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營造快樂的心境(4)(3 / 3)

光頭的原華看上去也不難看,戴上母親用兩條手絹做成的小帽子更顯純真可愛,她說像個小兔子。

苦於病痛,沒有上大學成為她的心病。母親說,前些日子提起這事還哭鼻子哩。然而她沒有放棄,病床上擺著各種書,她打算自學考試。在北京治療時,住院的一位記者為圓她的夢想,用輪椅推她到清華、北大,並在校門前留影……

喜愛足球的原華在9月20日被抱到醫院娛樂室看奧運會女足的比賽。看到激動處她對記者說,我給女足寫篇文章吧。她趴在床上,寫下了題為《女足的最後一分鍾》。她寫道:“……我為她們最後一分鍾熱淚盈眶……”

原華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狀況,但她更加珍惜每一天。她有一個心願,那就是站得很高,看看美麗多姿的世界,看看充滿陽光和生氣的人間。

記者把她的這個心願轉告鄭州市裕達國貿青年誌願隊,他們積極響應,並接她來到了這座鄭州市最好的大廈。

在優美的鋼琴聲中,裕達國貿青年誌願者熱情地接待了這位特殊的客人。她被工作人員抱到琴凳上,一曲《歡樂頌》從她被病魔折騰得變形的手指尖流出,那稚嫩的琴聲縈繞在大廳,讓所有的人熱淚盈眶。

在38層的陽台上原華俯瞰整個鄭州,她緊靠淡綠色的玻璃幕牆,看著腳下她生活的世界,自言自語道:“生活多麼美好啊!”

原華的臉上始終掛著令人難以忘懷的微笑和依戀……

麵對令人戰栗的癌魔,為何原華依然從容自如?

麵對失去左腿之苦,為何原華依然撫琴而歌?

麵對30公斤體重,為何原華依然想像在空中飛翔?這種接連不斷的追問,似乎給人們提供了一種思考和對待命運、對待人生態度的視角。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這就是說,生活的現實難免磕磕絆絆。有許多事情,往往總是會超出人們的意料,超出人們的支配能力。試想:誰能料到自己何時失業、何時發財呢?誰又能料到自己何時健在、何時病倒呢?如此等等,都是難以預測的啊!應該記得的是:麵對無端的橫禍或病痛,你是從容自如、清心自然、樂觀向上,還是誠惶誠恐、憂鬱煩惱、悲觀失望?這就涉及到對人生的態度。同時,如何對待生活中的不幸,也反映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原華之所以微笑著麵對癌魔,是因為她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或者說在於她熱愛豐富多彩的世界,熱愛美好的人間。正是由於她的這種態度,從而才能在麵對病魔時,擁有樂觀向上的態度,才能為人所欽佩。有人曾問原華:“你在這個時候為何還如此快樂?”原華笑笑,毫不遲疑地回答道:“一個人如果懂得了用積極的態度去對待生活,對待人生的話,那麼,他麵對任何困難痛苦就都不會煩惱和憂傷了。”

這實在是一種樂觀的情懷,一種用愛心和快樂鋪成人生之路的豁達心胸。

相傳,唐朝才華橫溢的大詩人王維在一次出遊的途中,突然進入“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境地,但他從容自如,依然輕鬆快樂。於是,一佳句上得心來: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有了這種寬廣的胸襟和積極向上的情懷,還怕生活中沒有陽光嗎?

做一個讓別人快樂的天使(1)

人類是個相互依賴的群體,人在社會中生活,誰都離不開誰。因此,和諧的人際關係,對一個人能否在社會中順利成長、有所成就至關重要。但在現實生活中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因此或多或少直接影響到工作和生活。

不以自我為中心

現代社會的一大弊病是“以自我為中心”心態普遍存在。在我國,隨著“l+2+4”結構家庭的增多,這一問題日益突出。

小鞏,以優異成績考入一所重點大學後不到半年,就被“勸其退學”回家。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其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心態嚴重。他是家裏的獨子,從小嬌生慣養,是所有人都必須以他為中心的“小太陽”,稍不順心,就大吵大鬧,直到父母讓步為止。上學後情況更為嚴重。為和他同時吃早飯(否則他不吃),他爸爸甚至辭去了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他在做作業和睡覺時更是不允許其父母發出一點聲響。可上了大學後,在集體宿舍裏,他卻不能這樣了,他開始抱怨別人睡覺時的呼嚕聲,指責別人晚睡覺的習慣,與同學的關係極為緊張。期中考試的不理想更打擊了他“老子天下第一”的自信心。當一個同學不小心碰壞了其水瓶後,他更是認為別人故意找麻煩,並把同學打成重傷。就這樣,他提前結束了短暫的大學生活。

小鞏退學的原因在於其“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作祟,他沒有看到自己隻是社會中的普通一員,並沒有高人一等的地方。這種心態的碰壁,使得他心態失衡,生活在緊張的人際關係中,最後與人發生衝突。

要時刻反省自己是否有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是否有總是以自己為出發點來思考問題的傾向。如果存在,則應及時修正,把自己的注意力投向他人,在關注別人的同時做出自己的選擇。

欣賞、尊重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