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培養積極的自我暗示還隻是個基礎,你必須具有堅持不懈的韌性和必勝的信念。
1832年,有一個年輕人失業了。而他卻下決心要當政治家,當州議員,糟糕的是他競選失敗了。在一年裏遭受兩次打擊,這對他來說無疑是痛苦的。他又著手辦自己的企業,可一年不到,這家企業就倒閉了。在以後的17年裏,他不得不為償還債務而到處奔波、曆盡磨難。
此間,他再一次決定競選州議員,這次他終於成功了。他認為自己的生活可能有了轉機,可就在離結婚還差幾個月的時候,未婚妻不幸去世。他心力交瘁,臥床不起,患上了嚴重的神經衰弱症。
1838年,他覺得身體稍稍好轉時,又決定競選州議會長,可他失敗了;1843年,他又參加競選美國國會議員,但這次仍然沒有成功……
試想一下,如果是你處在這種情況下會不會放棄努力呢?他一次次地嚐試,一次次地失敗。企業倒閉,情人去世,競選敗北,要是你碰到這一切,你會不會放棄,放棄你的夢想?他沒有放棄,也始終沒有說過:要是失敗會怎樣?1846年,他又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終於當選了。
在以後的日子裏,他仍在失敗中奮起,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最後,1860年,他當選為美國總統,他就是亞伯拉罕·林肯。
林肯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他用不敗的精神迎來了成功。他以自己的經曆告訴我們:成功不是運氣和才能的問題,關鍵在於適當的準備和不屈不撓的決心。麵對困難,不要退卻,不要逃避。林肯壓根就沒有想過要放棄努力。他不願放棄,也從不言敗。
高效能人士應當具備這樣的習慣:無論失敗多少次,他們都會再次奮起;無論環境條件多麼惡劣,他們從不絕望。他們永遠相信,隻要鼓足勇氣、集中精神去做,就一定能找到成功的契機。每天早晨,成功者會告訴自己,今天我可以做好我力所能及的工作,昨天或者前天的失敗並沒有關係,今天是嶄新的開始,讓我再去嚐試!
三、掌握反敗為勝的訣竅
對於高效能人士來講,失敗隻是意味著自己尚未成功。反敗為勝,奮起努力,鑄造新的輝煌是高效能人士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
1專注於自己的優勢
一位有名的成功學家曾經花了十幾年的時間研究,發現成功者的成功路徑各不相同,但卻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長處是成功的最大機會。為此,他建議:首先,集中70%的專注力於自己的長處。著名效率專家博恩·崔西說:“人們並不會在事情被搞砸時大驚小怪;倒是會稱頌、驚歎那些偶然做出的美好、正確的事。能力不足是極為正常的,每個人的長處都隻在某個方麵。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名高效能人士,就應該專注於自己的長處,並努力培養它,這才是自己時間、精力和資源投資的正確方向。”
2虛心求教
高效能人士善於使用“求教於人”辦法反敗為勝。縱觀曆史,凡是成大事都有這種樂於征詢他人意見的好習慣。一個聰明、有所作為的大人物,要善於利用各種方法使人主動向他提供意見,並且善於審查這些意見,從中摘取有益於自己的加以利用。
美國曆屆總統中,最肯虛心求教於人的,莫過於老羅斯福了。他每遇到一件要事,常常召集相關的人員開會,詳細商議。有時為使自己獲得更多的參考,他甚至發電報至幾千裏外,敦請他所要請教的人前來商議。
而美國早期政界名人路易斯·喬治,治理政務也以精明周密而著稱,但是他對於自己的學問還是常感懷疑。每當他做好了財政預算送交議會審核之前,幾乎都和幾位財政專家聚首商議,即使一些極細微的地方,也不肯放鬆求教的機會。他的成功秘訣可以一言以蔽之,就是:“多多求教於人”。
3堅持到底
安東尼·羅賓認為,成功往往出現於“下一英裏”。那些失敗者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他們太習慣於放棄。
羅薇爾太太是美國房地產業最著名的房產推銷大師,她在經曆過一次失敗的婚姻之後,去銷售房地產,沒想到過了一整年,連一棟房子也沒有賣出去。而此時身上隻剩下一百多關金,她感到萬念俱灰。這時,公司舉辦了一個為期五天的銷售課程,她去上課。從那以後,她成了連續八年世界房地產銷售冠軍。她說了一句令人振奮的話:“成功者決不放棄,放棄者決不成功。”
天底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果實,如果麵對失敗時決不輕言放棄,並能借助反敗為勝之力更上一層樓,那麼,你一定可以成為一個真正的高效能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