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先識人,後張口!(1 / 1)

不分對象也是說話者失言的原因之一,這和部分場合有著非常大的相似性。聽眾的不同體現在多個方麵,包括民族、地域、性別、年齡、職業、文化、修養、閱曆、性格等諸多方麵。同一句話,有的人能夠聽得懂,也有人幹脆聽不懂。有的人可能隻聽明白了本意,也有人可能聽出了弦外之音;同一個意思,有人領會會褒,也有人可能領會為貶。所以,我們說,隻有語言的接受對象——即聽話人才能檢驗說話者的表達效果。因此,對說話者來說,要想達到某種表達效果,就必須區分接受對象。根據不同的接受對象施以不同的表達方式和表達技巧。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分接受對象、信口胡來就會給人的溝通帶來很大的麻煩,這包括很多方麵,主要的有:

不分性別,降低了說話人的風度與涵養,甚至讓自己的“終身大事”一拖再拖。在生活中,經常能夠發現一些“毛頭小夥”喜歡圍在漂亮女孩身邊,極盡所能去吸引對方注意。其實,話說得越多,就越容易出問題,更何況是一方的心情處在一種非常興奮的狀態。說話人有時候聊的盡興,就滿以為對方喜歡上了自己的風趣幽默,一時間所有的人及交往原則統統被拋置腦後,個人隱私、粗話、黃段子全來了。既讓自己失掉風度,又惹得對方很不高興。好不容易在對方心目中培養起來的“光輝形象”,被自己三言兩語給弄得蕩然全無,連繼續相互了解的機會也失去了。另外,在一般的正式場合,和異性交往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語,要保證你所說的話符合對方的口味。一般說來,男性比較喜歡聊時政要聞、名車、運動,女性比較喜歡談論服裝、家具和娛樂。針對不同的對象,要有不一樣的策略,不要見了女孩子就上前炫耀說:“你知道新的美國國務卿是誰嗎……”

不分身份,損害說話人的直接利益。同樣的話,出自不同的說話者,給接收者的感覺就不一樣。對你來說,親密朋友適當的對你開點玩笑未嚐不可,但若是一般同事對你說出同樣的話來,相信你的感覺就不會那麼舒服了。對方說出的話,我們也經常感到不適應。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工作中,說話者需要時刻牢記自己在不同人麵前的身份。盡管我們認為人人平等,但在實際運用當中,什麼樣的人就應該說什麼樣的話。在長者麵前需要說話者的謙卑,在上級麵前需要語氣的誠懇,在晚輩麵前要顯得大度一些……在現實生活當中,不少例子都將這條原則派在我們麵前。二戰時期,美軍將領巴頓戰功卓著、聲名顯赫,但往往由於自己說話不分對象、過分地在別人麵前顯示自己的孤傲與個性,影響到他的發展之路,最終也未能獲得五星上將軍銜。再看我們身邊,又有多少人因為在長輩、上司或領導麵前言語不當、致使自己的晉升職稱、加薪升職受到影響。不要因為自己的馬虎,將一些話說給不該聽的人,讓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傷害。

不分受教育程度,讓整個溝通氛圍尷尬。見什麼人說什麼話,這是人際溝通中的另一門學問。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雖然出身卑微,但卻對語言有著非常高的駕馭能力,他就能夠做到針對不同層次的聽眾說出不同的語言。既可以在市井當中說那些非常平民化、胡同氣息濃厚的相聲,也能坐在北大講台上,給高等學府的大學生和老師講授語言藝術。不難理解,假使有人同工廠車間師傅們講述國際貿易原理、或在滿桌教授學者的宴會上拿起酒瓶一個個勸酒,就會讓他人感到非常不舒服,整個的溝通氣氛也會十分奇怪。

不看對方心情,降低對方對說話者的好感。在人際溝通中,應當注意自己的話要符合對方當時的心情。特別是在開玩笑的時候,一定要保證雙方都有同樣的興致。往往人們理所應當的認為,在朋友相處過程中,自己無論說什麼,隻要不損害對方的利益,就不會受到朋友的心理抗拒。其實不然,什麼話需要什麼心情,當你在同對方開玩笑時,如果他恰逢不快經曆,那麼你的玩笑就會多少讓對方感到不痛快。同樣,當一夥好友在那裏說說笑笑、興致勃勃時,你突然把自己最近的煩心事拿出來,也不符合說話的技巧。長期以往,即便是好朋友,對方也會覺得與你溝通非常“不暢”,彼此之間相互傾訴的意願也就逐漸減少。

當然,由於沒有區分對象而造成失言的情況還有很多,如部分對方的文化背景、興趣和工作經曆等。總體而言,不分說話對象、張口就來,即便是語言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也難免讓對方感到不解或生氣。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就要先在心中將彼此的關係準確地衡量一番,讓你的說話顯得更有教養、更富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