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自己當老板 (2)(2 / 3)

教育或經驗好的經營人才可以是天生的,但依然不排除後天的“點石成金”。係統的教育,尤其是商學教育是必要的。哈佛的MBA畢業生中,48%的人年薪在10萬美元以上,54%的人身價超過50萬美元,因而不難解釋今天美國的商學院及各大學的商科及MBA專業炙手可熱的原因了。即使是英國著名的牛津、劍橋大學每年也派近50名管理人員去哈佛受訓,因為該訓練物超所值。

自己做老板創業要避開的誤區

 技術誤區

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會聽到創業者說“我的技術是最好的,我的技術真的是最好的”。但是風險投資不光是投資技術,在整個項目裏技術含量很重要,但它並非全部,還有營銷,還有管理。在20世紀80年代,阿波羅電腦比SUN的技術要好。結果現在誰勝出?還是SUN,靠的是市場,不是技術。所以,營銷和管理很重要。

很多人問:“我們的技術最好,你為什麼不投資?”事實上,投資者並不是不投資,而是要投資高成長型的企業。現在整個高科技方麵在高成長,因此,投資者往往選擇高科技企業進行投資。高成長包括很多種,不一定僅指科技方麵,還包括購並等其他的增值方式。在互聯網廣泛應用的社會中,很多領域的項目隻是找個“龍頭”,找到“龍頭”之後,再找到很好的人,還有錢,這樣就可以做很多的購並。整個美國的汽車工業就是通過購並,現在形成了兩大汽車廠。風險投資追求的是高成長,最終實現的是資本增值的最大化。所以他們並不片麵崇尚高技術,更看重的是真正市場化的公司。

 所有權誤區

一些亞洲的老板不願意找有能力的人來共同合作創業。在投資之前專家對創業者說,你必須找一個CEO,他說:“不行,找一個人來訓練我當CEO嘛。”但高科技領域的發展是不等人的。所以說,中國要想有世界級的公司,必須有強有力的管理,最基本的一點就是企業的所有權和管理權一定要分開,要分得清清楚楚。

在中國人的思想中大都有一種“所有”情結,不懂得合作與分享。對於創業此乃“大忌”。為什麼有的企業都做不大?稍微大一點了,又要裂變?其根源在於人們的觀念。

創業之初一定要合力把餅做大。有位創業者就曾深感痛惜地說道:“失誤在於當初把股份看得太重,該進來的人沒有進來,所以企業至今還是一塊小餅。”在創業過程中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創業者要不斷吸取他人的教訓和經驗,盡量避免創業誤區,成功的機會才能更大。

誰的公司

當你坐在黑色的高靠背皮轉椅上,環視眼前由你親手料理出來的公司時,會豪情頓生:“啊,我的公司!”

從法律角度看,它確實是你的公司,但當你心裏這麼認定時,你就排斥了其他人的存在,將自己孤立起來。於是,當你需要員工加班加點時,他們會想,憑什麼為你的公司賣命?當你賞識的幹將終於能夠獨當一麵時,他卻要離你而去,創建自己的公司了。

據有關機構調查,中國的家庭暴力很嚴重,那些打老婆上癮的男人,在外人眼中往往是很老實的,為什麼在家裏卻很殘暴?除了在外麵太壓抑,找不到地方發泄外,很大的原因就是太把老婆當自己人了。既然是自己的,想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

老板把公司僅僅作為自己的私產,也很容易走火入魔,不把員工當人看。媒體上經常有這樣的報道,某老板對工人搜身,某老板令工人下跪……可以想像,這樣的老板一定是私企老板,他把員工和財物混為一談了,以為自己是工廠的主人,同時就是工人的主人了。最後的結果當然不妙,即使不被曝光,不被查處,這樣的公司,也沒有一家能做到一流。

無論是員工還是合作夥伴,老板與之都是一種互利的關係,太看重自己,難免損害別人,誰都不是傻子,誰都不願讓人損害,最後的結果,隻好是你自己成了孤家寡人。

柳傳誌曾經談到聯想的核心價值觀,就是把個人的追求融入企業的長遠發展之中,“正是這個核心價值觀,為聯想提供了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柳傳誌這樣的企業家,當初出來辦企業時,想的就是成就一番事業,把辦好企業作為一個理想來實現。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要治理好公司,要解決好企業和員工的關係,就必須回答一個基本命題:公司是誰的公司?“我們的答案是,公司不但是股東的公司,而且是員工的公司。員工應該把自己的追求融入公司的長遠發展之中,通過公司的迅速發展,從而體現員工個人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