精神上的空虛、饑渴,充分滿足人類最基本的生活、精神需要,從而促進人類文明生活的發展。

滿足精神生活,同滿足物質生活一樣的重要,甚至在某一種境地中猶有過之。尤其是表達思想、滿足意念、傳達情感的語言,更是成為生活中一件不可缺少的事情。當一個人無法表達他的意思,滿足他的意念,發泄他的情感時,他所受到的痛苦、折磨,一定是非常巨大的。比如,一個人正和一群人談得十分起勁的時候,突然之間他的聲音嘶啞了,他無法繼續說話和發言,他感受到的將是痛苦與窘迫。因此,思想的表達在人類社會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人類社會的生活,已經發展到了群居而不能孤獨生活的境地中,語言和口才的作用,更使其缺一不可。無論你生活在什麼環境中,總不可能避免跟他人的交往,那麼,就不得不依靠說來作為有效的媒介。我們知道一個人的口才,是能夠體現出這個人的力量程度的。古今中外無數著名的政治家,往往又是出色的演說家。他們總是運用自己的口才打動聽眾,從而在政治上獲得成功。美國著名政治家林肯就是一例。他在一次競選辯論中說:“你能在所有的時候欺瞞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時候欺瞞所有的人,但不能在所有的時候欺瞞所有的人。”這句話,成為了大多數演講者的座右銘。它說明演講者必須實事求是,不要嘩眾取寵,把自己裝成一個萬能博士。隻有實事求是,你才能取信於你的宣傳對象,使他們接受你的思想、觀點。現在,有的人信奉什麼“逢人隻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這些人對他人持一種不信任態度,說話時閃爍其詞,同時他們在講自己所知時,故弄玄虛;表明心意時,扭捏作態;談己之長時,誇張事實;道己所短時,躲躲閃閃。這樣的談話,隻能給聽者留下浮誇虛假的感覺,不利於互相了解和進行感情上的交流。

每個人的見解、主張,都是經過長期的訓練形成的,但是不良的習慣卻是可以改變的。隻要想通了,當你遇到與別人意見不同的時候,一方麵就不會太過心急地要求別人立刻同意你的想法,會理解、同情對方,容許別人更多地考慮。另一方麵也不會因別人意見一時和自己的不同,就說什麼“話不投機半句多”,與其斷絕交往。如果你很禮貌又很謙虛地聽別人不同的見解、主張,久而久之你就會得到人們的歡迎和尊敬。我們應該在學習中學會生活,在生活中學會溝通。通過溝通消除矛盾、加深了解,通過溝通拉近距離、產生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