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湯圓(溫)
【配方】山藥50克,桂圓肉20克,白糖90克,糯米粉500克。
【功效】補脾養心。適用於脾虛食少、心神不寧等症。
【製作】
1.將山藥搗碎成粉,放入蒸鍋內蒸熟,加白糖、桂圓肉,調成餡備用。
2.將山藥餡與糯米粉和成的團包成湯圓,下沸水鍋中煮熟即成。
【食法】每3日1次,佐餐食用。
【宜忌】咳嗽有痰者不宜多食。
【解析】桂圓肉又名龍眼,性味甘,溫。入心、脾經。能益心脾,補氣血,安神。《滇南本草》:“養血安神,長智斂汗,開胃益脾。”山藥能健脾補肺,固腎益精。山藥既是食物,又是藥物,藥食兼用。糯米能補中益氣,暖脾胃。以上藥食同烹後,能增強補脾寧心安神之功效。適用於脾虛氣弱,心虛神煩的人士服用。
圓肉益智餅(溫)
【配方】白術30克,幹薑10克,桂圓肉50克,紅棗50個,雞內金15克,麵粉500克,菜油、食鹽各適量。
【功效】健脾益氣,開胃益智。適用於食欲不振、食後胃痛、慢性腹瀉、腦力衰退等症。
【製作】
1.將白術、幹薑用紗布包好放入沙鍋內,下去核紅棗,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後用文火熬煮1小時左右,除去藥包,把棗肉攪拌成棗泥待用。
2.將雞內金粉碎成細粉,與麵粉混合均勻,再放入桂圓肉、棗泥、鹽,加水適量,和成麵團。
3.將麵團做成薄餅,鍋裏倒入菜油,加熱烙熟即成。
【食法】每3日1次,佐餐或單獨食用。
【宜忌】陽氣不足者最宜服用。
【解析】白術為菊科植物白術的根莖。味苦、甘,溫。入脾、胃經。能補脾益胃,燥濕和中。《醫學啟源》:“除濕益燥,和中益氣,溫中,去脾胃中濕,除胃熱,強脾胃,進飲食,和胃……。”此方以補胃益脾之白術為君藥,配以益智寧心之桂圓肉、益氣養血之紅棗,再加雞內金能消積滯,健脾胃,共同製成益智餅,可以甘溫益氣,溫養益智,最宜陽氣不足、便溏氣弱、記憶力不佳者服用。
阿膠茯苓餅(平)
【配方】阿膠20克,茯苓20克,麵粉100克,鹽、素油各適量。
【功效】益脾滋肺,安心神。適用於易驚悸、健忘、腦力不足等症。正常人食有益智延年之功。
【製作】
1.將茯苓、阿膠碾成粉末,與麵粉、鹽拌勻,加水和成麵團,擀成若幹圓餅。
2.在鐵鍋內加入少量素油,加熱至冒微煙,放入茯苓阿膠餅烙成兩麵金黃色,熟透起鍋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或單獨食用。
【宜忌】各種體質人士皆宜。
【解析】阿膠又名驢皮膠。以山東產者最為著名。為馬科動物驢的皮去毛後熬製而成的膠塊。以色烏黑光亮,無腥臭味,經夏不軟者為佳。性味甘,平。入肺、肝、腎經。能滋陰補血,安胎。《藥性論》:“主堅筋骨,益氣止痢。”阿膠性黏膩,不易消化,故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泄瀉者不宜多食。茯苓能滲濕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此道藥膳取茯苓粉、阿膠粉與麵粉共製成餅,對虛證心神不寧者有一定療效。
桂圓蓮子羹(平)
【配方】桂圓肉15克,蓮子30克,冰糖30克。
【功效】補脾養心,益智健腦。適用於脾虛泄瀉、多夢、遺精、智力不充、記憶力差、反應遲鈍等症。正常人食之,有益智安神功效。
【製作】將蓮子、桂圓肉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燒開,再用文火燉熬1.5~2小時,加入冰糖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或單獨食用。
【宜忌】各種體質人士皆宜。
【解析】蓮子性味甘、澀,平。入心、脾、腎經。能養心益腎,補脾澀腸。桂圓肉能益心脾,補氣血,安神。以上二藥與潤肺止咳之冰糖同烹後,補脾養心作用較好,為常用的滋補藥膳之一。
