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邪除滯
香連丸加味
黃連20木香10
茯苓50枳實15
水煎服
若纏綿不愈,寒熱錯雜者可用烏梅丸:烏梅、人參、當歸、黃柏、細辛、黃連、川椒、肉桂、附子、苦酒、幹薑
第十一節 大便秘結的辨證論治
大便秘結,簡稱便秘,是大便秘結不通,排便時間延長,經常三五日或六七日,甚至更久,才能大便一次的一種疾病。其主要的病理變化在於脾胃和大腸。因飲食入胃,經胃的腐熟,脾的運化使水穀精微輸布之後,所剩糟粕由大腸傳送而出,而成大便。正如《內經》所說:“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若腸胃受病,或因燥熱內結,或因氣滯不行,或因氣虛傳送無力,血虛腸道於澀,以及陰寒凝結等均能導致各種不同性質的大便秘結。張景嶽把它分為陰結陽結兩類,有火者是陽結,無火者是陰結。具體的說,可分熱結、氣結、虛結、寒結、燥結等,其治療大法以清熱潤腸、順氣行滯、益氣養血,溫通潤燥等法為主。
大便秘結
證候主症理法方藥(單位:克)隨症加減(單位:克)
熱結
大便幹燥,兼有口臭唇瘡,麵赤身熱,尿短赤,舌苔黃燥,脈滑實
腸胃熱熾、傷津耗液則大便幹結。脾胃之熱熏蒸於上則口臭唇瘡,陽明熱盛則麵赤身熱,熱移於膀胱則尿短赤
清熱潤腸麻子仁丸
麻子仁50白芍25
枳實15厚樸15
大黃15杏仁15
溫水送服
若大便秘結兼有腹部脹滿拒按者可用大承氣湯
氣結大便秘結,欲便不得兼有胸脅痞滿,納食減少,噫氣頻多、甚則腹中脹滿。苔薄膩脈弦
情誌失和,肝脾之氣鬱結、氣機鬱滯、傳導失職,故便秘,胸脅痞滿納少。氣機不降,胃氣上逆故有噫氣腹脹等
順氣行滯六磨飲
沉香10木香10
榔片15烏藥20
枳殼15大黃10
磨汁溫服
若服後便通可去大黃、榔片,以調理肝脾為主可用大柴胡湯
虛結氣虛
便秘、便出並不幹硬,臨廁努掙不下、掙則乏力汗出氣短兼麵色白、神疲氣怯,舌淡苔薄,脈虛弱
肺與大腸相表裏,肺氣虛則大腸傳送無力,故大便難下。肺氣虛則肌表不固故氣短乏力汗出等
益氣潤腸黃芪湯
黃芪50陳皮25
麻仁50白蜜50
水煎服
若氣虛下陷肛門墜迫可加升麻、柴胡等
虛結
血虛
大便秘結努掙難下兼麵色蒼白無華,時頭眩心悸。舌質嫩色淡白、脈細澀
血虛津少,不能滑潤腸道,故便秘力掙難下,麵色蒼白頭眩心悸皆為血虛之象
養血潤燥
潤腸丸
當歸50生地25
麻仁5桃仁15
枳殼15
溫水送服
若津液已複便仍幹燥可用五仁丸:桃仁、杏仁、鬆子仁、柏仁、李仁
寒結
大便艱澀、腹中冷痛,四肢欠溫,舌淡苔白潤,脈沉遲
素體陽虛、寒邪內結,所致腸道傳送無力
溫脾通便
溫脾湯
人參15附子15
幹薑15大黃15
水煎服
燥結
大便燥結、兼有口唇幹燥、舌苔焦黑、脈細數
溫熱之邪過盛,耗傷津液所致
養陰通便
增液承氣湯
玄參30麥冬30
生地30大黃15
芒硝10
水煎服
第十二節 遺尿的辨證論治
遺尿,是指小便不能控製而自行排出的一種病證。小便頻數不禁、淋漓不斷,白晝多見者稱為小便不禁;睡中遺尿,醒後方知者稱為夜尿。小便不禁,多見於老人,或病後體弱,腎氣虛虧,下元不固,膀胱失約等。夜尿證,多見於兒童或到成年未愈者,多屬脾肺腎不足膀胱之氣不固。總之在遺尿的治療上,應以固肺脾腎之氣為基本原則。
遺尿
證候主症理法方藥(單位:克)隨症加減(單位:克)
腎氣虛
小便滴瀝不斷,兼有形寒畏冷、體弱、腰酸膝軟、頭暈。舌質淡,脈沉細
腎氣不足,相火衰微、腎失封藏,膀胱失約而有此證
溫腎止溺
菟絲子丸
菟絲子20附子15
肉蓯蓉15鹿茸2.5
牡蠣5桑螵蛸15
五味子15烏藥15
內金15益智15
山藥50
溫水送服
驗方:
補骨脂20、
益智仁20、
核桃仁25、
小茴香10
脾肺氣虛
