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擁有雙贏思維? (1)(2 / 2)

由此可見,雙贏對於一個人做事的績效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和瓊斯一樣,詹森一開始也沒有認識到雙贏的意義:

“最初我並不懂得雙贏的真諦,不過我開始將這種想法運用於畢業後的工作中,為其效果吃驚。現在我已運用這種想法有兩年之久了,這個習慣效果之大的確令人吃驚,我真希望我能早些懂得它就好了。它使我懂得如何運用我的領導才能,以及對工作采取一種‘讓我們來使工作變得更為有趣,讓我們使工作成為我與老板雙贏’的態度。現在每個月我都要同經理坐在一起,然後告訴她我在公司看到的一切未做而我願做的小事。

上次我同經理見麵時,經理對我說:‘我總是在想我們如何把這些漏洞堵上。我對你主動尋找機會和一心做出成績的精神印象深刻。’並且答應每小時給我加1美元的工資。”

由此可見,對於職場人士來講,這種雙贏的本質是有感染力的。如果你在工作中是一個心胸開闊、樂於幫助別人成功和願意與他人分享榮譽的人的話,那麼你就不愁沒有朋友。如果你的周圍充滿了對你的成功感興趣而又希望你成功的人,你在工作中就會充滿與別人合作的熱情。這對你工作績效的提高很有幫助。

二、幾種常見的人際模式

史蒂芬·柯維博士認為,雙贏不是一種個人技巧,而完全是一種人際交往模式。根據對人際關係的研究,史蒂芬·柯維將人際關係的思維分為下述四大類型。

1利人利己(贏/贏)

這是一種雙贏的人際思維模式。為自己著想不忘他人的權益,謀求兩全其美之策,這種關係自然令人滿意,樂於合作。持有此種思維方式的人將工作看成一個合作的平台,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戰場。然而,一般人看事情多用二分法:非強即弱、非勝即敗。這種思維方式的基礎是力量和地位,而非原則。其實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不必就視為自己之失。

2損人利己(贏/輸)

損人利己是一種最為常見的人際交往模式,也是雙贏思維中最大的誤區。很多人從小就浸淫在“損人利己”的觀念中。在家裏,手足之間有高下之分,乖孩子會獲得更多寵愛與特權。這就等於告訴兒童:愛是有條件的,要得到父母的愛,就得與兄弟姊妹競爭。

在工作中,更是以成敗論英雄,強烈的競爭讓人們彼此與對方心存戒備。

同樣,運動比賽也強化競爭的觀念,提醒觀眾與選手,人生同樣是一場零和遊戲,必須分出勝負,而且惟有擊敗別人才能成就自己。

法律則硬把人區別為敵對雙方,打官司就為分出我是你非。

由此可見,從幼年教育到畢業後參加工作,步入社會,我們的生活時刻籠罩在競爭的氣氛下。在這種競爭的氛圍下要想更好地生存就要堅持雙贏的原則。

3損己利人(輸/贏)

損己利人和損人利己是個人主義的兩個極端。有些人生性消極,習慣於委曲求全,這比損人利己的想法更要不得。這種人無所求,無所欲,也沒有原則,隻急於討好別人,容易受人左右。他們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感受,深恐得罪人,惟有借別人的接納來肯定自我,這種習性正中損人利己者的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