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衛風病
衛分病,是指溫熱邪毒,傷害機體表淺部位,無論春季風溫,夏季暑溫,長夏濕溫,或秋感溫燥,皆始於衛分,而漸次深入氣分、營分、血分。
一、風溫傷衛
身微發熱微惡寒,頭痛咳嗽痰少黏,
舌紅苔白脈浮數,咽喉微痛口微幹,
辛涼解表桑菊飲,杏翹薄草桔蘆鮮。
【理】春感風溫之邪,外係於表,衛分被風熱所襲,故身微發熱,微惡風寒,頭痛。肺主皮毛,衛氣所行,風邪傷於衛分風熱傷津故咳嗽痰少而黏。舌邊尖紅、苔薄白、脈浮數皆風熱所致。肺脈上咽嗌,風溫傷於肺衛故咽喉痛,口微幹而渴。
【法】辛涼解表
【方】桑菊飲
【藥】桑葉15克菊花15克杏仁15克連翹15克薄荷15克甘草10克桔梗15克鮮蘆根50克水煎服。
二、暑溫於衛
發熱惡寒而無汗,頭痛身重似傷寒,
舌紅白膩脈數濡,解表清暑法當先,
方用新加香薷飲,銀翹樸扁豆花煎。
【理】夏受暑溫之邪,誘因乘涼飲冷,感受寒邪、暑溫之邪被寒邪遏抑而發病。暑熱內鬱故有發熱重、舌質紅、脈浮數。寒邪鬱遏肌表故惡寒無汗頭痛。暑多挾濕,故身重痛,苔白膩,脈浮濡。
【法】解表清暑
【方】新加香薷飲
【藥】香薷20克金銀花40克連翹25克厚樸20克扁豆花20克水煎服。
三、濕溫於衛
惡寒無汗熱不揚,頭身脹重麵色黃,
胸悶不饑苔白膩,濡緩藿香正氣湯,
藿蘇陳半茯苓草,芷桔腹皮術樸當。
【理】長夏之季,濕溫盛行之時,人體感受鬱於肌表,衛氣不宣,表陽被遏,故惡寒無汗身熱不揚(患者自覺熱甚捫其皮膚不熱),濕邪黏膩而沉重,遏抑陽氣不暢,故頭身脹重麵色淡黃。濕邪阻塞脾胃氣機,升降失衡故見胸悶不饑,舌苔白膩。濕停於內血流不暢故脈濡緩。
【法】芳香化濕,宣達透表
【方】藿香正氣湯
【藥】藿香15克紫蘇15克陳皮15克半夏10克茯苓20克甘草10克白芷20克桔梗20克腹皮20克白術15克厚樸15克水煎服。
四、秋燥傷衛
涼燥溫燥有區分,微惡風寒發熱溫,
頭痛少汗痰黏少,桑杏沙貝豆梔新。
發熱惡寒痛無汗,咽幹咳嗽涼燥因,
苔白幹燥杏蘇散,二陳桔枳前杏仁。
【理】秋燥傷衛,有溫燥、涼燥之區分。溫燥,是燥而偏熱的,證見身熱,微惡風寒、頭痛、少汗、幹咳,或痰黏量少,咳而不爽,胸脅疼痛,皮膚及鼻咽幹燥,口渴心煩,舌邊尖紅等症狀,均屬溫燥傷肺耗津所致。
若發熱惡寒,頭痛無汗、幹咳,咽幹唇燥,苔薄白而幹,此乃涼燥之邪,傷於衛分所致。
【法】辛涼解表,宣肺潤燥。或散寒解表化痰潤燥。
【方】桑杏湯或杏蘇散
【藥】桑杏湯:桑葉15克杏仁15克沙參20克淡豆豉20克貝母15克山梔皮15克梨皮15克水煎服。杏蘇散:橘紅20克半夏15克茯苓15克甘草10克桔梗15克枳殼15克杏仁10克紫蘇15克前胡15克生薑15克大棗5枚水煎服。
第二節 氣分病
溫熱病,入於氣分的途徑大致有二。一是從衛分傳來,即先見惡寒發熱,而後才轉變為不惡寒反惡熱。一是溫熱之邪,直入氣分,即沒有經過惡風寒,或微惡風寒的衛分階段,開始即是單熱不寒的氣分症狀。
一、熱結氣分,內入腸胃
身熱惡熱與潮熱,麵目俱赤大便難。
呼吸氣促腹脹滿,拒按煩躁譫語言。
舌苔黃燥脈沉數,或瀉稀黃利頻繁。
便秘硝黃玄麥地,熱結旁流葛芩連。
【理】溫熱之邪,結於氣分,故有身熱惡熱、潮熱、麵目紅赤等症。熱邪內結大腸故大便幹燥,幹燥不通故腹脹滿而拒按。熱邪結於氣分,肺衛受損故呼吸氣促。燥熱內結則神誌不安故譫言妄語。溫熱之邪,結聚不散,熏蒸於上,故舌紅苔黃。熱邪動血故脈來沉數。熱結旁流,故瀉下黃糜稀水,或下利頻繁。
【法】大便秘結者,宜潤腸通便法;下利頻繁者,以清腸泄熱法。
【方】增液承氣湯,或葛根黃芩黃連湯。
【藥】增液承氣湯:生地30克麥冬20克玄參20克大黃10克芒硝10克水煎服。
葛根黃連黃芩湯:葛根35克黃連15克黃芩20克甘草15克水煎服。
二、熱邪壅肺
身熱咳嗽胸脅痛,痰黃黏稠渴汗出,
舌紅苔黃脈滑數,麻杏石甘功效殊。
【理】熱邪入裏、壅鬱於肺,肺主皮毛又主宣發肅降、宣降失職,故身熱咳喘,胸脅疼痛。熱盛灼傷津液,故痰黃黏稠。熱則皮膚緩腠理開,故汗出。舌紅苔黃,脈滑數皆痰熱所致。
【法】清肺平喘
【方】麻杏石甘湯
【藥】麻黃15克杏仁15克生石膏50克甘草15克水煎服。
三、濕溫在氣
午後熱甚肢困怠,渴不欲飲悶納呆,
大便秘結或溏臭,苔膩脈濡濕為災。
三仁滑竹樸通夏,連樸半菖豆梔根。
【理】濕邪黏膩,可致衛陽不得宣暢,午後正氣已衰,故午後熱甚。濕邪黏膩礙脾,脾主四肢、濕邪所致脾陽不得通於肌腠四末,故四肢困怠,濕邪黏膩所致津液不布,故渴不欲飲,脾胃相表裏,脾濕則胃氣不暢故脘悶納呆。脾不運化則大腸傳導失職,故有大便秘結,或便溏惡臭。苔膩脈濡皆濕邪所致。
【法】清熱化濕
【方】
1.濕重於熱者,出黏汗、頭目脹痛昏重、便溏不爽,苔白膩,脈濡緩以三仁湯治之。
【藥】白蔻仁15克杏仁15克薏苡仁30克滑石40克竹葉10克厚樸15克通草10克半夏10克水煎服。
2.熱重於濕者,汗出熱臭,目赤頭暈,口苦便秘尿短赤,苔黃膩燥,脈濡數者,以連樸飲治之。
【藥】黃連15克厚樸20克半夏10克石菖蒲15克豆豉20克山梔子15克蘆根50克水煎服。
第三節 營分病
溫熱入營的途徑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麵:一是由衛分傳來,不經氣分,直入於營稱此為營衛合邪,又叫做逆傳心包。二是由氣分傳來,則首先是有氣分發熱的見證。三是溫邪直入營分,未經過衛分、氣分發病即見分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