小便遺溺或尿意頻數或滴瀝,兼氣短乏力、少腹下墜而脹,舌質淡,脈虛軟無力
中氣不足,肺脾氣虛。脾氣不足則不能升提、肺氣不足則不能通調水道故有小便遺溺不禁等證
益氣升陷
補中益氣湯
黨參50黃芪40
甘草15升麻25
柴胡20當歸15
白術15陳皮20
水煎服
驗方:
①黃芪100、甘草40,
②山藥50、益智仁25、烏藥25
心脾腎虛
睡中遺尿,精神困倦、不振,心悸氣短舌苔白,脈細弱
5歲以內小兒睡時遺尿,多為生理狀態,無須服藥。如5歲以上或成人睡眠遺尿多屬腎虛和心脾不足所致
補虛止遺
桑螵蛸散
桑螵蛸20龜版25
龍骨25人參15
茯神25菖蒲15
遠誌15當歸15
溫水送服
或用驗方雞腸子1副雞內金10、補骨脂15、益智25,將雞腸焙幹與上藥為末每服10
下焦虛熱
睡中遺尿。兼有口幹、舌紅、脈細數
下焦虛熱所致膀胱失約,故有睡中遺尿
清熱祛濕
沈氏泉丸
益智仁25茯苓25
白術15白蘞15
白芍25山梔15
溫水送服
或用驗方桑螵蛸25、山藥15、益智10、龍骨10、牡蠣10,
水煎服
下焦虛寒
睡中遺尿,兼有口中和,舌質淡,脈沉遲者
虛寒所致下元虛冷、膀胱氣虛,津液不藏,腎關不固
溫腎尿
桑蛸丸
桑螵蛸25鹿茸5炙黃芪25煆牡蠣50
赤石脂15人參15
山藥5
溫水送服
或用沈氏泉丸去山梔加萸肉、補骨脂
第十三節 小便不利的辨證論治
小便不利,包括癃閉與淋濁二證。癃閉,是以排尿困難,少腹脹痛,甚則小便不通為主證的疾病。淋濁,是指五淋、白濁而言,小便頻數短澀、滴瀝刺痛、欲出未盡,小腹拘急,痛連臍中,尿道不利者為淋病。小便渾濁,白如泔漿,排尿時尿道無疼痛者為白濁。
小便不利的證候,其病變主要是在於膀胱。但與肺、脾、腎、三焦等關係更為密切。《內經》上說:“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膀胱氣化不利,肺氣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脾氣不運,則水濕不行,腎氣虛虧,命門火衰,三焦決瀆失職等,均是小便不利的主要病理變化。在治療上,要辨證求因:因熱者清之,因寒者溫之,因虛者補之,因實者瀉之。
一、癃閉
證候主症理法方藥(單位:克)隨症加減(單位:克)
熱結膀胱
小便不利或點滴色赤,少腹硬滿,口渴不欲飲,大便不暢。舌紅苔黃、脈數有力
多由外邪傳裏化熱、熱結太陽之腑;或因內熱壅蓄於膀胱,氣化不通故有此證
清熱利小便
導赤散
生地50木通15
甘草15水煎服
小便點滴難出、加海金沙、或改服八正散。如腰酸膝軟、耳鳴、頭暈、脈細數者、可用知柏地黃丸加牛膝、車前子等
命門火衰
小便淋漓不爽,排出無力,兼有腰酸膝軟乏力,麵色白,舌質淡嫩,脈沉細弱
命門火衰,不能溫煦膀胱、則膀胱氣化功能失職,故有此證
溫陽利尿
濟生腎氣丸
萸肉15茯苓40
丹皮10澤瀉15
山藥25熟地15
附子15桂枝15
溫水送服
若精血虧虛,關竅不利可加鹿茸、肉蓯蓉、沉香等
熱邪壅肺
小便涓滴不通,或點滴不爽、咽幹、煩渴欲飲、呼吸短促。苔黃、脈數
肺為水之上源,肺氣宣降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熱邪壅肺、肺氣不能肅降所致小便涓滴不通
清肺熱利水道
清肺飲
茯苓50黃芩15
車前子25桑皮25
麥冬25山梔15
水煎服
心火盛、心煩者加黃連、竹葉,舌紅、少津可加沙參、茅根
血瘀尿閉
小便滴瀝不暢,或尿如細線,或點滴不通,小腹脹滿隱痛。舌紫色有藍斑點,脈澀或細數瘀血留滯膀胱,而導致膀胱氣化失職,故有小便滴瀝不暢,點滴不通等證。脈澀舌紫瘀斑等皆瘀血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