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氣血津液辨證論治(2 / 3)

失眠舌青脈細澀,癲狂夢醒起沉屙。

【理】瘀血所致,心氣與腦氣不相順接,瘀血擾亂神明,神誌障礙,故有上述精神錯亂諸症。

【法】活血安神

【方】癲狂夢醒湯

【藥】桃仁40克香附15克青皮15克柴胡15克半夏15克木通15克陳皮15克大腹皮15克赤芍15克桑皮20克蘇子25克甘草25克水煎服。

(三)膈上血瘀

頭痛胸痛藥無效,飲水即嗆瞀急躁,

胸不任物或任重(物),天亮汗出呃聲高。

失眠多夢心忙亂,幹嘔晚發一陣燒,

唇青舌斑脈細澀,血府逐瘀諸症消。

【理】上焦心肺血瘀,心不主血,肺不主氣,氣血逆亂,陰陽失調,神誌不穩,所致上述諸證。《醫林改錯》雲:“頭痛,無表證,無裏證,無氣虛、痰飲等證,忽犯忽好,百方不效,此方一劑而愈。胸痛者,前胸痛,木金散可愈,後背痛,瓜蔞薤白湯可安。有傷寒者柴陷湯可愈,前方皆不應,此方一劑疼痛立止。”

【法】活血化瘀

【方】血府逐瘀湯

【藥】當歸15克生地20克桃仁15克紅花15克甘草10克枳殼15克赤芍15克柴胡15克川芎10克桔梗15克牛膝25克水煎服。

(四)膈下血瘀

痞塊跳動有積聚,痛定臥墜是血瘀

腎瀉吐瀉久不愈,膈下逐瘀湯可施。

【理】膈下腹部血瘀,胃腸某部瘀血不散而出現脘腹部積聚痞塊,血瘀不散脾胃不和,命門火衰見吐瀉、腎瀉,腹部疼痛有定處,臥時腹墜皆是瘀血所致。

【法】活血化瘀消積

【方】膈下逐瘀湯

【藥】桃仁15克丹皮15克赤芍15克烏藥15克元胡15克甘草15克當歸15克川芎15克五靈脂15克紅花15克枳殼15克香附20克水煎服。

(五)胃脘血瘀

胃脘刺痛有定處,日輕夜重按之痛,

舌絳瘀斑脈沉澀,失笑蒲黃與五靈。

【理】瘀血損傷胃壁故胃脘刺痛。瘀血有形,瘀於局部,故痛有定處。白晝陽盛,有助於血液的循行故日輕;黑夜陰盛,則血行減慢,血瘀加重故疼痛加重。

【法】活血化瘀止痛

【方】失笑散

【藥】蒲黃25克五靈脂25克水煎服。

【隨症加減】

(1)痛甚者加乳香15克、沒藥15克、丹參25克。

(2)吐血便黑者加漢三七15克。

(3)胃脘脹滿者加木香7.5克、麥芽50克、香櫞25克。

(六)膀胱蓄血

小腹急痛脹刺痛,苦悶煩擾神不寧,

舌苔黃厚沉實脈,活血破結用桃承。

【理】膀胱位於下腹部,血瘀於膀胱,氣血不通故小腹急痛,脹刺劇痛不可忍受。瘀血所致,苦痛不寧,擾亂神誌,故苦悶煩擾,神誌不寧。瘀而蘊熱,熏蒸於舌,故舌苔黃厚。脈沉實,是因血瘀則脈道阻力加大所致。

【法】活血破結

【方】桃仁承氣湯

【藥】桃仁15克桂枝15克大黃10克芒硝15克甘草20克水煎服。

(七)子宮血瘀(或胞寒不孕)

少腹脹滿不調經,赤白帶下或漏崩,

久不受孕常小產,少腹逐瘀最有功。

【理】子宮位於小腹,血瘀於胞宮,氣滯不通,故小腹脹滿。瘀血阻塞,血不歸經,故經血不調,或崩漏帶下。瘀血阻滯胞宮脈絡,不能滋養胎兒故小產墜胎。

【法】活血化瘀,調經、止崩、安胎

【方】少腹逐瘀湯

【藥】小茴香5克幹薑3克元胡5克五靈脂10克沒藥10克川芎5克當歸15克蒲黃15克官桂5克赤芍10克水煎服。

【隨症加減】

(1)腰痛者加續斷25克、寄生25克

(2)小腹冷痛者,加菟絲子25克,重用幹薑10克、小茴香15克。

(3)經血過多,或小產先兆流血者,加枸杞子50克、杜仲25克。

(八)全身脈絡血瘀

肩臂關節腰腿痛,周身疼痛脈絡青,

舌青瘀斑脈沉澀,身痛逐瘀湯效靈。

【理】由風寒濕邪所致全身脈絡血瘀,故有四肢關節,全身肌肉等處疼痛。“脈絡青”,指在下肢表皮下,可見到有青色的縷狀花紋。

【法】活血化瘀止痛

【方】身痛逐瘀湯

【藥】牛膝10克地龍15克羌活5克秦艽5克香附10克甘草10克當歸15克川芎10克黃芪50克蒼術15克黃柏15克五靈脂10克桃仁15克沒藥15克紅花15克水煎服。

