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有的放矢—準確擇業策略(5)(1 / 3)

(2)強化競爭意識

現代世界充滿著競爭。然而,所有領域的競爭,歸根結底,實質上都是人才的競爭。因為技術的進步,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終都有賴於人的素質的全麵提高。因此,強化大學生的競爭意識,並不僅僅是職業選擇的需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才市場的建立,人才競爭必然成為社會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中不以任何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一條規律。21世紀是一個既充滿創新也充滿競爭的時代,困難和希望並存,挑戰和機會同在。戰勝困難,迎接挑戰,在競爭中求生存,受鍛煉,謀發展,已成為大勢所趨的潮流。在新的形勢麵前,新一代大學生應該麵對現實,堅決拋棄陳腐觀念,樹立起強烈的競爭意識和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在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思想指導下,為了事業的發展,要敢於競爭,善於競爭,敢於開拓,勇於進取,在職業崗位上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3)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四年的大學生活,既給了我們知識,也給了我們為人民服務的本領。畢業在即,麵對職業的選擇,是把自己的職業理想融進實現“四化”、振興中華的曆史使命中,還是把一張文憑作為向國家、向社會討價還價的砝碼?正確的答案顯然應該是前者。當前,我國經濟建設發展的重點是能源、交通、原材料、通訊、軍工、農林等部門;國有大中型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加快發展的重點;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項戰略決策;這些需要重點發展的行業和部門,勢必成為我國人才需求的主要市場。“一支蠟燭在黑暗的時候才顯出它的光明;一個人隻有在需要他的地方才能最充分地表現出他的價值。”這就要求廣大高校畢業生在選擇職業崗位時,能以祖國建設的需要為己任,義無反顧地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

(4)培養承受挫折的堅強意誌

小葉是某高校中文係畢業生,他曾是學校裏有名的才子。畢業後,他隻身來到一南方城市,本以為憑自己的才幹謀個文秘、記者之類的職位實在是件容易的事。沒想到,幾次應聘,都被拒絕。幾經磨難,他終於明白,理想並不總能在現實中實現。他開始把苦苦尋覓的目標寓於一份可以生存下去的工作中。於是,他進了一家報社的印刷廠,一切從零開始,做小小的校對工。最後他成為這家報社的總編助理,從而有了一個施展才華和抱負的機會。理想與現實的衝突是求職中最容易產生的問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客觀現象。因此,碰到挫折切不可因此自卑。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挫折所壓倒,喪失信心而一蹶不振。謀求理想職業,實質上是在選擇生活,尋找理想與社會的結合點。畢業生要在平時注重培養自己承受挫折的堅強意誌,增強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隻有這樣,才能在真正麵臨求職擇業時,理性處理問題並獲得擇業的成功。

(5)確立高尚的求職道德

畢業選擇職業、選擇地區與單位時,同學間互相競爭是正常的、難免的。但無論是對待用人單位或作為競爭對手的其他同學,都應持誠實正直、實事求是、與人為善的態度,決不能在供需見麵時或另外一些場合吹噓自己,貶低別人;也不能對其他同學的實際困難視而不見,隻強調多對自己照顧;更不應該搞不正當行為。有個別同學錯誤地認為,既然擇業中允許競爭,為達到目的,用什麼手段都無所謂,甚至弄虛作假或出爾反爾。這樣做的結果,既違背了做人的準則,又損傷了同學間多年來建立起的同窗情誼。缺乏道德修養的人是難以順利成才的。在當今商品經濟日益發達的環境中,個人的信譽和品德尤為重要。

(6)立足社會需要

在我們的社會中,雖然人人都有平等選擇職業的權利,但由於許多客觀條件的限製,擇業的空間還不夠充分,不可能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職業的選擇應立足社會的需要。在確定職業意向時,不能把個人的經濟收入、名利地位放在首要位置,而應當考慮職業的社會價值及其對社會的貢獻。另外,環境是人的才能得以發揮的重要條件。一般情況來說,工作條件越好,職業的社會層次越高,也越有利於人的成才。學生在擇業時,應對未來的職業環境作一評估,並結合自己的特點作出抉擇。當然,最好的職業應該是最適合自己的。單位的名氣、牌子、待遇固然重要,但不能據此來判斷好壞。好與壞是相對的,適合自己總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