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令人發怒的事不計其數,倘若每件事都斤斤計較,耿耿於懷,是成不了事的。反之,隻要胸懷大誌,就會“忍人所不能忍”,對於許多事情就不會放在心上,而是堅定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奮進。
朱棣裝瘋
朱允炆接替爺爺朱元璋的皇位之後,接二連三地殺害了好幾個王爺。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棣心裏明鏡似的:自己在劫難逃。
他如坐針氈。現在的親王中,屬他排行最大。恐怕朱允炆要認真對付的,也就是他了。北平左布政使(相當於省的長官)張昺、都指揮使(地方軍事長官)謝貴,都不是朱棣的人。朝廷又以備邊的名義,將朱棣王府衛隊從19000人減為4000人。朝廷又派親信在山海關練和臨清練兵。這就從北、東、南三個方向,對北平形成了包圍的態勢。
朱棣派內侍到慶壽寺,把姚廣孝和尚請來,這位和尚14歲出的家,曾參加過禮部主辦的“通儒書僧”考試,高高得中。但他不願去做僧官,卻隨朱棣到北平,被朱棣安置到慶壽寺當主持。姚廣孝很有城府,朱棣經常將他邀進王府,讓他給出謀劃策。
頗有城府的朱棣早在他大哥朱標死後,認為他最受父皇寵愛,說不定會立他為太子。但後來朱元璋隔著兒子一輩立了皇太孫朱允炆。朱棣心中不滿,暗中便打定了要較量個高低的主意。燕王府原是元朝的皇宮,建築得富麗堂皇。朱棣聽從了姚廣孝的建議,在宮舍下麵挖了地下室,秘密地請來工匠,在地下室裏不分晝夜地製造武器。怕打鐵的聲音外傳,又養了許多鵝鴨,天天吵個不休,作為掩護。同時,還用重金雇傭勇士,養在宮中。朱棣不分晝夜地進行著備戰。
再說,朱棣和姚廣孝研究對策時,忽然內侍來報,南京的黃太監到府降旨。朱棣讓姚廣孝到屏風後麵,吩咐叫請進來。不一會兒,黃太監在四名衛士的陪伴下,來到中堂。朱棣跪下接旨,原來朱棣前一段曾上疏告病,所以皇帝朱允炆特派黃太監來慰問。聖旨宣讀完畢,王府總管把衛士陪了出去,設宴款待。這邊黃太監笑著對朱棣說道:“看殿下神采奕奕,想貴恙已大痊了吧!”“哈哈哈!”朱棣大笑起來:“當著真人不說假話,本王得的乃是心病。”“心病還須心藥醫嘛!”“那是當然。黃公公帶來什麼良藥呀?”“皇上這次派我來,就為的是察看殿下是否真的有病,那齊、黃二人,成天在皇上麵前嘀嘀咕咕,說諸王裏唯有燕王殿下是個隱患,看樣子,對燕王下手,隻是個時間的問題。”“唔!”朱棣沉思著點點頭。黃太監繼續說道:“皇上另外派人降旨,要張昺、謝貴加強對殿下進行監督。”“他們不錯嘛,很關心我,每隔十天八天,便來探一次病!”朱棣冷笑道:“好吧!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這叫逼上梁山,反正不是魚死,便是網破。”黃太監帶著朱棣送給他的一大盤珍珠寶石,滿載而歸地回京複命去了。
朱棣不分晝夜地加緊備戰。轉眼之間,便到了建文元年(1399年)五月,朱元璋已經死去一周年了。南京舉行祭典,稱為“小祥”。
建文皇帝發下聖旨,各位親王不必晉京,但對王子卻沒有明確規定。朱棣為了麻痹皇帝,決定把他的三個兒子,一齊打發到南京去參加祭典。有的親信勸他,讓三個王子進京,風險太大,萬一把三位王子當作人質扣起來,那可就被動了。
朱棣笑著說:“舍不得孩子打不住狼,三個孩子一起去了,就解除了皇上的疑心,也讓齊、黃兩個賊子找不到借口。”三個王子到南京去了,朱棣雖然嘴裏說得很硬,但心裏也像十五個吊桶,心裏總是七上八下的:萬一兒子被扣留,朝廷再派兵來拿,到了那時,進行抵抗吧,投鼠忌器,不抵抗吧,隻好束手就擒,想到這,他又後悔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