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人口遷移中的文學元素(創作談)
實驗
作者:吳向東
一九九二年我從內陸武漢來到了南粵一個沿海小鎮生活。在我後來交往的朋友中,也有從內地遷移來的祖籍是廣東的朋友,他們當中就有疍民的後裔。這些朋友常無奈地說,他們父母當時刻苦讀書離開貧窮的漁村,沒想到如今他們的後代卻又拚命往回走。
疍民是一個極為特殊的群體。在清朝以前,他們祖祖輩輩隻能在海上生活。他們沒有讀書科舉的權利,甚至在岸上不能擁有一塊土地。清朝後期,他們勉強能上岸,但也隻是住在沙灘邊緣。如今珠江三角洲許多村落取名上沙,下沙,沙井,沙田就源於此。
疍民的悲慘命運和他們祖上的某些“壯舉”有關。據說疍民的祖上不是曾揭竿造反就是曾在朝廷上“作亂”引起皇上不快,被驅趕或放逐到了人煙荒蕪的沿海。事實上,曆史上的南粵,這個被中原人稱之為南蠻之地的地方,一直聚集了一批逃離戰火或躲避朝廷追殺的人群。而在這群人中尤以疍民的命運最悲慘。
作為水上人家的疍民,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去陸地生活,能在陸地擁有一塊土地。小說《更路薄》中的主人公歐穆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人物。
然而歐穆向陸地邁進的道路是坎坷的。他先想通過讀書,寫小說脫離讓他厭惡的大海,可沒想到在這個過程中,他偶然發現了航海的路書《更路薄》;他費勁心機,希望這本已經幾乎失傳的《更路薄》能讓他離開祖祖輩輩的海上打漁生活,卻沒想到這本《更路薄》反而讓他輟學,提前高中畢業,成了一個新社會有知識的漁民。正當他開始漸漸愛上大海的時候,一個保送去武漢讀大學的機會又出現了在他眼前,可代價卻是必須冒著台風的風險捕捉那深海的水滴魚。
台風的到來,讓歐穆飄落到一個孤島上,也和父親失去了聯係。就在他在孤島上絕望之時,他無意目睹了海軍一種新式武器。結果,一塊莫須有的彈片,真正把他帶到了“陸地”
歐穆的登陸過程是有幾分“人為”的荒誕。這種“人為”的荒誕也正好折射出那個時代的某種“人為”的荒誕。而他最終棄陸地回歸大海既具有現實的真實也具有某種文學的元素。這就是啟發我寫這篇小說的最初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