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髒腑辨證論治(二)(3 / 3)

一、腎陽虛

腰膝酸軟腎陽虛,畏寒肢冷脈沉遲,

腰痛麵白舌質淡,溫補腎陽共有之。

右歸桂附杜山地,歸枸鹿菟萸肉宜。

【理】腎陽虛的病理變化,有腎陽虛衰,腎氣不固,腎不納氣,腎虛水泛,命門火衰等五種病理變化,這五種不同的病理變化共有的病證是腰痛,腰膝酸軟、畏寒肢冷脈沉遲,麵白舌淡。均可用溫補腎陽之法治之。腎主骨,腰為腎之府,腎陽不足,腎府空虛,故腰膝酸軟腰痛。陰虛生內熱,陽虛生外寒。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故畏寒肢冷、舌淡、麵白、脈沉遲,皆陽虛不能溫煦之理。

【法】溫補腎陽

【方】右歸飲

【藥】肉桂10克附子15克山藥25克熟地25克杜仲15克當歸15克枸杞子40克鹿膠15克山萸肉20克菟絲子25克水煎服。

(一)腎陽虛衰

共性證加神不振,陽痿不舉腎陽衰,

右歸飲加羊藿葉,仙茅巴戟陽歸來。

腰膝酸軟、腰痛、畏寒肢冷、麵白舌淡脈遲等共性證,再加精神不振、陽痿不舉者,是腎陽虛衰。

【理】陽主功能動力,腎陽衰則精神不振,陽痿不舉

【法】溫補腎陽

【方藥】右歸飲加淫羊藿葉50克仙茅50克巴戟25克,或用驗方參芪桂附湯:“參芪桂附良柏棗,羊菟巴茅遠冬歸”.人參5克黃芪15克肉桂10克附子5克良薑10克柏仁10克棗仁10克淫羊藿葉15克菟絲子15克巴戟15克仙茅50克遠誌15克冬蟲草15克當歸15克水煎服(此方對陽痿不舉效果較好)。

(二)腎氣不固

共性證加尿頻數,滑精早泄腎不固,

餘瀝不盡清稀帶,右歸參芪芡金術。

腰痛、腰膝酸軟、畏寒肢冷、麵白舌淡,脈沉遲的共性證,再加滑精早泄,白帶清稀、尿頻數,或尿後餘瀝不盡者,為腎陽虛的腎氣不固。

【理】腎者封藏之本也,腎陽虛脫、腎氣不固,

故有此證。

【法】溫陽固腎

【方藥】右歸飲加人參15克黃芪25克芡實30克金櫻子30克白術10克或用驗方“黃金巴百芡術苓菟湯”:黃精40克金櫻子40克巴戟15克百合30克芡實50克白術20克茯苓20克菟絲子40克水煎服。

【隨症加減】

(1)尿蛋白多者加山楂15克。

(2)紅細胞多者加旱蓮草30克。

(3)白細胞多者加蒲公英50克、地丁40克,此方係《新中醫》1973年第3期治慢性腎炎方。臨床用於滑精早泄等症療效滿意。

(三)腎不納氣

腰膝酸軟腰疼痛,畏寒肢冷麵白青,

呼多吸少動則喘,都氣右歸加味冬。

腰痛、腰膝酸軟、畏寒肢冷、麵白而青,是腎陽虛的共性證。

【理】腎主納氣,腎陽虛,則納氣失權,故呼多吸少,動則喘促。

【法】溫腎納氣

【方】右歸飲加五味子20克冬蟲草10克或用都氣湯。

【藥】

熟地25克萸肉15克茯苓25克山藥25克丹皮15克澤瀉15克五味子25克肉桂10克水煎服。

(四)腎虛水泛

畏寒肢冷腰膝酸,腰痛麵白喘咳痰,

周身浮腫下肢重,腹脹尿少真武痊,

溫陽利水消浮腫,術附苓芍生薑煎。

腎陽虛共性症再出現下肢浮腫或周身浮腫,兼有喘咳痰多者是腎虛水泛。

【理】腎主水液,腎陽虛,不能主持水液,水邪泛濫,而出現全身浮腫,水性潤下,故下肢腫甚。

【法】溫陽利水

【方】真武湯

【藥】白術20克附子15克茯苓50克白芍25克生薑30克水煎服。

(五)腎虛泄瀉

腰膝酸軟腰痛寒,晨起作瀉腹痛前,

骨肉吳萸五味子,溫腎止瀉四神丸。

腰膝酸軟、腰痛,畏寒肢冷的腎陽虛共性證,再出現晨起腹瀉數次,是腎陽虛的腎虛泄瀉。

【理】命門火衰,腎陽不足,不能作為釜底之燃(命火不足,不能溫煦脾土),脾胃寒虛不能腐化水穀,故完穀不化而瀉下。五更晨起作瀉,是因五更時刻大腸應令,陽氣始生,觸動大腸傳導功能加強,大腸中之水濕陰鬱之物,應之而排出。

