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第三十四計通權達變(3 / 3)

的確,對一個人來說,革除他的舊思想和舊做法,並不是很容易的。但是,時事要求你順應曆史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你準備好了嗎?

古人難道會騙人嗎

清代大才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中有一個故事:劉羽衝,滄州人氏,他性情孤僻,喜歡講求古代的典章製度,其實那些都是不切實、行不通的。他曾請董天士為自己畫畫,又托厚齋公題詩。其中一幅《秋林讀書》的畫,厚齋公題的是“兀坐秋樹根,決然無與伍。不知讀何書,但見須眉古。隻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譜”,就是因為要規勸他才這樣題的。

劉羽衝偶然得到一部兵書,伏案讀了一年,自以為可以帶兵10萬了。剛巧這時發生了士寇變亂,劉羽衝自行訓練鄉兵與他們戰鬥,結果整個隊伍潰敗,自己也幾乎被擒。

他又得到古代興修水利的書,伏案讀了一年,自認為可以使千裏之地變成肥沃的土壤,於是繪圖列上措施呈給州長官。州官也是個喜歡多事的人,便叫劉羽衝在一個村子裏試行。田間水渠剛剛修完,就發大水,水順著溝渠灌入,全村的人幾乎都成了水裏的魚。

從此,劉羽衝抑鬱不得意,常獨自在庭院台階上走來走去,搖頭自語道:“古人難道會騙我嗎?”就這樣,每天念叨千百次,都隻是這一句話。不久,他便發病死了。

以後,每逢風清月白之夜,常見到他的魂魄在墓前的鬆柏樹下,搖著頭獨自走來走去。人們側耳細聽,所念叨的仍是那句話。有人取笑他時,鬼魂便突然隱滅。 第二天去探看,他依然是那樣。

拘泥於古代陳規的人是很愚蠢的,但怎會愚蠢到這個地步呢?

人在生活中,由於常默守一種方式,常在一個地方,常操一種習慣,這樣容易使自己掉進一個模式裏而自縛手足。當一個老百姓,最容易陷在某種偏執中,使生活失去很多手段。因此要腦筋靈活,勤於思考,活動中求生存。

上例中的劉羽衝,好古卻泥古不化,以古為則,結果不與發展變化了的事物結合起來,鬧出一些笑話,自己也落魄而死。

《韓非子》中有則寓言,說是有人要買鞋子,先用尺子量過自己的腳,到了鞋攤時,才發現尺子忘了帶。旁人問他為什麼不用腳試一下呢?他卻說:“寧信尺子不信足。”此人保守不變,可謂迂腐極了。

做事以及處理問題,要善於變通。這不等於不要原則,因為真理都是相對的,隻有善於變通,處理好問題,才是堅持了真理,維護了我們的原則。古語說“神而照之”,全在於運用它的人。況且,事物都是在發展變化之中的,更多的時候是我們沒有成法可守,特別是我們在從事一項全新的事業的時候。

棋手不廢棄舊傳的棋譜,但不會固執依照舊譜;醫生不拘泥於古代的醫方,但也不會背離古方。武術練劍講究劍道,劍道的修煉包括“守、破、離”三個階段,“守”是劍道的基本功,要求嚴格按照老師的招式模仿,反複練習,切忌獨出心裁。這個時候,“師古”是必須的。“破”是劍道的自我創造階段,功法爛熟於心,技無止境,就需要向“師古而不泥古”方向發展,發揮獨創性。“離”是劍道的升華階段,超越老師,超越舊法,超越時空,不被他人所左右,進入上乘境界。劍道通人道,做人為學,同樣應當遵循“守、破、離”的發展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