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自己當老板 (1)(1 / 3)

當老板意味著什麼

國王對王後說:“夫人,你實在有辱王後之名,那麼粗俗無禮,你不配做國民的表率。”

王後說:“笑話,你自以為是國王,其實不過是應聲蟲罷了,真可憐!”

國王聽罷大怒,拿起金鑄權杖便朝王後劈頭打去,正中她的前額,頓時鮮血如注。

他見到王後受傷,後悔得欲拿權杖出氣,他高高地舉起權杖要朝地上砸去。恰在此時,宮廷侍衛長走上前急忙說:

“請息怒,陛下,千萬不要砸壞了權杖,它可是代表著國王的權力啊!而今又沾上了王後的鮮血,更加身價百倍,值得紀念。”

從這則寓言中,我們可以知道權力對於高位者的重要性。丐幫幫主有打狗棒,帝王將相有玉璽或大印,這些都代表權力,能使部眾臣民恭順地服從統治。

老板也有權力,這種權力使他能管理手下的員工,組織和協調員工的工作,從而獲得金錢或其他利益。當然,這種權力的獲得是靠資本、智慧等做後盾。

那麼多人要當老板,難道僅僅是為了獲得金錢嗎?當然不是。人們之所以想當老板,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為了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

毋庸置疑,追求金錢、物質的享受是企業主們的目標,但這絕不是惟一目標。事實上,有很多企業主並不太注重物質的享受,甚至勤儉持家,金錢對於他們再沒有決定性的意義。

人是有情感、有思想的動物,除了物質需求外,還有精神需求。這種精神追求是高層次的,而且是永不會滿足的,正如比爾·蓋茨、“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電腦巨子格羅夫、香港首富李嘉誠等人,富可敵國仍不斷在累積財富,他們都是為了獲得一種成就感、滿足感。

追求財富的無限擴張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才能,從而獲得成就感的一種重要方式。現今社會中,物質財富成為一種衡量能力的標準。為追求財富,人們搶著要當老板,因為憑借老板的權力,可以組織他人或集體去完成個人所不能完成的工作。

現在,老板這個稱謂滿天飛,不光真正的“大老板”稱為老板,就連一個擺地攤的、賣擔仔麵的,甚至補鞋的、修車的,也常被人稱為老板,為什麼?因為這些“小老板”喜歡這個稱呼,因為老板這個稱謂有炫耀的意味。所以,那些還未當上老板的人整天信誓旦旦地拍著胸膛說:“我要當老板!”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多數老板抱有這種心態。其實,這種心態沒什麼不好,畢竟衣錦還鄉的念頭是追求成就感的體現。

雖然很多人都想成為老板,都羨慕“高高在上”的炫目光環,但是,有時候老板這個稱謂卻有著其他的涵義,很多真正的老板都不喜歡這個稱呼,認為被人稱為“老板”是一件很無奈的事情。因為,在一般人的眼光中,“老板”就意味著剝削、專製與現實。

當老板,還是打工

到底是自己出來創一番事業,過一回老板癮,還是埋頭打工,這對於任何一個仍在小康和致富之間苦苦掙紮的打工仔來說,真是一個很有誘惑性,但不無困惑的問題。

肖就是其中一個困惑者。

肖今年26歲,現在一家規模還算可以的電腦公司上班,職位是技術部主管,薪酬等各種公司福利待遇還算湊合。在全球裁員大風暴過後的今天,這份工作還算不賴。

但一想到要買房養妻活兒,過上幸福生活的將來,肖就心裏發虛:靠他打一份工,可以讓他達到他的人生目標嗎?

這麼一想,肖就有些泄氣。套用一句俗話:靠他一份工倒到餓不死人,但要靠它發達的話,很可能永無出頭之日。

那天與同事外出午餐,肖搬出了這個話題,同事參與熱情空前高漲,不約而同認同:工字無出頭,自己做老板的話,哪怕生意再小,也是自己的生意;哪怕幹得更辛苦,心裏也覺得值;就算最終失敗了,也可以當成一些深刻的人生經驗。

要是成功的話,也不奢望從此可以做千萬、億萬富翁,拿個數十萬,不也是挺美嗎?

甚至都不用做什麼所謂大得擲地有聲的生意,光是開個小店,也不失為一個創意。

肖的一個同事Mon猛點頭讚同,前一陣子她一個同學開了一個飲食檔,做得很成功,每月純收入都有數萬元。最近同學膩味了,二話不說就把飲食檔轉手了,搞到一班老同學在聚會時大罵她這麼賺錢的生意也丟掉,而且也不轉給老友。

另一個同事Mickee也舉了一個例子,他中學同學家裏是做小本生意的,這些年賺了多少無人清楚,但這位同學在老市區開個很不顯眼的檔口賣涼茶,家卻住天河黃金地段高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