(九)下肢瘀血(下肢靜脈曲張)

下肢沉重脹滯痛,小腿靜脈大又青,

或有劇痛脈管硬,蒼柏牛龍湯效應。

【理】濕熱下注,引起下肢瘀血。血瘀不通,故兩下肢則有青筋隆起,或按之硬韌如算盤珠,或如樹枝樣硬痛。血瘀於下,陽氣不通,故下肢沉脹疼痛。

【法】利濕清熱,活血化瘀

【方】蒼柏牛龍湯(自擬方)

【藥】蒼術25克黃柏25克牛膝30克地龍20克木瓜15克防己15克桃仁15克紅花15克當歸20克赤芍20克沒藥15克薏米50克丹參50克茯苓50克水煎服。

(十)血瘀兼氣虛證

氣短乏力自汗出,半身不遂難語言,

或兼刺痛舌紫暗,補陽還五湯可痊。

【理】陽氣虛衰,功能失調或功能喪失,故有氣短乏力,自汗,甚則半身不隨,不能語言。因血瘀則氣不通,故瘀血部位有刺痛感。

【法】補氣活血

【方】補陽還五湯

【藥】川芎10克赤芍10克當歸尾15克地龍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黃芪100克水煎服。

(十一)血瘀兼血虛

頭暈眼花悸失眠,舌色淡白有瘀斑,

痛處不移腫塊硬,細澀桃紅四物痊。

【理】心主血而藏神,血虛少不能上升於頭故頭暈眼花。血虛少不能養心安神故心悸失眠。血虛少不能上榮於舌故舌色淡白無華。因某些離經之血,積滯體內不散,故有腫塊疼痛拒按。血虛且瘀滯,故脈象細澀。

【法】養血活血

【方】桃紅四物湯

【藥】當歸15克川芎10克赤芍20克生地25克桃仁25克紅花15克水煎服。

(十二)血瘀氣滯

脅肋脹刺兩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

癥瘕痞塊經閉證,痛經乳脹舌瘀斑。

【理】肝氣鬱滯,兼經血瘀塞,月經不暢。脅肋痛,急躁易怒,知其病變在肝,肝居脅下,肝誌怒,故脹痛者,是肝氣滯,刺痛者是肝血瘀。痛經乳脹是肝氣滯;癥瘕病塊,經閉不通是肝血瘀。

【法】疏肝理氣,活血通經

【方】加味柴胡疏肝湯

【藥】柴胡15克赤芍20克枳實20克甘草15克香附20克川芎15克桃仁15克紅花15克水煎服。

【隨症加減】

(1)乳房脹痛者加麥芽50克、香櫞25克、瓜蔞50克。

(2)痞塊刺痛者,加三棱10克、莪術10克、蘇木15克。

三、血熱證

身熱夜甚煩不眠,目赤鼻衄發疹斑,

舌質紅絳脈細數,或有崩漏月經先。

【理】夜則陽氣入內,故身熱夜甚。心主血而藏神,熱則血沸神蕩,故心煩不眠。熱則血液沸溢妄行,故目赤鼻衄發疹斑,或月經先期,或崩漏下血。

【法】清熱涼血

【方】犀角地黃湯

【藥】犀角10克生地黃50克白芍25克牡丹皮20克水煎服。(犀角用水牛角代替,適當加大用量)

四、出血證

出血,是指血液離開經道,溢出血管所致的病變。如衄血、咳血、吐血、便血、尿血,婦女月經過多、崩漏等證。這裏僅就其不同部位出血選方如下。

(一)鼻衄血

四生丸:生荷葉25克生柏葉20克生艾葉20克生地30克水煎服。或用犀角地黃湯(詳見“血熱證”)。

(二)咳血

止紅湯:

咳嗽吐血止紅湯,二冬二薊龍牡方,

焦梔藕節赭貝母,茅丹酒軍炒蒲黃,

桔梗黃芩膠芍草,白及棕炭生地黃。

天冬15克麥冬15克大薊20克小薊20克龍骨20克牡蠣25克焦梔子10克藕節20克代赭石25克貝母10克茅根25克丹皮15克酒軍10克炒蒲黃10克桔梗10克黃芩10克阿膠15克白芍10克甘草10克白及20克棕炭15克生地黃10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