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摸透老板的心
如果員工都能有一雙火眼金睛,就能識破老板的“偽裝”,看透他們的內心,在競爭激烈而又陷阱重重的職場生涯中遊刃有餘。因為沒有善於觀察的法眼,即使勤勉工作,績效比其他同事更優,也未必能夠升職加薪。
話說官渡之戰時,曹操與袁紹兩軍對峙,相持不下。後來,曹操的糧草不濟,兵法中首重“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士兵食不飽、穿不暖,何來鬥誌?
主管糧草的將官連忙向曹操報告短缺的情況,並請求解決問題。曹操乃一代梟雄,其心機極為奸詐狡獪,隻見他的眼珠骨碌一轉,計上心來,便說:
“改用小勺子替將士們分飯吧,這樣或許能多挨幾日,屆時糧食就會送到了。”
糧官聽了曹操的話,就用小勺為兵士分飯,而且粥很稀。將士們吃了兩天,饑腸轆轆,便忍不住集體抗議。正當爭吵不休之時,曹操親臨現場解決,他不分青紅皂白地就說此事並非自己的命令,就命人將主管糧草的將官拖出去斬了。軍士們以為曹操愛兵如子,大受感動,立即勇氣倍增,最後一鼓作氣擊潰敵軍。
上位者應該“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名將官中計而死,確實冤枉,但如果他能事先明察秋毫,深入分析曹操奸猾的用心,大概不至於死得如此不值啊!
不僅這位將官如此,就連宋江也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死得可悲可歎。宋江率領一百零七條好漢稱雄梁山泊,卻被朝廷“招安”的假意誘惑,率兵攻打同是起義軍的方臘,鬥得兩敗俱傷,卻讓朝廷坐收漁翁之利,將他們一網打盡。
當然,摸透老板的內心世界,並不隻是為了防範“老板”的狠招。因為,老板並不像人們說的“天下烏鴉一般黑”,也有很多好老板。但深諳老板心思,確實能助你在事業路上走得更順暢。
在多數的公司裏,平等主義是不存在的。加薪升職的形式靈活多變,令人難以捉摸,隻有老板是絕對的權威。老板決定給某人加薪,決定提拔某人或是解雇、調職,不僅與個人的表現和才能有關,或多或少也受到上司本人的好惡影響。
那麼,老板的主觀好惡是否獨裁了一些?在一個公司裏,決策者們為了自身和企業的生存發展,為了追求最大的利潤,就會采取必要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在這種情況下,你難道能夠對老板說“民主”嗎?
有人說,隻要完成老板交付的任務,盡可能做得出色,難道不能獲得擢升嗎?這種觀點並不正確。完成工作並且盡可能表現是你的本分,一般來說這的確是得到加薪升職的基本條件;但是,這還不夠。你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你身邊有很多同事工作努力又出色,但就是得不到擢升,而有些同事不那麼認真,甚至馬虎敷衍,好處卻往往降臨在他們身上,為什麼?這就關係到“緣分”問題,你與老板是否有緣,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條件。
如果你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與老板不同甚至相左,那你要獲得擢升就會變得比較難。
一位哲學家到鞋鋪修鞋,他對鞋匠說:“請你補一下我的鞋。”
鞋匠說:“我正在補別人的鞋呢!而且還得補完好幾雙才輪到你。你要不要把鞋子留下,先穿這雙鞋走,明天再來換你自己的鞋。”
哲學家生氣地說:“我從不穿別人的鞋子。”
鞋?$匠便說:“那麼,你真是一個哲學家,不能用別人的鞋來套你的腳嘍?我想在這條街上還有一個鞋匠,他比我更了解你們哲學家,你去他那兒補鞋吧!”
這是《紀伯倫全集》中的一則寓言。
老板有自己的哲學,對於社會和人生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感悟。即使他能隨社會潮流而改變自己的價值觀,但對老板而言,他自然有較多的本錢,不會輕易改變自己來適應員工。
若把那個鞋匠比作員工,他與這位哲學家式的老板大概是沒有多少緣分。如果他不想改變自己去遷就老板,那隻有趁早走人,反正沒有緣分就不要勉強湊合,也許街上另一個鞋匠就能和這位哲學家合得來。
不去揣摩老板的心思脾氣和行為習慣,便無法知曉老板的思想行動,要想在公司中有出頭之日,幾乎是不可能的。
受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國內的老板普遍重視人和,因此人際關係的良好與否,與老板相處是否融洽和諧,對員工來說,顯得尤其重要。
在中醫中,診斷病人有“望、聞、問、切”四字箴言,為的是能找到病根的症結,以對症下藥。同理,在職場生涯裏惟有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摸清老板的虛實,才能如魚得水,與老板應對時方能合宜得體。
摸透你的老板,做精明白領
要認清你的老板究竟是哪種人
如果你的老板經常要你去做一些與公司利益無關,而隻是對他個人方便的事,那麼說明他並不真的賞識你。因此,如果遇到他再次找你去替他辦理私人的事情時,你應該搶先提出一些工作上的問題,顯示你正在忙於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