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營造快樂的心境(3)(2 / 3)

別讓貪心害了你(2)

“知足,不失為幸福、快樂之本”作為一種生存策略,一種為人處事態度,是許多名人偉人的座右銘,宋朝的有功之臣石守信、王審琦等人也深知其中真味,杯酒釋兵權讓人感慨萬千。

宋太祖平了天下不久,便宴請手下的大將石守信、王審琦等。皇上請喝酒,大家都顯得很高興。三杯酒下肚,宋太祖把大手一揮,讓左右侍奉的太監全部退下,然後端起酒杯,對相聚的功臣們說:“今天在座的都是我的好兄弟!各位一定要盡情吃喝。”說完,驀地一仰脖,喝個底朝天。但誰也沒有料到,正當大家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得意時,宋太祖卻突然歎了口氣,滿腹心事的樣子,說:“你們幫我打下天下,取代後周即了皇帝位,真是勞苦功高,快活無比,實在令人羨慕!如今,我做了皇帝,國家的事情實在太多,難處也實在太大,還不如做個節度使呢!你們知道嗎?做皇帝這一年多來,我是夜不甘寐啊!”石守信等人一聽,感到迷惑不解,忙問:“這是為什麼呢?”

宋太祖說:“這不難知道,皇帝的位置隻有一個,誰不想取而代之呀,我能不擔心嗎?”

石守信等人聽罷,都誠惶誠恐起來,立即跪在地上向宋太祖叩頭道:“陛下,為何說出這樣的話,如今大局已定,誰還敢對皇上起異心?”

宋太祖憂心忡忡地說:“你們雖然沒有這個野心,但你們的部下將士中不一定沒有一些貪圖富貴的人啊!或許有一天把黃袍硬披在你們身上,你們不想幹也不行啊!”石守信等人聽得戰戰兢兢,渾身冒汗,都叩首哭泣道:“我們真是愚蠢,從來沒想到這一點,請皇上憐憫我們,給我們指出一條生路吧。”

宋太祖點點頭說:“人生一世,太過匆忙,稍縱即逝。所以,那些想求富貴者,不過是想多聚斂錢財,到地方上去做個節度使,惠及子孫,不受貧困之苦。你們不如放下兵權,到地方上去做個節度使,多置辦些良田美宅,為子孫創立永久的基業。你們自己可以天天歌舞升平,飲酒作樂,快快活活安度晚年。我們君臣之間,彼此親密無間,互不相疑,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嗎?”石守信等人俯首稱是,異口同聲道:“皇上真是為我們想得太周到了。”

第二天一上朝,石守信等一大批武將都向宋太祖遞上了辭呈。他們沒有被權力所奴役,篡奪王位,掌握天下,而是在輝煌時不露鋒芒,不發兵鬧事,甘願退向平淡,過自己快樂的生活。這是表示自己激流勇退,免得從高處摔下來,碰得頭破血流。此舉,不也是實踐著知足常樂的至理名言嗎?!在中國這樣一種特有傳統文化的背景下,從古至今有許許多多的著名人物采用“知足,不失為幸福、快樂之本”的人生哲學和處世原則,在西方那種充滿競爭意識的文化氛圍中,同樣有許許多多誌士仁人采用這種寬廣心懷的原則。這方麵,美國開國元勳、第一位總統喬治·華盛頓就是一個絕好的代表。

1782年,美國獨立戰爭勝利後,一些階層和集團的領導人都認為,美國出現一位新君主的時刻已經到來,這位君主非華盛頓莫屬。華盛頓是最合適的統帥和統治者,他具備君主所需要的才能和手段,是仿效英國政體——君主製的最理想君主。華盛頓統帥的軍隊也表示支持他,做美利堅合眾國的“國王”。對此,華盛頓卻不以為然,他不僅不當什麼國王,還主動辭去陸軍總司令職務,回到家鄉蒙特維爾農莊當農夫,重新“在葡萄樹和無花果樹的綠蔭下享受寧靜的生活”。3年後,即1786年秋,在麻薩諸塞州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在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果實即將被吞噬的情況下,華盛頓才不得不再度出山。1789年,他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但連任兩屆後,他於1796年11月發表了不搞終身製的《告別書》,再一次回到了他的寧靜生活。

人生就像花朵一樣,不可能永遠怒放。當你誌得意滿或功成名就時,切不可欲壑難填,沒有止境,不然你不當眾矢之的才怪呢!所以,在自己的事業獲得一定成功的時候,要適可而止,自知滿足。有道是知足者,常樂。保持人生完美,得以善終之道,奧妙即在此。明智的人知道什麼時候該讓一匹賽馬退役,他們不會坐等它在比賽的中途頹然倒下,成為眾人的笑柄。千言萬語一句話:“隻有能夠好好地把握自我,不求全,不做得隴望蜀的人,才會有幸福和快樂的人生啊!”

萬事皆有度(1)

人所共知,水,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保持液體狀態的條件隻有一個,那就是必須讓溫度保持在0℃~100℃之間。如果溫度低於0℃,就會凝冰;如果溫度高於100℃,則成蒸汽。

由此可見,事物的質和量是相輔相成的。它們之間有一種界限,一種限度。在這個限度內,量變不會引起質變。反之,超過了這個限度,事物就會發生質的改變。

不隻水,世間萬事萬物也都如此。也就是說,世間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度”。因此,我們在生活中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把持一個度,做到適可而止,方能超然物外。這話說來易,做起來卻難。君不見,那些貪權、貪財、貪色的人,並不是不知道權力、錢財和美色等的占有不能超過一定的限度,可是他們超越了,結果弄得家破人亡。原因何在?就在於他們隻是將“度”字掛在嘴上,並不去實踐。如此,怎能不走向反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