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口吐蓮花,錯話也能變好聽(1 / 2)

我們不希望自己在人際溝通時出現失言情況,因此應當極力避免這種尷尬的出現。但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不可能在對話中字字都是金玉良言,即便是公眾人物也有說錯話的時候。當遇到這種情況時,怎樣才能將錯誤的危害降至最低呢?也許下麵的幾種主要的方法就可以幫助說話者減輕情境的尷尬,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促進雙方的交談興趣。

轉移話題

當意識到自己說錯話時,一個比較普遍的補救方式是趕緊轉移話題,這種方法尤其適用於和不太熟悉的人交談時的場景。比方說,當說話者在介紹自己的過程中談論到自己的愛好,這時他馬上進入說話狀態,說話開始滔滔不絕。誰知對方卻對這一話題十分不感興趣,兩個人的對話瞬時呈現出“一邊倒”狀態。如果說話者有足夠的洞察力,就能夠意識到自己所說不合時宜,這時應當趕緊換一個話題來緩和氣氛。

當雙方聊天時意見不和或是一方觸犯了另一方隱私時,趕緊轉移話題也可以緩解當時的尷尬。隻要雙方還有餘地交談,說錯話的人就可以立即轉彎、開辟新的途徑。比方在單位裏,某人在休息時間與對方聊天,順便問急了對方的家庭:“您兒子在哪裏上學啊?”

對方笑容馬上戛然而止,這時說話者意識到原來對方的孩子前不久因參加學校鬥毆被勒令退學了。這時他趕忙說:

“那您老家是哪兒的?”

“陝西。”

“哦,我去過西安兩次,第一次是出差,第二次是旅遊,過去看了看兵馬俑……”

這樣順著剛才的“錯話”轉移話題,一下子就讓談話變得正常,雙方的情緒也都恢複平靜。在失言的情況下,作為說話者應當主動轉變話題,讓兩個人迅速解脫。

幽默

幽默比起轉移話題,有時更具有實用價值。因為轉移話題隻是讓“失言”不再繼續,起著“糾錯”的功能。而幽默呢?在使用得當、精彩的情況下,他不僅能讓尷尬得到緩和,甚至有可能讓說話者的“失言”變成妙語,活躍了談話氣氛,還讓雙方感到愉快。

好萊塢經典電影《巴頓將軍》中記錄著這樣一個情節。美蘇兩軍在德國境內會師,雙方的主要將領參加了一個慶祝宴會上。席間,一位蘇聯將軍久仰巴頓的大名,帶著翻譯走過來向巴頓敬酒。然而巴頓的性格剛烈,並且骨子裏不喜歡蘇聯人,便對著那位翻譯說:“我從來不和任何俄國混蛋幹杯!”翻譯戰戰兢兢的講這句話轉達給了蘇聯將軍,那位將軍臉色驟變,說了一句:“告訴他,他也是混蛋!”巴頓聽了後,舉起酒杯說:“都是混蛋?那我們為混蛋幹杯!”蘇聯將軍聽了後,臉色立即“暴雨轉晴”,哈哈一笑,舉起了酒杯。

盡管是事端的製造者,但巴頓在對話中充分利用了對方的那個“也”字,馬上讓緊張的對話變得緩和了很多。再比如清朝大臣紀曉嵐一日不小心喊了乾隆一句“老頭子”,這在當時可是大逆不道之罪。乾隆當時臉色驟變,說要聽聽紀曉嵐的解釋,不合理就要治罪。紀曉嵐立馬想到了對策,說:“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皇上您是萬歲的,人過了六十歲就可以稱老,一萬歲的人難道不老嗎?皇上您是一國之主、萬民統帥,這不就是‘頭’嗎?皇上您貴為天子,上天之子難道不是‘子’嗎?所以微臣將皇上您稱作‘老頭子’是再合適不過了。乾隆聽罷,哈哈大笑,不但沒有治紀曉嵐的罪,還大大的誇獎了他一番。幽默就是這樣,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關鍵是看說話者能否將對話中或身旁的元素拿來加工。成功地運用幽默,可以產生“四兩撥千斤”的效果,達到舉重若輕、化尷尬於笑談的目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