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口吐蓮花,錯話也能變好聽(2 / 2)

順勢借力,運用幽默緩解氣氛、為錯話打圓場,這樣的方式雙方都會接受。這不僅反映了說話者的口才與反應力,還表現其高超的社交能力。隻有這樣的人,才能在言語“危機”中點石成金、化險為夷。

自嘲

自嘲是不是對自己進項糟踐?絕對不是。在談話中進行自嘲,其實是一個人擁有高度自尊心的表現。可以這樣理解,對自己進行嘲諷,不就是不給其他人嘲笑自己的機會嗎?與其讓這難聽的話從對方口裏說出來,倒不如自己搶先說出。在交談過程中如出現不慎言語,自嘲也是另一種解脫方法。

小張一天在上班的路上接到一份傳單,上麵的內容是關於健身俱樂部的。她邊走邊看,當進入辦公室的時候不禁將上麵的一句內容念了出來:“30天減掉20斤。”正巧當時文員小趙也在,她是一個體型微胖的女孩,剛參加工作不久。聽到這話,小趙的頭馬上低下了,眾人都在看小張。這時他如夢初醒,趕緊又說:“這下好了,我那個胖媳婦可有地方去了,要不然我將來就沒地方睡了!”這時大家哈哈一笑,小趙也覺得舒服了很多。

另外一個故事也能說明這一點。1942年,戲劇家洪深在桂林寫了一個劇本,劇中有一反麵人物叫張經理,可是戲上演的第二天就被禁演了。原來,廣西銀行經理也姓張,硬說這個戲是諷刺他的,不讓演。洪深為此立即舉行了記者招待會,宣布:“我寫了一個戲,其中有個反麵人物叫張經理,想不到本地也有一個張經理,並提出了抗議。現在我決定,把張經理改成洪經理,今後我寫的戲中的壞蛋全都叫洪深。”

由於他的自嘲幽默和靈活,救活了一出好戲。自嘲就是這樣,在意識到自己失言的時候,馬上用自己更加“慘不忍睹”的情況或經曆,或將語言中的不易一方變成自己,來證明自己剛才的話不是因為對方的緣故。通常這種表現是幽默的另一種形式。隻不過它的主要對象是自己,所以對於說話者使用而言更容易上手。

裝糊塗

《三國演義》裏諸葛亮是怎麼勸說周瑜抗曹的?激將是一方麵,但在做到讓周瑜下定決心又不讓其遷怒於己,靠的就是裝糊塗。當念完那首曹操所作、內容充滿對東吳二喬仰慕之意的《銅雀台賦》後,周瑜勃然大怒,大罵曹操。諸葛亮卻說:“為了國家大事,東吳怎麼能吝惜區區兩個民間女子呢?”周瑜說道:“那大喬是孫策將軍的夫人,而小喬,正是我的結發妻子!”諸葛亮聽罷,慌忙說道:“這些情況我的確不知道,在這裏卻信口胡言,真是死罪!”周瑜卻說:“我和曹操勢不兩立!”一下子把矛頭轉換了對象。

諸葛亮真的不知道嗎?肯定不是。在拿話語激過對方後,趕緊表明自己不知實情,對方也就不會遷怒於自己。我們平時說話盡管不能像孔明這樣料事如神,卻可以借住這種“裝糊塗”的方法,來為先前的錯話打圓場,這樣就比單純地道歉要更有效果。如果不是說出什麼“彌天大罪”的話,相信對方應當是可以理解你的失言行為的。

表情和動作

表情和動作不僅可以使我們的歡愉更加精彩,也可以幫助我們擺脫失言帶來的尷尬。一般我們在電影裏經常看到類似的情形,在辦公室內毛頭小夥對女性同事開了不該開的玩笑,對方笑容戛然而止,這時主人公或是聳肩,或是做鬼臉,或是用頭做撞牆狀……這些動作經常令剛才尷尬的氣氛變得緩和很多。適當的用非語言的方式來糾正語言上的失誤,也是一個交流高手具備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