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症狀辨證論治(二)(3 / 3)

腎陰虛則陽盛,陽盛生內熱,故有五心煩熱,舌紅脈細數等症。

滋陰補腎左歸丸

熟地50山藥50

萸肉15枸杞子25

菟絲子15鹿角膠10

龜版膠15牛膝20

水煎服

或用六味地黃丸:萸肉、山藥、茯苓、澤瀉、生地、丹皮

氣虛

頭目眩暈、動則尤甚,兼有氣短、乏力、自汗微惡寒,舌淡紅,脈微弱無力

中氣不足,清陽之氣不能上升於頭,故頭目眩暈。動則耗氣故眩暈甚。自汗、乏力、惡寒皆表現陽氣之虛證。

補氣升陽補中益氣湯

人參10黃芪25

炙甘草15升麻15

當歸15白術25

陳皮25柴胡10

水煎服

或加川芎10、

薄荷10

血虛頭目眩暈,突然站立則眼黑欲倒,麵色蒼白。心悸氣短。舌微紅脈細微數。

本病常見於大出血後,或慢性血虛等病,血液虛少,不能上行滋濡空竅。所致頭目眩暈。

補血養陰荊穗四物湯

當歸50白芍30

川芎15熟地50

荊芥穗15

水煎服

或用清魂散:

荊芥穗10、人參10、川芎5、甘草10、澤蘭葉10

痰濁中阻頭目眩暈,首重如裹,胸悶惡心,少食嗜眠,舌苔白膩,脈濡滑痰濁蒙蔽清陽則頭目暈沉而重。痰濁寒阻中焦,故胸悶惡心納少。

化濕祛痰

半夏白術天麻湯

橘紅15半夏15

茯苓50甘草15

白術15天麻15

水煎服

若痰鬱化火兼頭目脹痛心煩口苦者加黃連、黃芩化痰清熱

外濕清陽不宣頭暈頭沉,如物纏裹,周身酸楚不適,舌苔白膩,脈浮濡。

外感濕邪,致使清陽之氣不得宣發暢達於周身,故頭暈沉重周身酸楚。

散風勝濕

羌活勝濕湯

羌活15獨活15

槁本15蔓荊子15

防風15川芎15

甘草15

水煎服

脾濕不運者,可加薏苡仁50、茯苓50、牛膝25

內濕清陽不升頭目眩暈,視物旋轉、身疲乏力,頭重而脹,時重時輕,甚則惡心嘔吐、目不敢張,舌淡嫩齒印明顯。脈沉緩脾濕不運、清陽不升、頭被濕邪所困。清陽不能發腠理、實四肢、濁陰不降。故有此證健脾滲濕。

苓半薑鉤湯

茯苓50半夏20

生薑50鉤藤50

(此即金匱小半夏加茯苓湯、再加鉤藤組合而成)

水煎服

①濕氣太盛者可加豬苓、澤瀉、車前子

②脾陽衰者可加桂枝、白術

第三節 失眠的辨證論治

失眠又稱“不寐”。它是以經常不易入睡,或睡而不實,時睡時醒,甚至通宵不眠的一種疾病。這種病的原因很多。《景嶽全書》將其概括為有邪與無邪二類他說:“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氣之擾,一由營氣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實,無邪者皆虛”.有邪與無邪均是內髒氣機的轉化所致神誌不寧病理變化。心藏神、肝藏魂。心陰虛、心陽虛、心脾虛、心腎不交、肝膽氣虛、肝腎陰虛等所謂“無邪”之類皆可導致心神不安、神不守舍而不能入睡。肝不藏魂,陽魂不潛則夢多紛紜。在治療上總不外補心安神,兼治它髒之不足。如心脾兩虛者則補心益脾,心腎不交者則通其心腎。肝膽之氣虛者補其肝膽即可安睡。若由胃中不和,痰熱內阻或瘀血擾心等病變致使神魂不安、不能入睡者謂之“有邪”,應用和胃化痰活血逐瘀等法治之。

此外尚有嗜眠。亦應詳查其病因。有濕熱去濕熱,脾虛者補脾,陽虛者回陽等辨證施治即可。

失眠

證候主症理法方藥(單位:克)隨症加減(單位:克)

