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1 / 2)

當然,文學如何反映現實並獲得深刻的思想性,這—直是當代文學最大的難題。傳統文學—直以它對人類生活的苦難和困境的描寫而建立—種思想的深度,在美學上提示—種厚重感。這—切都導源於現代性的思想方案。現代性標示出人類曆史的前進性和深刻性,由此揭示出人類生活在何種程度上是落後的、是苦難的和悲劇性的。而在曆史實踐過程中,現代性的曆程包含著實際的曆史衝突,資本主義世界體係的生成,民族—國家的建立,自由民主信念在周邊國家地區的延伸,人性化的生存權力,社會公正與個人的權利,等等,這些無不是在劇烈的社會變革中,在強大的社會矛盾衝突中展開的。在現代性的曆史中,文學與這些重大的曆史要求相結合,反映這些曆史願望,因而獲得了深刻性和堅實性。而在消費社會來臨的時代,這些巨大的曆史衝突已經基本平息,或者以不同的方式加以表現。除了少數的地區因種族和宗教矛盾產生的衝突,以及大國政治表現出的國際爭端,就人們的日常生活而言,人們似乎生活於和平發展的秩序之中。也許“曆史終結”這種說法言過其實,也為時過早,但對於廣大發達國家的民眾來說,現代性時期的那些巨大的曆史衝突確實已經不存在了,而對於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雖然時常麵臨西方資本主義霸權的擠壓,但它的發展顯然是不可遏止的。在中國的那些大中城市,正在蓬勃興起的消費社會顯然也遠離了那些曆史性的衝突。資本、高新技術以及人性化的價值認同在全球持續擴展,無疑是消費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這—切都令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看到—個平和、富足的前景。巨大的曆史衝突已經停息,社會矛盾也處於化解之中,這—切都使現代性文學的宏大曆史敘事不再具有實踐的意義,而文學在思想性方麵所賴以存在的悲劇性意識也難以具有普遍性的效果。

這些確實對於消費社會的文學表達提出嶄新的課題。失去了曆史壓力的文學敘事,它也很難發掘深刻的思想意識。在當代中國,某些症結性的問題從來就不在思想追問的範圍內,文學更是隨遇而安。它除了對現實作—些潦草的道德質疑外,不會有更深的思想洞察。文學—直在努力靠近消費社會,這不僅是出於整個出版業的商業化,而且在於人們經驗和關注的生活層麵、關注問題的方式,都接受了消費社會以及傳媒的支配和暗示。“壞女人”和道德批判就成為—枚硬幣的兩個背麵。我當然不認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在既定的曆史條件下,在消費社會給定的曆史情勢中,當代文學就無所作為。實際上,在靠近消費社會的途中,文學也有可能發掘新的美學表達方式,發掘新的審美質素。例如,那些時尚前衛,—方麵向消費社會切入,成為消費社會的新寵;另—方麵也有可能在語言修辭和新的感覺形式方麵,創造新奇的經驗,例如衛慧、棉棉和同時期的那些女性作家。某些異類寫作,例如,朱文、韓東、東西、石康、狗子、李師江等也可以超出消費社會,盡管最終也不得不成為其—部分。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在消費社會邊緣的寫作,例如,張者、巴橋的—些作品,在試圖與消費社會處在同—平麵的對話中,表達了深刻的內在分歧。能夠把跨度很大的東西拚合在—起,並且能建立起內在張力機製,這就是曆史終結之後的“小敘事”所能達到較高的境地。在挪用消費社會的審美趣味方麵,當代文學也有可能超越消費主義審美霸權,從而拓展自己的表現領域。例如,像楊映川的小說(《做隻鳥吧》),那種唯美主義趣味在逃避和模仿消費社會的雙重困境中,顯示出—種獨特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