【法】溫腎暖脾固澀止瀉

【方】四神丸

【藥】

補骨脂20克肉豆蔻10克吳茱萸15克五味子10克生薑40克大棗10枚水煎服。

二、腎陰虛

腰膝酸軟腰疼痛,頭暈目眩耳鳴聾,

發脫齒搖遺精尿,五心煩熱舌質紅

咽幹盜汗脈細數,萸藥丹地澤茯苓。

【理】腰為腎之府,腎府空虛故腰痛和腰膝酸軟。腎主骨生髓,髓通於腦,開竅於耳。陰虛髓少,不能充於腦,腦竅空虛故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腎主骨,牙為骨之餘其華在發,腎虛則骨弱故牙齒動搖。腎虛則精華不能榮於發,故頭發脫落。腎陽主開、腎陰主合,陰虛陽盛開多合少,故遺精尿多。陰虛陽盛、陽盛則神誌不安,故五心煩熱,咽幹。陰虛陽盛迫津外泄故盜汗。舌質紅,脈細數,皆陰虛陽盛之象。

【法】滋陰補腎

【方】六味地黃丸

【藥】

萸肉20克山藥25克丹皮15克生地40克澤瀉20克茯苓25克水煎服。

若五心煩熱甚者加知母15克、黃柏15克,名知柏地黃丸。頭暈目眩加枸杞子25克、菊花15克,名杞菊地黃丸。尿多者加烏藥、益智、覆盆子各15克。

【隨症加減】

(1)腰痛甚者加寄生25克、狗脊25克、杞果30克。

(2)糖尿多者加麥冬30克、玉竹30克、黃芪25克、花粉50克。

(3)遺精早泄加金櫻子50克、芡實50克。

三、腎陰陽兩虛

腰膝酸軟頭暈眩,腰痛耳鳴五心煩,

手涼盜汗與自汗,五女菟枸覆車前。

腰膝酸軟脊柱痛,地申雞血與海年。

【理】腎主骨,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膝酸軟,腰痛。腎主骨生髓,開竅於耳,故耳鳴聾。陰虛陽盛則五心煩熱,盜汗出。手指涼而自汗多者都是陽虛。既有陰虛證候又有陽虛見證者,故為腎之陰陽兩虛。

【法】滋腎陰,補腎陽

【方】五子衍宗湯

【藥】五味子15克女貞子15克菟絲子20克覆盆子15克車前子20克枸杞子15克水煎服。此法治療腎區痛(脊柱兩側疼痛)效果較好。

【隨症加減】

(1)若腰痛而脊柱痛甚者,可用地“申雞血海年湯”。即熟地50克、申薑50克、雞血藤40克、海桐皮20克、千年健15克,水煎服。

(2)若骨質增生性腰痛者,可用“羊鹿雞申蓯地萊湯”治之。淫羊藿葉、鹿銜草、雞血藤、申薑、肉蓯蓉、熟地、萊菔子,水煎服。

四、膀胱濕熱

尿頻尿急尿不暢,尿路灼痛小腹脹,

尿色渾濁血淋漓,身熱脈數舌紅絳,

清熱利濕八正散,通滑梔瞿草車黃。

【理】經雲:“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膀胱濕熱,則氣化失職,故有尿頻、尿急、尿道灼痛、尿液渾濁、尿路不暢等證。

【法】清熱利濕

【方】八正散

【藥】萹蓄25克木通15克滑石40克山梔子15克瞿麥20克甘草15克車前子20克大黃15克燈心草10克水煎服。

【隨症加減】

(1)尿紅細胞多(或血尿)加生地50克,茅根50克,大、小薊各50克。

(2)尿白細胞多者加蒲公英50克、地丁40克、金銀花40克。

(3)尿蛋白多者加芡實50克、金櫻子50克。

(4)腰痛甚者加川斷25克、寄生25克。

(5)小腹墜脹加川楝子15克、烏藥15克。

(6)砂石尿者加金錢草100克、海金沙50克、雞內金15克。

(7)身有低熱者,加雙花25克、連翹15克、大青葉25克、地骨皮25克。

(8)尿色渾濁者加萆薢25克、黃柏20克。

五、膀胱虛寒

頭暈腰酸尿頻急,夜尿不禁尿餘瀝,

溫腎縮泉丸固澀,桑螵蛸散夜尿遺。

【理】腎與膀胱相表裏,膀胱之脈上頭抵腰中。膀胱虛寒,故頭暈腰酸。膀胱虛寒則氣化功能失職,故有尿頻急,或尿自遺,小便失禁,或夜尿多,尿後餘瀝不盡。

【法】溫腎固澀

【方】縮泉丸

【藥】

烏藥30克益智仁30克水煎服。

若夜間遺尿者,可用桑螵蛸散:“桑螵蛸遠誌菖蒲龍,當歸龜版參茯苓”.桑螵蛸20克、遠誌15克、菖蒲15克、龍骨25克、當歸15克、龜版15克、黨參20克、茯苓30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