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福樓拜《布瓦爾與佩庫歇》的思想性(1 / 2)

論福樓拜《布瓦爾與佩庫歇》的思想性

專題福樓拜論

作者:韓芳

居斯塔夫·福樓拜是世人公認的19世紀法國最為著名的小說家,其最具代表性的著作為經典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除此之外,福樓拜的作品《薩朗波》《情感教育》以及廣為讀者傳誦的作品《聖安東尼的誘惑》也在文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與前幾部作品相比,福樓拜一生中最後的一部長篇小說《布瓦爾與佩庫歇》由於並沒有真正的完成,其在廣大讀者中的影響並沒有前幾部那樣深入人心,在文學評論界也並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筆者通過對該部作品的全麵考察,詳細地比較分析該部作品與福樓拜其他作品的異同點之後認為,盡管福樓拜一直被稱作是現實主義作家,然而在《布瓦爾與佩庫歇》一書中,作者已經呈現出了十分明顯的風格轉變的特點,思想性與藝術性和其餘代表作品相比,作者的自然主義傾向與現代主義風格尤為突出。本文的重點便在於對作品的以上兩方麵特征進行分析介紹。

一、福樓拜與其作品思想、風格轉變的相關知識介紹

作為一名世界知名的文學創作者,福樓拜一直都受到眾多文學愛好者的膜拜與推崇,現實主義風格是其早期文學創作過程中十分典型的一個特點,然而我們並不能因此就認為福樓拜的文學創作風格是前後一致的。實際上,多樣化明顯、階段性特征突出才是準確評價福樓拜作品的恰當字眼兒。筆者在考察福樓拜文學作品的時候,認為在文學創作的前期,福樓拜的絕大部分作品都有著十分明顯的現實主義風格,其中部分作品不乏浪漫主義色彩,最典型的是其在中學時期發表的一係列習作以及令福樓拜一舉成名的作品《包法利夫人》。隨著創作的不斷深入,在福樓拜的後期作品中,自然主義開始嶄露頭角,甚至當時最為新銳的現代主義思想取向也能夠在作品中表現出一定的分量,最為典型的便是《布瓦爾與佩庫歇》。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還有一大突出的創作特點,即便是在同一部作品中,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很容易發現,作品前後兩部分所傳遞出來的風格也是截然不同的,多種風格並存已經成為福樓拜作品的一大標誌性符號。

《布瓦爾與佩庫歇》作為福樓拜生前最後貢獻給世人的一部作品,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並沒有受到讀者以及文學評論家的重視,這與本書尚未完成有著一定的關係,其實就已經創作出的作品情節以及通過研習福樓拜事先列下的提綱,我們可以十分輕易地獲知整部作品所表現出來的基本脈絡。在進行詳細的考證之後,筆者以為,盡管該部作品並沒有真正完成,然而無論是從思想性上評判,還是專門進行藝術性分析,《布瓦爾與佩庫歇》本身都顯示出十分明顯的區別於以往創作價值取向的新特點,也就是說本部作品中已經可以十分輕易地窺得到自然主義以及現代主義的創作痕跡。假如在閱讀的過程中仔細比較《包法利夫人》與其的異同,我們就能夠很明顯地發現這一位文學創作大亨的作品風格已經出現了質的變化,筆者認為造成該種現象的原因不僅與當時的社會大環境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與作者自身的經曆更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這與福樓拜早期受到浪漫主義思想的熏陶,後來又接受科學主義思潮影響有著十分緊密的關係。

二、自然主義以及現實主義特征介紹

(一)文學創作中的自然主義表現

自然主義本身是一種獨特的創作方法,也有部分文學創作者將其看做是一種創作傾向,其在文學領域中存在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然而真正影響較大的文學流派則是在人類科學文明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它最早誕生在19世紀中後期的法國,之後迅速風靡歐美、日本,甚至在我國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力。在文學創作中,自然主義主要有以下幾方麵的特征:首先,在文學創作過程中,作者十分注重對於科學性以及真實性的把握。自然主義者堅信文學創作必須秉承著嚴謹的精神,盡可能地讓寫出的作品接近本真的、自然的真實生活。作品所反映出的內容必須盡可能的客觀化,對於殘酷的真實生活需要進行還原。自然主義代表左拉認為,使用現實事物取代抽象描寫,用嚴格的分析取代以往隻憑主觀經驗而進行作品表述是自然主義最為典型的標誌。其次,自然主義在創作文學作品的過程中並不注重渲染作品本身所承載的道德傳承與思想價值傾向。作者在構建故事的同時隻注重對於問題的展現,尋找答案並不在他們的思考範圍中。最後,堅決抵製典型化的創作方法。自然主義文學創作者認為小說應當反映現實生活,假如使用典型化的藝術手法,就不可避免地會對事實進行誇大,從而給讀者造成誤會。除此之外,對於小說故事情節的淡化以及著力對異化現象進行表現都是自然主義的標誌性特點。

(二)現實主義的創作特征

第一,具有十分明顯的反傳統特征。進入20世紀之後相繼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當時人們的價值觀受到了極大的衝擊,他們不僅懷疑以往的文化成果,還十分懷疑一個人的價值觀是否真的有意義,以現實主義為代表的文學創作認為一切都是荒謬且沒有意義的。第二,反異化主題,這裏所說的異化主要指的是“主體已經喪失對創造物的控製力,反而被所創造出來的事物控製”。現代文明所帶來的災難讓越來越多的文學創作者開始懷疑我們所創造出的文明究竟有沒有價值。不僅如此,對於人本身價值的重視以及非理性傾向的展現都使20世紀之後現實主義作為一種新的思潮,對於整個文學創作起到了十分明顯的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