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太陽病
一、太陽經證
(一)太陽傷風證
太陽傷風惡寒風,發熱汗出頭項痛,
鼻鳴幹嘔苔薄白,脈象浮緩桂枝功。
【理】太陽主一身之皮表,皮表乃衛氣之所居也,《內經》說:“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合者也”。風寒襲表,衛外失職不能溫分肉,故傷風則惡風寒。邪正相爭,陽鬱於肌表不能散越,故發熱。風邪傷衛則衛虛而玄府不合故自汗出。太陽經脈上頭下項,風傷經脈,經俞不利故頭項強痛。肺主皮毛,胃主肌肉,風寒傷表,則肺胃之氣不能通宣故鼻鳴幹嘔。風寒之邪傷於肌表未能化熱於裏故舌苔薄白。脈浮者主表,脈緩者主風主虛,據其脈證,則為太陽中風表虛證。
【法】解肌祛風調和營衛
【方】桂枝湯
【藥】桂枝15克白芍20克甘草15克生薑20克大棗20枚(桂枝芍藥草薑棗)水煎服。
(二)太陽傷風兼證(桂枝湯的加減法)
傷風兼證六種多,桂枝加減要靈活。
①項背葛根入,②氣喘加杏與厚樸。
③身痛沉遲參芍重,④腹滿時痛芍藥多。
⑤腹滿便秘大黃用,加減適當起沉屙。
⑥四肢微急小便難,桂加附子湯可痊。
⑦心下滿痛尿不利,桂加苓術最適合。
①惡風寒,發熱,汗出兼項背強,脈浮緩,以桂枝湯加葛根,名桂枝加葛根湯。此乃太陽經輸不利,津液不布經脈失養所致。加葛根則能升津液,潤筋脈,而解除項背拘急。
②太陽傷風兼氣喘,以桂枝湯加厚樸、杏仁,名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或因素有氣喘,又患太陽表虛,邪氣內迫肺氣不降。或因表虛肺寒,肺氣上逆而喘,桂枝湯解表祛風,加厚樸、杏仁則降氣定喘。
③惡風寒、發熱、汗出,兼身痛、脈沉遲者,以桂枝湯重用白芍加人參,名桂枝新加湯。營陰受損經脈失養所致身痛,重用白芍以養陰,加人參則補虛養營。
④惡風寒,發熱,汗出兼腹滿時痛喜按者以桂枝湯倍用芍藥,名桂枝加芍藥湯。此乃表虛兼太陰腹痛,重用白芍可調和營衛緩急止痛。(太陽表虛,誤下傷脾)
⑤惡風寒、發熱、汗出兼腹滿痛,拒按,便秘者,以桂枝湯加大黃,名桂枝加大黃湯。此乃表虛兼陽明腑實,加大黃可瀉裏實而止腹痛。
⑥惡風寒,發熱,汗出不止,兼有四肢微急,難於屈伸、小便難者,此乃表陽虛極不固,陽不溫煦,筋脈失養,陽不化氣所致,以扶陽解表法,故以桂枝湯加附子名桂枝加附子湯,溫經複陽,固表止汗、津不外泄,膀胱化氣則小便通利。
⑦惡風寒,發熱、汗出,兼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以桂枝加茯苓、白術,名桂枝加茯苓白術湯。本證多屬誤下傷脾或素有水飲、複感外邪所致腹滿微痛小便不利。加白術以健脾除滿,加茯苓以滲濕利尿。
(三)太陽傷寒證
太陽傷寒熱無汗,頭項強痛而惡寒
身腰疼痛脈浮緊,喘嘔麻黃湯可痊。
【理】寒邪襲表,寒則氣收,故皮表收縮拘急,衛陽被束,不能溫分肉故惡寒。寒邪外束,正氣抗邪,邪正相爭,陽鬱肌表不得散越故發熱。寒邪束表,腠理閉塞,玄府不開,故表實無汗。太陽經脈“上額交巔,還出別下項,挾脊抵腰中”.寒邪所傷,經輸不利,經氣流行不暢,故有頭項強痛,身腰疼痛。風寒外束、肺氣不宣故喘。風寒外束,陰陽失調,胃失和降故有嘔逆。浮脈主表、緊脈主寒,故脈浮緊主表寒。
【法】辛溫解表,宣肺定喘
【方】麻黃湯
【藥】麻黃15克桂枝15克甘草10克杏仁10克水煎服。
(四)太陽傷寒兼證
①惡寒發熱項背強,無汗葛根湯。
②下利嘔逆加半夏,③煩躁大青舌苔黃。
④喘嘔痰稀尿不利,腹滿小青功效良。
①惡寒發熱,無汗身痛,脈浮緊,兼項背強者,此乃邪入太陽經輸,經氣受阻,津液不布,經脈失養之理。發汗解表、升津液、舒經脈,以葛根湯治之。葛根30克、麻黃1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生薑3片、大棗5枚,水煎服。
②惡寒發熱,無汗身痛,脈浮緊兼下利或嘔逆者,此乃外邪不解內迫手陽明,影響大腸,傳導失職故下利。影響足陽明,則胃氣不降故嘔逆。以葛根湯加半夏以解除太陽陽明的合病。
③惡寒發熱,無汗身痛,脈浮緊,兼煩躁不得臥舌苔黃者,此乃內有鬱熱,熱擾神明神誌不安所致,故以外解風寒內清鬱熱為法,以麻黃湯加石膏、生薑、大棗,名大青龍湯。
④此乃患者素有水飲內停,又與風寒相搏,壅塞於肺,肺失宣降而咳喘痰多,水飲內停中焦,升降失調,胃氣失和而上逆故嘔逆。水停於下焦,膀胱氣化失職,故小便不利,少腹脹滿。小青龍湯治之。桂枝15克、白芍20克、幹薑15克、細辛5克、半夏15克、五味子15克、麻黃15克、甘草15克,水煎服。
二、太陽腑證
(一)膀胱蓄水證
膀胱蓄水尿不利,發熱惡風自汗出,
渴不欲飲飲即吐,五苓豬茯桂澤術。
【理】表邪入裏,膀胱氣化失職,水道失調故小便不利小腹脹滿。發熱惡風自汗出,是風邪傷衛,太陽表虛。膀胱不能化氣行水,但津液未傷,故渴不欲飲。膀胱蓄水,水入不化,隨之而吐出,故飲入即吐。
【法】化氣行水,兼解表祛邪
【方】五苓散
【藥】豬苓15克茯苓20克桂枝15克澤瀉20克白術20克水煎服。
(二)膀胱蓄血證
膀胱蓄血腹滿脹,其人發狂而喜忘,
脈澀舌紫尿自利,桃仁桂枝草硝黃
【理】表邪入裏化熱,循經入腑,熱傷血絡,絡破血出,血蓄於內結於少腹,故少腹脹滿,急結硬痛。心主血脈,蓄血太過,影響心神,神誌不安,故如狂喜忘。脈澀舌紫,乃瘀血所致。膀胱蓄血但氣化功能未衰,故小便自利。
【法】活血化瘀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