心陰虛失眠健忘多夢,心悸煩忙,手足心熱,或口舌生瘡,舌紅少苔脈細數

心主血藏神,心陰不足則心神不安故失眠多夢、心悸煩忙。陰虛陽盛故虛熱。

滋陰清熱補心安神

天王補心丹

人參10玄參15

丹參15天冬15

麥冬15遠誌15

柏仁15棗仁15

五味子15茯苓10

當歸15生地25

桔梗15

水煎服

如驚悸不安者

可加龍骨50、

生牡蠣50

心陽虛失眠多夢,心慌、氣短乏力、麵白、手足涼冷自汗,舌淡嫩、脈虛弱

心陽不足,則心神浮張不安。陽虛生外寒故有此證

溫陽補氣安神

養心湯

人參10黃芪25

當歸25川芎10

茯神25半夏10

甘草10肉桂10

遠誌15五味子15

棗仁15柏仁15

水煎服

如手足涼甚者

可加桂枝10、

幹薑10

心脾虛

失眠多夢,睡而易醒,體倦神疲,飲食無味納少。麵色少華。舌淡苔薄脈細弱

心脾兩虛,氣血不足,不能滋養心神,神不守舍,以及脾不運化等病變

補心脾養心神

歸脾湯

人參10白術15

茯苓25甘草10

棗仁15遠誌15

木香5當歸15

黃芪15

水煎服

納少者可加

神曲15、

麥芽25、

山楂15

心膽虛虛煩不寐,睡夢紛紜,觸事易驚。恐畏不能獨自安臥。舌淡紅,脈弦細

心虛則神搖不安,膽虛則善驚易恐。心膽兩虛則有此證

益氣鎮驚

安神定誌丸

茯苓50茯神25

遠誌15人參15

石菖蒲15龍齒30

水煎服

或用酸棗仁湯:棗仁、知母、川芎、茯苓、甘草

心腎不交

心煩不寐,頭暈耳鳴,五心煩熱,腰酸健忘或有遺精。舌紅、脈細數

腎水不足,心火獨亢。心病則五心煩熱、心煩不寐。腎水不足則頭暈耳鳴、腰酸健忘遺精等。

壯水製火

黃連阿膠湯

黃連10黃芩15

白芍25阿膠15

雞蛋黃1枚

水煎服

失眠重者可加

茯神50,

或用交泰丸加黃連50、

桂心5

肝腎陰虛

少寐多夢,急躁易怒,腰酸膝軟,脅肋酸痛脘悶。舌紅,脈細數。

腎水不足不能涵養肝木。木無陰滋則肝陽亢。肝不藏魂則少寐多夢。肝陰不足則急躁易怒脅肋痛。腎陰不足腰膝酸痛。

滋補肝腎

一貫煎

沙參20麥冬20

枸杞子30當歸15

生地50川楝子25

水煎服

可加生石決25、

珍珠母50、

龍齒25

效果更好

胃中不和

失眠、脘悶、噯氣,腹中不舒,或大便不爽或脘脹痛,舌苔膩,脈沉滑

脾胃運化失常,食滯於中,故脘悶噯氣,因而影響睡眠。

消導和胃

保和湯

麥芽50山楂15

萊菔子15厚樸10

香附15連翹15

陳皮15甘草10

水煎服

如食滯已化可改用半夏秫米湯以和胃安神。

半夏15、

北秫米50,

水煎溫服

痰熱內阻

失眠兼有虛煩驚悸口苦、嘔涎、痰多,或胸膈脹滿。苔黃膩脈滑數

胸膈有痰飲、膽府有鬱熱。痰熱所致少陽膽氣不和,神魂不寧,故失眠驚悸,口苦痰多。

化痰清熱安神

溫膽湯

橘紅25半夏20

茯苓50甘草15

枳實15竹茹15

水煎服

心煩太甚可加山梔、黃連以清熱而神安。嚴重失眠者可加夜交藤50、合歡15

瘀血擾心

嚴重失眠,甚至通宵不眠。兼有神誌顛倒、欲哭欲笑、語言錯亂、時走時唱。舌色隱青兼有瘀血點。脈弦數或澀滯。

氣滯血瘀,瘀血擾亂心神,神誌不安。故有此證

行氣活血逐瘀

癲狂夢醒湯

桃仁40香附25

青皮15半夏10

木通10陳皮25

腹皮25赤芍15

桑皮25蘇子25

甘草25柴胡15

水煎服

如瘀血上行不下者,可加牛膝25

濕熱鬱塞

嗜眠兼有麵紅赤頭暈眩,腦脹,易怒脈弦;肝經濕熱困阻神魂不暢。

清熱利濕

龍膽瀉肝湯

龍膽瀉肝丸

溫水送服

濕盛加藿香、佩蘭、薏米等,痰多者加膽南星、半夏等

脾虛食後困倦多眠

中氣不足脾弱運化遲慢所致

益氣健脾

六君子湯

黨參25白術15

茯苓15半夏10

陳皮15甘草10

水煎服加焦三仙之類

中陽不足神疲食少,懶言易汗畏寒肢冷

陽氣虛弱中陽不足所致

溫陽益氣

理中湯

或補中益氣湯。(見前所述)

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