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者瞪著她,答道:“你做了許多推想,堆砌了不少事實,但那又怎樣?你的觀點可能會對現實世界帶來任何影響嗎?”
提問者的話就像往評論家的心上插了一刀,並在她奄奄一息時慢慢轉動刀子。
幸運的是,評論家其實不必擔心。評論家可以承認對方的觀點,或解釋一番自己的觀點之後再繼續。如果問問“別人還有什麼看法”,還可能會鼓動聽眾參與討論。
但是,最明智的做法還是應該巧妙地給一個含糊不清的回答,然後繼續下去。你可能知道,巧妙而含糊的回答是一種有用的應答技巧,用這種方法,說話者可以給對方一種印象——他會以為自己完全正確且深受讚同。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這樣回答聽眾的批評:
“那確實是一個要點”或“你的確很有想法”。
一旦聽到這種回答,提出批評的人便會認為自己的批評得到了理解或認同。實際上,回答者自然不一定理解或讚同。畢竟,任何評論都是“要點”或表達了“某種想法”。表達者沒必要自尋煩惱,說那是個荒謬的觀點或糟糕的想法。他隻需承認提問者提出了一個“要點”或表達了某種“想法”就夠了。同時,通過這樣一個巧妙而含糊的回答,表達者可以繼續控製住聽眾並得到提問者的尊敬。
3.老練地應付挑剔聽眾的秘訣。
一個難纏的聽眾可能是你的競爭者或對手,他隻想證明自己比你更強;也可能隻是個缺乏禮貌和教養的家夥;或者是個魯莽的家夥,他確實不同意表達者的觀點,隻是不知道如何提出才更禮貌些。無論那些存心搗亂的人有何種理由和目的,發言者都應能夠得體圓滑地應付那些挑剔的人。首先,發言者必須一直保持頭腦清醒、鎮定自若。要做到這樣,就得:
①行為舉止若無其事;
②別畏懼;
③善解人意。
如果你當時坐著,就站起來,以造成一種有權威的感覺。
在造出鎮定、文雅和自製的聲勢之後,就按你在其他情況下應該做的那樣來處理反對意見:
①表示讚同;
②解釋一番;
③巧妙地給一個模糊的回答然後繼續下去。
你也可以來個開放式提問,鼓勵聽眾參與討論。
例如“你們中還有誰有什麼想法嗎?”必須注意的是:隻有當大多數聽眾看起來站在你一邊時才能鼓勵他們參與討論,否則,會適得其反。
用美麗的語言打造美好的人生
人們在社會中生活,要交流信息,要溝通思想,靠什麼呢?靠有一定的語言交際能力。在這種語言交際能力中,口語能力尤其重要,應用也最廣泛,不善言談的人是很難讓人了解其價值的。
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與合作的社會,有的人在競爭中失敗,有的人在合作中成功,這其中奧妙何在?生意場上有“金口玉言,利益攸關”之說,政治場上有“領導過問了”、“一言定升遷”之說,文化界有“點睛之筆”、“破題之語”,生活中更有生死榮辱係於一言之說。可見,在現代交際中,是否能說、是否會說,影響著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
一位當翻譯的朋友很有感慨地談起他剛剛參加過的一次涉外談判。他說,3位美國的工程師談吐自如、幽默風趣,而我們的3位工程師論專業知識並不比人家差,可就是“茶壺裏煮餃子——有貨倒不出來”。
人們在社會中生活,要交流信息,要溝通思想,靠什麼呢?靠有一定的語言交際能力。在這種語言交際能力中,口語能力尤其重要,應用也最廣泛,不善言談的人是很難讓人了解其價值的。
1991年11月,中國電影“金雞獎”與“百花獎”在北京同時揭曉。李雪健因為主演《焦裕祿》的主角焦裕祿,而同獲這兩項大獎的“最佳男主角”獎。李雪健在頒獎會上致答謝詞的時候,說:“苦和累都讓一個好人——焦裕祿受了,名和利都讓一個傻小子——李雪健得了……”他話音剛落,全場掌聲雷動。他恰如其分地運用對比的兩句話,既歌頌了焦裕祿的高尚品質,又表達了自己受之有愧的心情,而且很有幽默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社會上,人們的能力有高有低,要快速了解他們,不妨看看他們的口才。能力的高低,其主要表現是說話的藝術。語言的力量能征服世界上最複雜的東西——人的心靈。通過成功的口才這一媒介,不熟識的人可以熟識起來,長期形成的隔閡可以消失,甚至單位之間、社會集團之間、國家之間的矛盾有時也可以通過它得到解決。若是語言運用不當,也可能導致交際失敗,甚至損害自身形象。
上海電視台1986年舉辦了一個江、浙、滬越劇演唱大獎賽。經過激烈的爭奪,一位越劇新秀一舉奪魁。他在致答謝詞的時候說:“今天,我撈到了第一名……”,“撈”字出口,全場嘩然。在這種公開的場合如此說話,隻會給人以粗俗淺陋之感,致使他的“新秀”形象頓時在觀眾的心目中暗淡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