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結束語:《西遊記》裏的處世哲學(1 / 1)

《三國演義》寫的是政客手段,《紅樓夢》講的是兒女情長,《水滸傳》說的是黑道春秋。說起來“四大名著”,隻有《西遊記》合適由我們平民百姓來讀,《西遊記》是我們的處世寶典。

一、學門技術好糊口

沒有“七十二變”,沒有“筋鬥雲”等等諸般神通,孫悟空在東海龍王眼裏算個啥,在玉帝老兒眼裏算個啥,在如來佛祖眼裏又算個啥啊?不要說“鬥戰勝佛”,就是到“禦馬監”當“弼馬瘟”都不要想啦!有猴子的地方就有猴王,猴王多如明星。可為什麼孫悟空卻隻有一個?那是因為,有技術的猴王隻有一個啊!

做生意沒錢,當官兒沒路。孩子好不容易考上個大學又湊不齊十萬塊錢領錄取通知書。難道讓孩子也一輩子種地扛包,出租“摩的”?所以啊,趕緊讓孩子去學門技術,先當個藍領技工能活下去再說吧!

二、該出手時別出手

孫悟空見勢不妙,便縱身一跳:老孫去也!於是一個筋鬥雲,十萬八千裏逃開去了。

不小心惹惱了那些大官人們大官人們揍了你,那就捂著傷口快撤吧!跟人家講道理?等死啊你!不會有“捕快”、“俠客”出來為你打抱不平的。“捕快”和“俠客”們,都在忙著拍電視劇呢!

三、該吹牛時要吹牛

孫悟空被“獨角兕”打得大敗,連如意金箍棒都被人家收去了。

最後全憑太上老君來了,才解決問題。可當唐僧驚魂未定地問:悟空,那妖精呢?孫悟空馬上拍胸脯大言不慚答道:那妖精被俺老孫打跑了。

即使你心底對那個家夥佩服得不行,對不知底細的人也要板起麵孔:他算什麼啊,我從來沒把他放在眼裏!

四、朋友多了路好走

遇上“黑水河”的“鼉龍”,便找西海龍太子摩昂小哥兒來收拾。

幹不過“通天河”的“靈感大王”,就請南海的觀音來搞它。即使神通廣大的“六耳獼猴”再厲害,還有如來佛祖呢!

在社會上混,就該多交幾個“真朋友”,“鐵哥們兒”。以備關鍵時刻能夠有人為你挺身而出,“兩肋插刀”!

五、最好找個好“娘舅”

取經路上那些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占山為王據河稱霸的妖怪,多是有背景有後台的。且不說如來佛祖八杆子搶不著的娘舅“金鵬大王”,便是給太上老君燒過鍋爐的“金角”“銀角”,給文殊、普賢菩薩當過司機的“青獅”“白象”,到了凡間也可耀武揚威,不可一世,弄個師長旅長幹幹。即使有一天鬧出事來要被法辦,也有“娘舅”罩著,並本著“從哪裏來回哪裏去”的原則,重返工作崗位。連取保候審都不用辦。

沒有背景靠不上個好“娘舅”,便是本事再大也不保險。

六、千萬別玩“跳樓秀”

所有的磨難都經曆了,連唐僧的“化齋紫金盂”都用來行賄了。

可如來佛祖還是“即令揭諦,再生一難”。於是通天河老黿把身體一翻,唐僧師徒便在通天河裏洗了個冷水澡。

老板再怎麼收拾你也是對你的關愛,不能惹老板生氣。辭職不幹還想要工資?去玩“跳樓秀”吧!看我不找公安辦你個“擾亂社會秩序”!

人人都道神仙好。其實神仙有什麼好?如果你做人都做得不痛快,還是別想神仙吧!你就是當了神仙,也要天天生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