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考文垂就在沒有任何更多防務的情況下,痛苦地承受了德回飛機長達10小時的空襲。在500事枚重磅炸彈引起的爆炸中,考文垂像遭受地震一樣變成了一片廢墟,考文垂成了殉難的城市,為“超級機密”而殉難了。
“丟卒保車”本為像棋戰術用語。它已廣泛運用到社會的許多領域已意思是:為了全局的利益,有時要丟失一些局部利益。它有時表現出被動的特征。“兩害相衡從其輕”,為了帥的安全而舍車馬,為了車的安全而拋小卒。
高明的謀略家,胸中時時都要裝有種種利益的法碼,權衡利害,決心和計劃不被小利所誘惑,也不為小害所影響,把握全局,措置裕如。
昂山伺機抵日寇
為了爭取緬甸民族獨立,昂山等民族運動領袖曾一度與日本合作。1942年3月,日軍占領緬甸後,其掠奪麵目日益暴露。昂山等人看清了這一點,開始秘密進行抗日的準備工作。1943年8月,昂山等人。分析研究起義計劃,覺得時機還不成熟。雖然各地抗e情緒非常高漲,但當時各革命團體、黨派還沒有聯合起來,與印度、中國等國也還沒有取得聯係,起義部隊的武器、糧食、運輸、聯絡等還沒準備充分。其中最主要的是,還需要把廣大群眾進一步發動和組織起來。
於是,昂山利用他的合法的國防部長身份,大力加強了國民軍的訓練,使這支武裝力量在軍事素質和武器裝備上都得到提高,人數也有所增加。這支部隊後來成為全民起義中的主力軍。
昂山認為,在緬甸這樣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裏,如果緬族和克倫族這兩大民族不能友好相處,要完成全民族的獨立事業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他不辭辛苦地奔走在仰光和三角洲地區之間,進行民族間的調解,解決了兩大民族在曆史上長期遺留下來的糾紛。為了表示對克倫族人民的信任,昂山任命兩名克倫族領袖蘇山波丁和蘇查多為國民軍軍官,並在國民軍中建克倫族營。此外,昂山還與撣、克欽、欽等緬甸其它少數民族建立了密切的關係。緬甸各少數民族,在全民起義中與緬族並肩戰鬥,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了把緬甸的抗日力量聯合起來,昂山秘密地在各黨派之間進行聯絡。1944年8月,昂山秘密召集緬甸主要黨派中的反法西斯活動家開會,商討有關聯合問題。會上決定成立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昂山被推舉為主席。自由同盟是一個統一戰線組織,它與緬甸各階層的愛國者有著廣泛的聯係。它提出”驅逐日寇,建立人民政府,消滅法西斯,聯合民主的盟軍”等口號。昂山等人通過自由同盟,領導緬甸的抗日運動。1944年12月,在昂山的主持下,自由同盟製定了全麵武裝起義的計劃,並派人到印度與同盟軍取得聯係,同盟軍同意提供一部分武器給國民軍。各地的遊擊隊不斷襲擊日軍,國民軍也做好了戰鬥準備。1944年底盟軍攻入緬甸,次年3月昂山領導國民軍及時起義,舉起了抗日大旗。
昂山要起義,當時一則外部條件欠缺,日本牢固地控製著緬甸;二則內部力量分散,矛盾很多,沒有統一的核心。這時倘若起義其結果必然要失敗。昂山準確估計了形勢,明智地采取了暫時蟄伏,積聚力量,等候時機,準備起義。昂山的決策可謂英明。
哲別攻取居庸關
1211年,成吉思開統帥蒙古大軍出征金朝,一路上勢如破竹,克昌州,取桓州,又連下撫州等山後請州,並在野狐嶺擊潰30萬金軍,追至繪河堡,殲其大半。此後,蒙古軍乘勝直下宣德州。在這裏成吉思汗派遣哲別為先鋒,率軍攻打金中都屏障居庸關。
居庸關位於中都北麵,關城憑山建築,周圍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哲別率軍進瑪關前駐紮後,立即到關下察看地形。他看到關前山路崎嶇,關上金軍設守嚴密,無隙可乘,即召開軍事會議商討作戰計劃。會上,哲別分析了形勢,並根據形勢提出了誘敵出關的作戰方案,大家一致同意這一方案,立即分頭部署準備。
哲別先派部將率軍猛攻了一陣,攻打不下,就揮軍拔寨退走。居庸關守將見蒙古軍攻關不勝敗退而去,心中大喜,即下令全軍出關追擊敵人。當追到宣德州附近的山嶺旁時,突然伏兵四起,殺得金兵措手不及,狼狽逃竄而回。及到關下,卻見關上插滿了蒙古旗幟,關城已被敵人占領。此時,金軍前無進路,後無退路,兩邊又是崇山野嶺,隻好紛紛下馬投槍束手投降。原來,哲別撤軍後,兵分兩路,一路在撤退途中設伏待敵;一路悄悄繞道關前乘虛而入占領關城。哲別拿下居庸關後,遂迎成吉思汗入關。蒙古大軍進圍中都,金帝一麵遣將防守,一麵派使到成吉思汗大營議和,成吉思汗見一時難以克城,就答應金使的議和請求,撤軍而歸。從此,金朝更為虛弱了。
金軍利用居庸關的險要地理形勢,憑關堅守。哲別慎審形勢,不為不利因素所困倒,正確的采用“調虎離山”之計,將敵人引出關城,設伏擊之,同時遣軍乘虛而入,一舉拿下關城,取得了戰鬥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