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的古德和父親在芝加哥一條熱鬧的大街上漫步。經過一家服裝店,門口站著一個笑容可掬的圓臉男子。他一見古德父子,立刻熱情地向他父親伸出手來,一副興高采烈的樣子,嚷嚷道:“先生您請進,歡迎您光臨本店!我們有一種漂亮的服裝,配您的身材再好也不過了!今天大減價,您可別錯過良機啊!”
古德的父親說:“不,謝謝!”他們繼續散步。古德回頭掃了一眼,那位能說會道的推銷員又纏上了另一個人。他抓著那人的胳膊,邊向他介紹一種藍色帶條紋的套裝如何如何,邊拉著他進了店鋪。
“這對開服裝店的德魯比克兄弟呀,”父親輕輕笑道:“他們靠裝聾所賺的錢已經供3個孩子上了大學。”
奇怪,裝聾也能發財?接著,父親為古德解開了疑團。
原來,兩兄弟中的一個把顧客哄騙進店裏,勸說顧客試試新裝,這樣前前後後擺弄一陣,顧客最後總要問道:“這衣服價錢多少?”
這時德魯比克先生會把手放在耳朵上:“你說什麼?”
“這服裝多少錢?”顧客高聲又問了一遍。
“噢,價格嘛,我問問老板。對不起,我的耳朵不好。”
他轉過身去,向坐在一張有活動頂板的寫字台後麵的哥哥大聲叫道:“老板……老板……這套全毛服裝定價多少?”
“老板”站了起來,看了顧客一眼,答話道:“那套嗎?72美元!”
“多少?”
“七……十……二美元。”“老板”喊道。
接著,外頭的這位德魯比克先生便會回過身來,微笑著對顧客說:“先生,42美元。”顧客自認為走運,趕緊掏錢買下,溜之大吉。
父親解釋說,這場騙局的妙處在於,“聾子”德魯比克兄弟的欺詐與那顧客急不可耐的上鉤配合默契,相映成趣。看著古德未能完全領會的神情,為了啟發他,父親又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有一位來自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美麗姑娘,到紐約後無法謀生,想在曼哈頓跳海自殺。一個過路的水手攔住了她:“你怎麼想到幹這種可怕的事?”她用蹩腳的英語嗚咽著說:“我在紐約好幾個月了,沒有工作,沒有錢。我想回家。我媽媽、爸爸在布宜諾斯艾利斯。”
水手聽後想了一會兒,對她說:“聽著,姑娘。我那艘船今晚啟航開往威爾明頓,然後去邁阿密、巴拿馬,6個星期後我們就能到達布宜諾斯艾利斯了。我可以把你藏在船上的救生艇裏。”
這真是福從天降。當天晚上,水手把她偷偷帶上了船,安置在一隻救生艇裏,上麵蓋著防水帆布。幾小時後,船啟航了。每天,這船從一個港口緩慢地開往另一個港口。晚上,水手給姑娘送去食物和飲料。姑娘對恩人充滿感激之情,他們之間的關係也一天天地微妙起來。第9天夜晚,水手吻了她;第10天夜晚,他得到了更多。
真是一場救生艇上的羅曼史,但事情並沒有完。
一天清晨,船長發現一隻救生艇的防水帆布鬆了,就動手要紮緊,這下發現了瑟瑟發抖的偷渡者。
“你是什麼人?”姑娘嚇壞了,隻得把自己的冒險經曆告訴了船長。
船長皺起了眉頭:“老天爺!那無賴叫什麼名字?”
“他不是無賴!他仁慈,他很好,他還答應要帶我回布宜諾斯艾利斯呢!”
“你真是個傻丫頭!”船長怒氣衝衝地喊道:“這是紐約斯塔騰島的擺渡船啊!”
金奴,錢奴,守財奴
令人沮喪的是,金錢的誘惑似乎與手頭擁有的數目直接成正比:你擁有越多,你越想要。金錢能夠買到舒適,促進個人自由。但一旦鑽到錢眼裏,金錢就會束縛個人的自由。
亞裏士多德曾這樣描寫那些富人們:“他們生活的整個想法,是他們應該不斷增加他們的金錢,或者無論如何不損失它。一個美好生活必不可缺的是財富數目,財富數目是沒有限製的。但是,一旦你進入物質財富領域,很容易迷失你的方向。”
41歲的房地產開發商德裏克說:“雖然我擁有超過200萬英鎊的財產,但我感到壓力很大,我不能在每年15萬英鎊的基本收入的基礎上使收支相抵。我想也許我正在失控,我總是苦於奔波,但我還是錯過了好多約會。當我不得不做決定時,我感到好像有人把他的拳頭塞進了我的腸子裏並不鬆手。午夜時,我會爬起床開始進行設計,我隻是想讓我平靜下來。我無法睡覺,無法停下來,然而我還是不能取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