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營造快樂的心境(5)(2 / 3)

互相關懷、互相鼓勵,應是處世待人的基本態度。人人都具有這種心態,才能在順利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促進別人的成功。

換個方式,開始心呼吸(1)

“昨天已成灰燼,明天還是薪柴。隻有今天才是熊熊燃燒的烈火。”這是一句愛斯基摩的諺語。

人們每天都有快樂從身邊走過,但問題是如何才能抓住快樂,每一天過得都非常有意義?早上當你醒來時,不要立即穿衣洗漱。躺在被窩裏,花一點時間,慢慢去體會一下你的感受。伸展開你的胳膊,然後慢慢蜷起來,把腳放在床上。提醒自己今天到來了,回想一下快樂的事,讓自己真正“清醒”。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具有明亮眼睛,濃黑頭發,整裝待發的人。讓自己精神煥發!

深呼吸三次,新鮮的空氣可以激勵人的心緒。抖落昨日的一切不順心,大聲喊:“我已經把昨天的一切不愉快忘掉了。”然後把腳挪到床邊站起來。想像美好的一天開始了!舉起胳膊,深呼吸,想像太陽的光芒照耀在你的臉上,給你帶來了新的希望和快樂。放下胳膊,緊握雙手,做一個小小的總結,比如“我是一個充滿活力的人。”

欣賞大自然

不管你是在城市,還是在鄉村,是在海邊,還是在山林中,你總能找到大自然的精體所在。青蛙背上的條紋,籬笆背後的菊花散發出的芳香,鑽石折射出的耀眼光芒等等,這些都使我們感到大自然是如此博大精深。我們是如此的幸福。我們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上,在高山,在荒野,在河邊,在動物群中,在植物叢裏,我們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腳踏著厚實的土壤,共同開發著大自然。世上許多偉大的靈魂教誨絕非偶然的事情,他們都是激勵我們去開發自然,但又要忠於自然。然而遺憾的是,現在都市生活的人們往往被高樓大廈和各種煙霧遮住了眼睛,與大自然隔離了。不過這也不礙事,以下給你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議:

1.集中注意力在身邊的某一棵植物上。認真觀察它的形狀、顏色和質地,然後去思考它與其他植物,與它旁邊的一切景物,與藍天是如何和諧完美地組成一個風景的。

2.讓你的窗外充滿風景。每天欣賞一下窗外的自然風景可以使你心境平和,精神爽快。一項研究表明,剛剛做過手術的病人如果每天能夠看到窗外的綠樹,就可以減少止疼藥的服用量,還可以消除消極的情緒。——而那些一天到晚盯著牆壁的患者,往往憂心忡忡,情緒低落。如果你的窗外沒有亮麗的風景,那就在你的室內掛起一幅瀑布或是森林的風景畫吧!

3.出去走走。忙裏偷閑間出去走走,看看周圍的風景,特別是找一些自然風景,讓它來調解你的情緒。如在公園,就看看樹木綠草;如在城市,就看看天上飄浮的白雲,這時你會發現你的身邊被美好的事物所包圍。

平衡理性與感性

許多時候,我們的感性與理性總是不太平衡。其實,隻要協調得當,你的生活將會更輕鬆而美好。

“我並不喜歡這件衣服,可是店員推銷了半天,講得嘴都幹了,不買不好意思,就買啦!”“你管她嘴巴幹不幹,不喜歡就別買呀!幹嗎浪費時間聽她扯!”這是人的感性與理性的對話。

選購一樣物品,如果考慮其品質、價格、實用性等,這是理性在做主;如果甩不開人情、偏好、直覺等,這是感性在當家。理性太強,易讓人感覺冷酷、功利、絕情、自私;感性太強,總讓人感覺軟弱、猶豫、沒主張、好說話。

乙太太給甲主婦推銷了一台洗碗機,由於體積太大,且聲響吵人,所以並不實用。甲主婦想退貨,但怎麼也開不了口,隻好擱在儲藏間,每看一眼就心疼一次。因為怕別的主婦也有相同遭遇,她便在聊天時提醒大家不要購買。這番提醒傳入了乙太太的耳朵裏,兩人的關係便因此而搞僵了。

甲主婦因為感性太強,在不好意思拒絕的情況下買了洗碗機,又在將心比心的情況下勸別的主婦不要購買。乙太太因為理性太強,在考慮業績的情況下將並不實用的洗碗機推銷給他人,又在名利喪失的情況下與客戶翻臉。

如果甲主婦能多些理性,在購買前要求試用,或言明不實用即退還,便不致有後頭的僵局;如果乙太太能多些感性,確定產品的實用性,並熟知購買者心理後再推銷,便不致被鄰居們拒絕。

許多時候,我們的感性與理性總是不太平衡。比如,母親在理性做主下,望子成龍,她幫兒子報了4種才藝班,將兒子的課外時間排得滿滿的,這令兒子喘不過氣來,不得已與母親發生了爭執。如果母親能提升感性,讓感性與理性並重,她就會感受兒子的不愉快,並且認知生活不該隻著重於將來,而該讓兒子享受學習的快樂。

平時我們處理、決定事情,並不會感覺到理性、感性的存在,以致事後懊悔或得罪人。其實,人們都具有理性和感性,隻是不平衡而已。隻要協調得平衡,你的生活將會更輕鬆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