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不斷地完善自己(3)(1 / 2)

是的,沒有人是無所不知的,我們身上總有這樣那樣的缺陷,別人也有那樣這樣的優點。如果我們隻知道嘲笑別人,那麼我們很快就會變成別人的笑柄。讓我們放下無用的驕傲吧,因為那正是我們內心軟弱的體現。那些真正強大的人往往十分謙虛。因為隻有謙虛的人才能時刻保持清醒,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更快地提高自己。

4.成功需要不斷學習

《易經》裏麵有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所謂謀事在人,命運總是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是的,這個世界總是在不斷變化,我們要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就需要靠自身的努力。麵對紛繁的變化,我們不能保持一成不變,而跟上變化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

這裏所謂的學習不一定是在校園裏接受係統化的教育,也不僅是指對於科學知識的學習,他更多的指的是一種心態,一種信念。學習其實不是一個階段性的義務,而是一種終身的自我完善的過程。我們大都接受過係統的教育,當時的學習更多的是教會我們一種學習的方法。所謂知無涯,學無境。無論何時,對於這個世界,我們都有不懂的東西,我們不能停止學習的腳步,因為不斷學習可以讓我們不斷地進步,無論是在事業上還是在生活中都獲得成功。

無論在哪一方麵都千萬不要以為你已經知道得夠多了。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工業革命,我們已經完全進入了一個信息社會。在這個社會中,各種信息就像大爆炸一樣在更新,我們周圍的一切都在不斷被淘汰,無論是科學還是技術都一日千裏地在發展。現在我們沒有辦法守著一門技術生存好幾代,相反在我們短短的一生中,身邊的各種交通、通信、娛樂、製造行業的技術已經更新好幾代了。

但是我們也不能隻是抱怨命運不公,把我們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年代。因為我們一直也在享受這種進步給我們帶來的方便和快捷,所以相應的,也有義務應付這些迅速變化的形勢。

所以,在當今社會我們很快就可能發現幾年前學會的那些生活技能在現在已經完全用不上了,如果你仍然隻是抱殘守缺,那麼很快你就會發現自己沒法適應這個時代。如果你拒絕完善自己的話,你不要忘記,其他的人不會拒絕學習。人沒有權利停滯不前,除非你做好了被淘汰的準備。

所以學習應當是一生的事,不斷的學習可以讓人擁有提高生活水平的本領。我們可以通過我們所經曆過的各種事情學會各種的關於人性的、社會的、職業的道理。當我們處於不同的人生階段以及生活環境中時,我們可以得到更多的啟發。無論是正規的還是非正規的教育都能讓你受益終身。

也許你會覺得不斷地學習叫人疲憊——不要畏懼,學習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痛苦艱難。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無論是出於主動還是被動,一生中都在不斷地學習。從我們的家庭中、學校中,從朋友身上、從長輩身上。沒有人是沒有學習能力的,隻是看你能不能吸收更多更有用的知識。

就像我們之前說過的,人最大的敵人往往是我們自己,隻要我們過了自己的惰性這一關,學習就不再是什麼艱難之事,我們也可以漸漸體會到學習帶給我們的好處。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我們應當在變化中主動出擊,而不是被動迎戰,而學習就是我們手中最為有利的武器。學習也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實現自我的價值,不斷地接受新的知識,保持應變的能力。

傳說,在遠古時代,有一次黃帝帶著隨從去找大傀,卻在半路找不到方向。

這時候一個放牛的牧童恰好從這裏經過。於是黃帝上前便問:小孩,你知道貝茨山怎麼走嗎?牧童說:知道呀!黃帝又問:那你知道大傀住哪裏嗎?他說:知道啊!黃帝頗為有一些吃驚,便隨口問:你知道的很多東西嘛,那你知道怎麼治國平天下嗎?那牧童說:知道,其實就像我放牧一樣,隻要把牛的劣性去掉,就太平了,治理天下不是一樣嗎?

黃帝聽後十分佩服,覺得一個小孩子就能從日常生活中的道理中看出治國平天下的方法,感歎自己的不足。

所以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我們隻要擦亮雙眼就能看到身邊總有可以學習的東西。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有一個大學裏的管理學教授給他的學生上課,在課程快要結束的時候,教授拿出了一個瓶子要做一個實驗。這個教授拿出的是一個兩升的廣口瓶,他先把瓶子放在桌子上,然後取出了很多石頭,這些石頭大概有拳頭那麼大。當教授把一塊塊的石頭都放進瓶子中後,瓶子終於裝不下了,裏麵的石頭甚至漫了出來。

教授笑著問在座的學生:“你們覺得怎麼樣,這個瓶子裝滿了嗎?”同學們沒有考慮,馬上眾口一詞地回答:“滿了。”教授又問了一遍:“真的是這樣嗎?”說著他又取出了自己帶來的一些小塊的沙石,向瓶中逐漸傾倒。他一邊倒一邊震動瓶子,很快這些沙石居然全部倒進瓶中。這時候,教授重新提出了剛才的問題:“這個瓶子滿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