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為何這麼窮
品史
作者:鄧聯合
莊子的窮,讓我想起了古希臘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以及孔子最喜歡的好學生顏回。關於後者,《論語》中說,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儉苦的生活,他本人卻自得其樂,安然處之。顏回的飲食情況、居住條件與莊子都非常相似。由此我想,在社會等級製度逐漸瓦解的時代背景下,原本出身貴族的"士"失去政治地位、職業和田產,淪落為下層的平頭百姓,進而作為除了知識技能之外便一無所有的知識分子而受窮,大概是一種必然的常見社會現象。
不過,顏回年紀輕輕就去世了,他留給後人的是一個"安貧樂道"的美名;假如顏回能多活些年頭的話,按照孔子門下"學而優則仕"的就業指導思想,想必他後來也會慢慢發達起來吧。
莊子為什麼就這麼窮呢?
間接的原因是,雖然莊子的先祖可能是宋國或楚國的上層貴族(用阿Q的話說,莊子他們家從前確實也“闊過”),但世間多變、吉凶難料、人事滄桑,天下沒有永遠的王侯貴族,到了他的父親或更早的幾輩,卻已如《紅樓夢》所描寫的那樣,“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由於國亡、家敗,祖上根本沒有給莊子留下來什麼金銀細軟,可以讓他坐吃山空,也沒什麼祖蔭可以讓他憑借著,在官場中謀個好位子,所以他也就沒有什麼家底兒可以依靠。莊子窮的最直接原因,是他沒有穩定的職業,缺少可靠的生活來源。據有的學者推測,雖然莊子一度做過“漆園吏”,但後來,他或許連這個薪水不高的工作崗位也失去了,以至於隻能在貧民窟裏靠編織草鞋掙錢養家,勉強維持生計。至於被解職的原因,一方麵很可能是莊子不善於經營管理,“漆園”這個單位的效益搞得不佳;另一方麵,更有可能是因為,莊子不是個左右逢源、前仰後合、八麵玲瓏的人,他不善於同方方麵麵搞好關係,尤其不善於、不願意對上級領導溜須拍馬、阿諛奉承。可以想象,像莊子這種既沒有多少實際能耐,卻又特別不愛聽話的人,哪個領導願意用他?
莊子是窮,但並非沒有出人頭地、發跡為官過上富人生活的機會。而且,當時的諸侯為了富國強兵、壯大勢力,都在四處招攬人才,這就為知識分子--無論是“學而優”還是學得不怎麼樣的知識分子--進入官場、飛黃騰達,提供了大好機遇。中國曆來不乏想做官想瘋了都做不成的,也有做了官後又感到很不爽,於是辭官不做的。而莊子他老人家呢,都窮成那樣兒了,卻偏偏又弄出個給官都不做!
比如有一次,遠在南方的楚威王不知聽誰說莊子非常有才能,於是就派人帶著大筆的款子來給他下聘書,還允諾封他為卿相。這時莊子正在河邊釣魚,他頭也不回地對楚國使者說:“千金確實是一大筆錢,做卿相確實也能大權在握。但是,你們看到祭祀用的那頭牛沒有?平時人們喂它好吃好喝的,還給它穿上綾羅綢緞,打扮得漂漂亮亮,然而一旦被牽到祭祀的廟裏,要被宰掉,這時它即使想做一隻孤零零的小豬,在爛泥汙裏打打滾兒,還有可能嗎?你們趕快滾吧,不要再拿什麼錢和權的誘惑來髒了我!我寧願像小豬那樣,在爛泥汙中快快活活地打滾兒玩,也不願被你們大王給拴起來。做官?那能讓我快活自在嗎?我這輩子都不會幹!我隻想由著自己的性子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