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晏子使楚,齊國的力量不斷強大起來後,朝廷決定給他重重的獎勵,要賜予他榮華富貴,他卻一概推托不要。他曾上書給齊景公說:“我不是不願富有,我是擔憂失去富有。我現在已經有一定的產業,所以不敢再要。富有,應當像絲帛一樣,由幅來限製它的界限,不能任意讓它膨脹。”
晏子的奏折,感動了齊景公,而且也使滿朝文武個個佩服,同時增強了自己的威信。
我們不得不欽佩晏子對待財富的自我控製態度。今天,無論從品德角度還是從處事角度看,晏子的所作所為都是聰明且睿智的。那麼,他的智慧表現在何處呢?就在於他把握住了事物的度,並且弄懂弄通了如何去把握事物的度。後來他因賢明智慧,擔任了齊國宰相。他一生的輝煌,如同驕陽,發射著耀眼的光芒。他是春秋時代出類拔萃的政治家、外交家,那種不戀金錢和財產的態度,不僅增添了他的光彩,也增加了自己的威懾力。
與晏子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唐玄宗。由於他貪圖美色、荒淫昏聵,終於導致兵連禍結,失去了皇位。
唐玄宗天寶年間,楊貴妃在玄宗的心目中簡直就成了一件稀世珍寶,愛不釋手。他對楊貴妃的情感達到了“三千寵愛於一身”,“六宮粉黛無顏色”,“從此君王不早朝”的程度。楊氏一門,也因此而顯赫一時。楊貴妃的堂哥楊國忠,原本是個不學無術的庸人,又是個橫行一方的惡霸,利用表妹的裙帶關係,才混上了宰相的職位。楊國忠做了宰相後,無所不為。一次,楊貴妃還提出要收胡人安祿山作為養子。可笑的是,楊貴妃的年紀比安祿山小二十多歲,可安祿山很清楚楊貴妃在唐玄宗心目中的地位,所以竟恬不知恥地拜楊貴妃為幹娘,楊貴妃讓他裝扮成小孩模樣,經常出入後宮。漸漸地,安祿山與楊貴妃搞熟了,隻要一見麵,總親親熱熱地叫聲“幹娘”,宮女、太監聽了,都覺得刺耳,可他卻寡廉鮮恥,照叫不誤,而且總是顯得從容自如的樣子。一次,他被唐玄宗召到宮中去,見貴妃娘娘在場,便先喊“幹娘”,同時跪拜下去,然後才喊“陛下”,再跪拜下去。頓時,唐玄宗覺得不合情理,生氣地問道:“為什麼不先拜皇上!”安祿山趕忙吞了一口口水,解釋道:“我們胡人的風俗,都是先拜母親後拜父親的。”
唐玄宗聽後,更覺得安祿山憨厚可愛了,而安祿山則抓住每一次朝拜的機會,使出他的渾身解數,來討唐玄宗和貴妃娘娘的歡心。當然,安祿山處心積慮的討好終於有了結果。到了天寶九年(公元750年),唐玄宗在任命安祿山為營州都督兼範陽節度使,掌握北方兵權之後,又封他為東平郡王。這是唐以來給胡人的最高爵位。至此,安祿山感到時機成熟,便夥同其親信史思明等將領謀權篡位。他統率15萬叛軍從範陽出發,一路上軍旗獵獵、戰馬長嘶,勢不可擋。因為從天寶年間以來,唐朝的統治已經腐朽不堪,軍隊措手不及,缺乏戰鬥力,所以叛軍幾乎沒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就輕易占領了黃河以北24郡的大片土地。
旋即,安祿山的叛軍便渡過了黃河,攻克洛陽。隨後又長驅直進,席卷中原,很快攻下長安。唐玄宗如驚弓之鳥,倉皇向大西南逃去。逃到馬嵬驛地方,隨從士兵嘩變,殺死楊國忠。唐玄宗被迫處死楊貴妃,才得以脫險。經過安史之亂,唐朝大勢已去,唐玄宗的皇位也失去了。
後人評論說,唐玄宗沉迷於楊貴妃的美色。每天,唐玄宗與貴妃縱情聲色之歡,不早朝,不理政務。當時的有識之士偷偷譏評楊貴妃是“禍水”,然而唐玄宗不識危機,依然沉湎女色,我行我素,沒有限度,這樣安史之亂便不可避免,唐朝的國運就一度中絕了,唐玄宗也因此鬱悶而死,實為縱欲而亡。可見,在人的一生中,不論職位多高、權力多大,一旦失去了“度”,對錢財、美色等的占有超過了一定的限度,就會走向追求目標的反麵,必會釀成大錯。所以,要戒貪,要講究“度”。讀懂世間萬物皆有“度”,人生才能快樂永久。
樂觀多多,幸福多多(1)
《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借跛足道人之口在書中唱了一首“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
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
荒塚一堆早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
惟有金銀忘不了。
終身隻恨聚無多,
及到多時眼閉了。
這滿口“好了”、“好了”的詞兒,究竟是何意思?那跛足道人笑道:“你如果聽見‘好了’二字,還算你明白;可知世上萬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我這歌兒便叫好了歌。”
聞此言,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跛足道人在他的“好了歌”裏,淋漓盡致地袒露著他透徹人生的感悟。
這種感悟,其實是勸戒人們在人生的長河裏,能不被外物所誘惑。倘若果真能夠如此,那便沒有煩惱了。這樣,你就有可能達到“好”的境界,與快樂相約到老。
翻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曆史,我們可以看到,放棄一切雜念,努力實踐樂生與美生、瀟灑與自在相統一的人也不勝枚舉。東晉時期我國著名的田園詩人陶淵明,就是其中一位頗具代表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