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被壓抑的情感並不會消失,累積到一定程度後,就會以更醜惡的方式爆發出來,有些精神疾病就是這樣造成的。
若是一味壓抑,不能把憤怒情緒加以升華,自我評價將日趨低落。到最後依然會危及人際關係,使原先委曲求全的苦心付諸流水,得不償失。
一般人通常在“損人利己”和“損己利人”兩個極端之間搖擺。低姿態擺久了,心有未甘,就換上咄咄逼人的態勢。久而久之,又覺得有內疚感,便重拾與人為善之心。但總有一天忍無可忍,再度回複高姿態。
4兩敗俱傷(輸/輸)
持兩敗俱傷想法的人往往會這樣說:“小子,如果我完蛋的話,你也要和我一起完蛋。”畢竟,有了夥伴,不幸也不那麼令人難受了。戰爭便是兩敗俱傷的最好例子。好好想想吧,誰殺得人多誰就贏得了戰爭,可聽上去並不像他最終真的勝利了。報複也是一種兩敗俱傷。通過報複,你可能以為你贏了,可實際上你真正傷害的卻隻是你自己。—當兩個爭強好勝的人碰在一起的時候,往往會出現兩敗俱傷的結果。如果你不惜一切代價要獲勝的話,另一個人也會這樣幹,結果你們兩個人都會成為失敗者。
三、雙贏思維與良性競爭
雙贏思維有助於我們在組織中形成良性的競爭氛圍,提高組織的凝聚力,避免出現兩敗俱傷的局麵。
在一家房地產集團的年度表揚大會上,公司聘請高級樂隊來助陣,現場氣氛熱烈異常。當時有40人分別接受“業績最佳”、“傭金最多”等等獎項,可謂風光一時。但其餘700多名與會的業務人員,卻悶悶不樂,打不起精神。
有一家谘詢顧問公司正好受聘於該公司,眼見這種做法產生不良副作用,他們立刻著手教育員工及整頓公司組織,樹立利人利己的觀念。全體員工不分等級,共同擬定激勵士氣的獎懲製度,並自訂個別的績效目標,以鼓勵互助合作,人盡其才。
第二年的表揚大會上,與會的1000餘人中有800人受獎,多半是由於達到自訂的目標或團體達到部門目標而受獎。會場上雖沒有樂隊、拉拉隊助陣,但氣氛依然熱烈。更重要的是,絕大多數受獎人的平均業績與為公司賺得的利潤都是去年的數倍。
競爭在商場上尤其必要,各年度的業績也應互作比較,甚至不相關的個人或機構間,都可以相互競爭,但眾誌成城對企業生存而言,重要性絕不亞於競爭。
高效能人士的雙贏思維在很大程度上是尋求互利,所謂互利,是指利人利己。利人利己可使雙方互相學習、互相影響及共謀其利。要達到互利的境界必須具備足夠的勇氣及與人為善的胸懷,尤其與損人利己者相處更得這樣。培養這方麵的修養,少不了過人的見地、積極主動的精神,並且應以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與力量作為基礎。
勇氣和體諒之心是雙贏思維不可或缺的因素,兩者間的平衡才是真正成熟的標誌。有了這種平衡,我們就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同時又能勇敢地維護自己的利益。
史蒂芬·柯維博士為高效能人士開了六個行為處方,幫助他們克服雙贏思維的障礙:
1預想可能參與的談判或協商,立下決心在勇氣與關懷之間保持平衡。
2列舉雙贏思維的障礙,對於在個人影響圈內的部分,設法清除。
3選擇一項有意改善的人際關係,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寫下你認為對方能接受的方法,再寫下自己認可的辦法。然後請教對方是否願意溝通,共同研討兩全其美的對策。
4對個人而言,最重要的三種人際關係是什麼?說明這三者的感情賬戶是結餘還是透支,再記下有助於增加結餘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