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給說錯話一個理由(2 / 2)

另外,往往一些不該明說的話,說話人也將它用語言表達出來。溝通的最高境界在於“心有靈犀一點通”,什麼事情說得太過明白往往效果不好,既影響說話人的情緒,又很有可能造成雙方的不信任感。其實,人與人的語言溝通是心靈溝通的形式之一,明白了對方的意思,就無需用更多的言詞來說明。否則,當事人會覺得氣氛十分尷尬,如:

“咦,你今天咋噴香水啦?”

假如對方是一個性格靦腆、內向的小姑娘,這樣問及就會給她一定程度的不自在。人家將自己打扮得更有魅力,也許是為了人生當中的第一次約會。說話者察覺出一些變化,心中明白七八分是最好的效果,刨根問底也許會令對方在約會當中更加放不開手腳。再比如:

“你的學識這麼廣泛,怎麼報了這個學校啊?”

高考名落孫山對很多人來講都是心中的痛楚,作為同學心中清楚這一點、平時能給予對方一定的鼓勵和安慰最好不過。非要以朋友自居詢問對方失利的前前後後,不但不會令聽者感到被人關愛,反而讓這麼一位“學識廣泛”的朋友感到有失尊嚴,失言在所難免。

所以說,在人際溝通中,說話人的內心活動和思想觀點,需要它們用大腦中的“語言機器”過濾一番。長時間經過這樣的練習,說話人就能吐露出漂亮的句子了。

環境層麵

因不分場合說錯話的例子在我們身邊太多了。語言這個東西,就是要說話者“入鄉隨俗”,不能用同樣的措辭來應對不同的場景。不看場合、不分對象,說出不合時宜的話,就會造成難看甚至會傷害別人。

比方說同樣的話,放在不同性別、性格、年齡、受教育水平或的人身上,就經常發生不同的效果。和自己“鐵哥們”之間的玩笑,拿來取悅辦公室女同事就非常不妥。“看好,我全幹了,有一點含糊我是那個!”這句應酬話語。對方如果是彼此的教養都差不多同學或鄰居,說說也無妨。但當一桌子全是教授、學者或領導時,這種話就明顯不妥。一般來說,不要對一個無職業的人,去傳授什麼領導藝術;對一個中小學生,去談什麼計劃生育;對一個建築工人,去介紹什麼養殖技術。一個學術會議,與會者都是專家、教授,而你僅僅是一個剛入門的初學者,卻在會上誇誇其談,就不恰當;一個領導辦公會,與會者都是領導人,如果你僅僅是一個普通的工作人員,卻在那裏指手畫腳,就不應該。再比如一位年輕人路遇長者、前輩,打招呼說:“嗨,老兄,哪去?”這就沒有尊重接受者的身份。同樣,一個小孩子過生日,作為其父母的同事、朋友被邀去做客,他致祝辭說:“衷心祝你健康長壽!”這就抬高了聽話人的身份;你的直接上司你直呼其姓名,就不適宜;對從事任何職業的人都一概稱之為“師傅”也屬不當。在一定的場合,說話人不但要考慮自己與對方的身份,還要考慮對方與自己的親疏關係。

另外,說話人也要注意當時對方的心情或所處環境。人際交流中經常會有“言者無意,聽者有心”的情況,說話不注意洞察對方的心理狀態,往往會發生意外的問題。所以,同樣一句話,不同的人聽來感受完全不同。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對熟人的缺陷評論上。在公眾場合,會說話的人應當懂得避免“揭短”。俗話說:“打人不打臉,說話莫揭短。”人的自尊之心在於最自己缺陷、缺點的刻意回避上,所以說話高手在和人交流的時刻有一種避免談及對方短處的意識。短處人人都有,但讓別人說出來特別是當中說出來勢必感到不舒服,沒有一個人希望自己的短處被當眾揭穿。

揭短在生活中經常是無意的,說話者甚至是為了關心對方、卻因言語不慎間接地體積到對方的短處。比方說:

“咦,你用這個牌子的減肥茶啊?我知道一種更好的!”

在像辦公室這樣的公眾場合,說話者的這種措辭就有可能給對方帶來“丟麵子”的感覺。即便是為了對方的利益,但卻當眾提及了他的短處,讓聽者感到難堪。無意揭短雖然對人際關係破壞力小,但卻反映了說話者不善交流的事實。也許對方感到自己在其他人麵前丟了麵子,但其他人卻經常將不滿情緒放在說話者身上,認為說話者是一個“口無遮攔”的人。對於這樣的同事或同學,又有誰敢與之推心置腹的交流呢?所以最終受害的還是說話者本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