桂圓核桃粥(溫)
【配方】桂圓肉10克,核桃仁20克,大米250克。
【功效】補腦益智。適用於肝腎虧損、腦鳴、頭痛、智力衰退等症。正常人食用有強身健體,益智寧神之功效。
【製作】
1.將桂圓肉、核桃仁洗淨,米淘洗幹淨,同放鍋內,加水適量。
2.以大火燒開,文火熬煮30分鍾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或單獨食用。
【宜忌】各種體質人士皆宜。
【解析】核桃仁性味甘,溫。入腎、肺經。能補腎固精,溫肺定喘,潤腸補腦。《本草綱目》:“養氣補血……溫肺潤腸。”核桃仁形如人腦,與中醫所謂之“以形補形”理論相適應。桂圓肉能益心脾,補氣血,安神。以上二藥與補中益氣,健脾和胃之大米同烹後,能增強補腦益智之功效。
桂圓人參飲(溫)
【配方】桂圓肉15克,人參9克,冰糖20克。
【功效】補腦益智、強身壯體。適用於心氣虛、失眠、心悸、少食懶言、記憶力低下等症。正常人長年飲用有益智安神等功效。
【製作】
1.人參用牛奶浸泡,以竹刀切片,連牛奶放入沙鍋內;桂圓肉洗淨也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
2.將放人參、桂圓肉的沙鍋置爐上,用文火煎熬1小時,加入冰糖,停火即成。
【食法】每3日1次,佐餐食用。
【宜忌】感冒咳嗽者慎食。
【解析】人參以枝大色白,蘆長,長須,無破痕,紋深皮細,不泛糖者為佳。性味甘、微苦,溫。入脾、肺經。能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桂圓肉能益心脾,補氣血,安神。以上二藥同烹,有益智健腦,強身壯體之功效。
桂圓葛粉羹(平)
【配方】桂圓肉50克,葛根粉50克,荊芥穗50克,淡豆豉50克,麵粉50克。
【功效】祛風開竅,益智健腦。適用於中風言語謇澀、智力低下、心神不寧等症。
【製作】
1.把荊芥穗和淡豆豉用水煮沸10分鍾,去渣取汁。
2.將葛根粉、桂圓肉、麵粉共同倒入藥汁中,煮熟即可食用。
【食法】每3日1次,佐餐食用。
【宜忌】氣虛汗多者不宜長期服用。
【解析】荊芥穗為唇形科植物荊芥的花穗。性味辛,溫。入肺、肝經。能發表祛風,理血。《食療本草》:“助脾胃。”桂圓肉能益心脾,補氣血,安神。葛根粉能生津止渴,清熱除煩。淡豆豉能解表除煩,宣鬱解毒。此方以桂圓肉補益為君,佐以性質淡散的另三味中藥,發揮補中有瀉的作用,對中風後神誌失常者有療效。正常人長年食用可達到益智養心,補氣和血之目的。
玫瑰棗糕(溫)
【配方】桂圓肉30克,紅棗20個,慈菇60克,核桃仁30克,豬板油50克,雞蛋2個,紅苕90克,網油60克,瓜片15克,玫瑰5克,白糖100克。
【功效】補脾腎,益智慧,潤腸通便。適用於腎虛喘咳、脾虛食少、大便秘結、智力低下等症。正常人長年食用可增強體質,達到益壽延年之目的。
【製作】
1.用鐵絲網子盛紅棗,置火上,邊燒邊晃動,燒至棗皮變黑,即放入冷水中,泡約5分鍾,撈起擦去黑殼,並去核留肉,備用。
2.將核桃仁用沸水泡後,剝去皮,入油鍋炸黃,撈出;紅苕煮熟,去皮。
3.將豬板油,與桂圓肉、無核棗肉分別剁成泥;熟紅苕壓茸;核桃仁、瓜片、慈菇分別切成丁。
4.將剁好的棗泥、板油、桂圓肉、紅苕茸裝入盆內,倒入攪勻的雞蛋液,再加核桃仁、瓜片、慈菇、玫瑰等拌勻。
5.將網油鋪於碗底,油邊吊在碗口外,理伸,把拌好的棗泥放入網油內,用手壓平,將網油邊搭轉回來蓋著棗泥,用濕棉紙密封,上籠蒸40分鍾,出籠翻扣於另一盤中,揭去網油撒入白糖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或單獨食用。
【宜忌】各種體質人士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