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口才是成功必備的素質(5)(3 / 3)

美國俄亥俄州的馬瑞塔學院把畢業之後工作不久和畢業之後工作10年以上的新老兩部分畢業生請回學院進行測驗,讓他們根據各自的親身體會回答:你在學校裏學的哪一兩門功課對你走上社會最有用?新老畢業生一致回答:最有用的課程是演講學和交際學,它教會我們怎樣說話,怎樣與人打交道。其次是英語課,它教會我們怎樣閱讀和寫作。

在美國留學多年的朋友告訴我:口才和交際的學問,在美國、西歐和日本等發達國家早已盛行,不論是學校教育還是成人教育都很重視開設這門課程。在這方麵,我們也需要睜開眼睛看世界。

10年前,我國有幾位專家學者赴美考察,這是第一次以演講與交際為目的的出國考察。他們了解到,美國各個中等學校和高等院校都把演講與交際作為必修課開設,小學有口語訓練課。他們所到的院校都有演講大廳和設備完善的演講練習室。各院校經常開展演講、論辯比賽和各種交際活動。教演講學和交際學的教師水平很高,不但知識豐富,有理論著述,而且具備高超的實踐能力。美國社會各階層、各行業都很重視口才和交際能力,其中最受尊重、能賺大錢的政治家、企業家、律師、教授、牧師、商人和醫生等幾種人都具備出眾的口才,善於演講和交際,難怪他們把口才列為“三大法寶”的第一位。

在我國,人們也逐漸認識到:說話、演講的能力已成為現代人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更是創造型、開拓型人才的必備素質。口才這門學問的重要性愈來愈清晰地呈現在人們的麵前,從而也促使人們加深了對它的研究。

但是,有些人卻認為,不論有無口才,隻要自己有其他才幹,同樣可以達到成功。可是,才幹被認識,需要有一個過程,特別是雙方接觸時間不長,相互還不了解的情況下。許多時候,還需要“毛遂自薦”,向對方展示自己的能力,這就必須借助於口才了。當代口才藝術大師代爾·卡耐基說過這樣一件事:費城有一位青年,為謀求職業,整天在街上徘徊,為的是想讓哪一位闊人能發現他的“存在”。然而,不管他做出什麼引人注目的舉動,都無法引起人家的注意。有一天,他靈機一動,突然闖進該城巨富鮑爾·吉勃斯先生的辦公室,請求主人犧牲一分鍾接見並容許他講一兩句話。吉勒斯看到這位衣衫襤褸的青年精神奕奕,也許出於憐憫,破例滿足了他的要求。起初,吉勃斯隻想應付一兩句,想不到兩人越談越投機,一直談了一個小時。結果,這位青年獲得了一個優越的職位。這樣一個窮途落魄的青年,在以前謀職一無所獲的情況下,竟在半天之內獲得如此完美的結果,不能不歸功於他說話的魅力。

再舉一個口才優秀的人的成功事例:

選美,一般人以為隻要一個年輕女子長相漂亮,天生麗質,便有可能交上好運。其實,有些摩登女郎雖然外貌標致俊俏,服飾更是新奇漂亮,但文化素養很差,語言粗俗淺陋,不僅當眾說話毫無魅力可言,外表的美貌也因此而喪失了光彩。而在1986年和1988年分別當選為“最佳亞洲小姐”和“最佳太平洋小姐”的利智,不僅以美麗的儀表和姿態使評判團和廣大觀眾為之傾倒,更以機智靈敏的思維和超凡脫俗的談吐令人拍案讚歎。

司儀問:“你奪冠後,如果曾與你為敵的人前來獻殷勤,你將怎樣對待?”

利智說:“我會熱情溫柔地向他們說聲‘多謝’!因為真正的敵人,有時也會成為真正的朋友。他們的嘲諷刺激使我更加努力,才有奪冠的今天……”

司儀問:“美,多少年不變?短暫的美,是不是美?”

利智答:“美是沒有年限的。短暫的美也是美。中國古代的四大美人,她們的生命是短暫的,但她們的美名卻流傳百世。”

利智的即興回答恰到好處,不僅讓司儀、評委和廣大聽眾傾服,也讓與她激烈競爭的對手心悅誠服,報以熱烈的掌聲和喝彩,傾倒了上萬人的心。

有一位學富五車的學者,一次去參加一個討論會,在會上被主人請起來“隨便講幾句話”時卻窘迫之極,一言不發,無地自容地敗下陣來。這使我們想到,有學問的人如果缺乏機智應變的口才,那麼,除了使人感到遺憾之外,說明知識和能力結構上還是存在缺陷的。這種缺陷目前在我們周圍很多人身上都還存在著。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講究日常說話的傳統,對口才的作用有較高的評價。孔子說過,一個人說一句話可以表現出他的聰明,但也可以表現出他的愚蠢。他說,君子對於自己說的話,是從來不馬馬虎虎對待的。經常說有益有用的話,人就變為萬物之靈;而經常說無用有害的話,人就變成萬物之怪。口才能力的提高就是要使人能夠接近萬物之靈,遠離萬物之怪,走向高層次的文明。作為現代文明社會的一分子,更是有必要重視和訓練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