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六經辨證論治(3 / 3)

(三)陽虛水泛

陽虛水泛頭目眩,心悸肉跳小便難,

肢顫浮腫腰背痛,腹痛下利脈沉弦。

溫陽利水真武證,術附苓芍生薑煎。

【理】腎主開合,則水液通調。腎陰主合,合則水液代謝不暢,往往尿少或水液瀦留而發浮腫。腎陽主開,開則尿液通暢,水精四布。陽虛水泛,是腎陽虛,腎陰盛合多開少,水液不能通調則水液泛溢於肌膚而成水腫。水邪上泛,清陽不宣故頭目眩暈。水氣淩心,故心悸。水阻清陽,陽虛體弱、筋脈失其溫養、故見肉悸(筋肉跳動),

全身肢體振顫。腎陽不足、開少合多,故尿少浮腫。腎脈貫脊屬腎絡膀胱,膀胱位於少腹,腰為腎府,腎陽不足,腎府空虛,膀胱虛寒,故腰背痛,少腹痛。腎陽不能溫煦脾土,脾不運化,水濕不行,故腹痛下利。

【法】溫陽利水

【方】真武湯

【藥】白術20克附子15克茯苓50克白芍25克生薑50克水煎服。

(四)虛寒下利

虛寒下利便膿血,小便不利腰痛多,

桃花幹薑赤石脂,溫中澀腸而固脫。

【理】下焦陽虛不能固攝,故下利不止。陽虛寒盛,氣滯血凝故腹痛而下利膿血。腎陽不足,則不能化氣行水故小便不利。

【法】溫中澀腸固脫

【方】桃花湯

【藥】幹薑15克赤石脂50克(一半同煎,一半為末衝服)粳米50克水煎,煮米令熟,去渣溫服。

二、少陰熱化證

(一)心煩不寐

少陰陰虛脈細數,口燥咽幹尿色黃,

心煩不眠舌紅絳,黃連阿膠是主方。

【理】心腎陰虛,邪從陽化,故脈來細數。陰虛化熱,熱盛傷津,故口燥咽幹尿色黃赤。腎水虧於下,不能上濟心火,心火獨亢,擾亂神誌,神不守舍故心煩不寐。心開竅於舌,心火亢盛故舌紅而絳。

【法】滋陰降火,交通心腎

【方】黃連阿膠湯

【藥】黃連15克阿膠15克黃芩20克白芍30克雞子黃1枚以芩連白芍三味煎湯,溶化阿膠再攪入雞子黃服之。

(二)水熱互結

少陰陰虛水內停,下利尿少舌質紅,

咳而吐渴煩不寐,滋陰利水湯豬苓。

【理】陰虛生熱,熱與水結,水氣不化則尿少,水濕滲入大腸則下利。陰虛化熱則舌質紅。水邪上逆於肺則咳,上逆於胃則嘔吐。水熱蘊鬱,津液不化故口中作渴。虛熱內擾心神,故心煩不寐。

【法】滋陰利水

【方】豬苓湯

【藥】豬苓20克茯苓50克阿膠15克滑石40克澤瀉25克水煎服。

三、少陰兼證

(一)兼太陽表證

少陰惡寒但欲寐,發熱脈沉太陽傷,

溫經發汗雙解法,麻黃附子細辛湯。

【理】腎陽素虛,外感風寒,太陽與少陰同病。但欲寐、脈沉,是少陰陽虛證又反見惡寒發熱的外感證,說明該證是屬於少陰太陽兩經相兼證。

【法】溫經發表雙解

【方】麻黃附子細辛湯

【藥】麻黃10克附子15克細辛5克水煎服。

(二)兼陽明證

少陰陽邪心下痛,口燥舌幹大便難,

腹脹熱結旁流水,急下存陰大承痊。

【理】少陰陰虛、口燥咽幹,又見心下痛,腹脹滿,大便難,說明證屬陽明腑實。但少陰病陰液已虧,再加陽明裏實,更易耗損津液。

【法】急下而存陰

【方】大承氣湯

【藥】大黃15克枳實20克厚樸15克芒硝15克(勻2次衝服)水煎服。

第六節 厥陰病

厥陰病是邪正交爭,進退消長,發展到最後階段。機體正氣已衰,對體內陰陽調節發生紊亂,多出現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寒熱錯雜等十分複雜的證候。僅從厥逆、嘔吐、下利等證論之。

一、厥逆證

厥分寒熱與蛔厥,手足厥冷共性商。

寒厥惡寒脈微細,舌淡當歸四逆湯。

煩熱口渴白虎證,苔黃脈滑尿色黃。

氣上撞胸心痛熱,食則吐蛔烏梅方。

厥逆證,可分寒厥、熱厥、蛔厥三種。三者共有證候是手足厥冷。

1.寒厥者,乃厥陰裏寒,陽氣不能溫煦肌膚與四末故以溫陽救逆,當歸四逆湯治之。當歸15克、通草15克、細辛5克、桂枝15克、白芍20克、甘草10克、生薑20克、大棗3枚,水煎服。

2.熱厥者,乃陽熱內鬱,不能外達四末,陰陽不相順接,故手足厥冷、煩熱口渴、尿黃、脈滑等症。宜白虎湯治之。(詳見“陽明腑證”中)。

3.蛔厥者,是因病在厥陰,胃腸功能紊亂,蟲體不安,竄動阻塞,陰陽氣機阻隔不通,故有手足厥冷、氣上撞胸,心中熱痛,饑不欲食,吐蛔、下之則利不止等證。可用溫中補虛,調理寒熱和胃安蛔法,以烏梅丸治之。烏梅20克、人參15克、當歸15克、黃連10克、黃柏10克、細辛5克、川椒15克、幹薑15克、肉桂10克、附子10克、以醋為引,水煎服。

二、嘔吐與下利

虛寒嘔吐吐涎沫,幹嘔頭痛吳茱萸。

上熱下寒嘔吐證,幹薑芩連人參宜。

熱利下重欲飲水,白頭翁湯功效奇。

1.虛寒嘔吐,素體陽虛又有伏飲內停。厥陰陰寒之氣上逆觸動飲邪故嘔吐涎沫,濁陰之氣上衝巔頂故幹嘔頭痛。以溫經散寒降逆止嘔法,吳茱萸湯:吳茱萸25克、人參15克、生薑40克、大棗30克,水煎服。

2.上熱下寒,寒熱錯雜所致的嘔吐。其證是穀入即吐而屬上熱,腹痛下利乃屬下寒。故用清上、溫下之法,以幹薑黃芩黃連人參湯治之。幹薑20克、黃芩20克、黃連15克、人參15克,水煎服。

3.身熱下利,裏急後重,渴欲飲水者,為熱利。以泄熱止利白頭翁湯治之。白頭翁50克、黃連15克、黃柏15克、秦皮25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