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的心態是成功的催化劑,它能使一個懦夫成為英雄,從柔弱變為堅強,它使人性變得溫暖活潑、富有彈性,使人充滿進取精神,充滿衝勁和抱負。
我的好命,自己決定
自信心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所起的作用是無法估量的。無論在智力上還是體力上,或是做事的各種能力上,自信心都占據著基石性的支持地位。一個人如果缺乏自信心,就會缺乏探索事物的主動性、積極性,其能力自然要受到約束。為了充分發展自己,在為自己規劃前程的時候,一定要使自己充滿自信。
即將大學畢業的田中向老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現代工商業社會,是標準的學曆社會,一個人往往會因為自己所讀的大學不怎麼樣而灰心。因為,先入為主的觀念,已深植在一般人的腦海之中。這實在是件無可奈何的事,常令人感到忿忿不平。老師的看法如何呢?”
老師答道:“如果你真的認為是這樣的話,你很可能就會變成這樣。你如果認為自己隻不過是一個三流大學的畢業生,你就注定要一輩子過著三流的人生。相反地,如果你心中認為:我雖然隻是一個三流大學畢業的學生,可是我才不甘願成為一個三流的人,更不願意一輩子過著三流的生活。果真能這麼想,你就可以過著一流的活了。”
田中歪斜著腦袋,顯然是不太理解老師話中的意思,老師也仿佛看到他的臉上寫著:“真的是這樣簡單嗎?老師的想法未免太天真了吧!”於是,老師接著說:
“社會並不如想像中的那麼簡單。不見得一流大學的第一名畢業生,就一定有光明璀璨的前途在等待著他。在人生的旅途上,也絕不會有特快車可將你盡早送達目的地;同樣地,也不會有特慢車的存在。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常有名牌大學畢業的人,一輩子庸庸碌碌,過著平淡的人生;也有小學畢業的人,雖然隻是個小工廠的老板,卻也能做一個成功的經營者,每天過著充實而富有活力的生活。這些例子不都是我們有目共睹的事實嗎?”可是,田中還不是非常心悅誠服,他說:“我常常聽到人家都這麼勸我、勉勵我。
可是,我覺得這些都是十分特殊的例子。像日本前任首相田中角榮,他不是大學畢業,但仍然當上了首相,甚至還稱為庶民首相。可是,在你說話的口氣中,不是也暗示著,大部分的首相,還是一流大學畢業的;大部分工廠的經營者,也還是一流大學畢業的。不是嗎?”
老師點點頭說:“對,你說得沒錯,問題也就在這裏。的確,在我們的社會上,名牌大學的畢業生的確大多數都很活躍,也很吃香,原因在哪裏?差別又在哪裏呢?在參加大學考試時,隻因一分之差而被分配到二流學校的人很多,然而這並不能證明他們之間能力的差別就會很大。有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曾經說過:普通大學畢業的人,是很好管理的人。言下之意,仿佛對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大有敬而遠之之意。老實說,關鍵就在於此。”
“一流大學的畢業生很早就在潛意識中認為自己是一流大學畢業的,所以將來一定會有光輝的前途。正因為有這種意識的存在,反而可以使自己成為真正活躍、有能力的人。”
老師又說:“這實際上就是一種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必定會成功。”
田中終於明白了。
不為他人而活
你是否也是如此?在工作上是一個全心投入的人,而且幾乎是到了鞠躬盡瘁的地步,主管交給你的任務,你從來不打馬虎眼,要求你額外超時加班,你也毫無怨言,同事拜托你的事,不管是不是你分內的職責,你總是不忍拒絕。其實,你早已忙得分身乏術,焦頭爛額,但你還是強打精神說:“沒事!沒事!”沒有人知道你累得半死,但是,你就是不願開口對人說“不!”
大多數的時候,我們總是礙於情麵而不敢說“不”,或者因為不好意思說“不”,結果很多原本明明不該是自己的事,統統落在自己頭上。要不就是所做的事大大超過自己的能力負荷,讓自己麵臨崩潰的邊緣。
做老板的都喜歡全力拚命的員工,但你可知道,如果你一心講究犧牲奉獻,處處想討好別人,做一般人心目中的模範員工,最後你可能會喪失自我,最明顯的現象莫過於你總是強迫自己做一些你並不想做的事,即使有不滿的情緒,你也強忍著去做。你認為別人把這些事情交給你做,是因為看得起你,信任你的能力,如果你拒絕了,別人就會怪罪你,批評你不善於與人合作,而使你產生一種罪惡感。總而言之,你不希望你的印象被別人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