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將鬱金、麥冬放入沙鍋內,加清水500毫升,用中火煮25分鍾,過濾,去渣,留藥液。
3.將藥液入沙鍋內,置武火上燒沸,加入羊心、紹酒、薑、蔥,煮25分鍾,加入鹽、味精、胡椒粉攪勻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1杯。
【宜忌】無特殊禁忌。
【解析】麥冬味甘、微苦,寒,歸肺、胃、心經,有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功效。鬱金有行氣解鬱,涼血破瘀功效。《本草綱目》謂鬱金“活血氣心腹痛,產後敗血衝心欲死,失心顛狂”。二藥與甘溫、解鬱,補心之羊心同烹,可增強其補心作用。用羊心補心,戰國時期即已有之。羊心,《食療本草》曰其“補心”。《隨息居飲食譜》稱其“治勞心膈痛”。
川芎桃仁蒸子雞(溫)
【配方】川芎6克,桃仁6克,紅花6克,丹參9克,子雞1隻,紹酒、蔥、薑、鹽、醬油、紅糖、雞湯各適量。
【功效】活血化瘀,通脈宣痹。主要適於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食用。
【製作】
1.把川芎切片;桃仁去皮尖,紅花洗淨;丹參洗淨切片;子雞宰殺後,去毛及內髒、爪;薑拍鬆,蔥切段。
2.將雞放入蒸盆內,把紹酒、醬油、鹽、紅糖拌勻,抹在雞身上,加入雞湯300毫升,在雞身上放川芎、桃仁、紅花、丹參。
3.將蒸盆置蒸籠內,用武火、大汽蒸1小時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食雞肉,喝湯。
【宜忌】陰虛火旺及氣弱者宜少食。
【解析】川芎味辛、溫,歸肝、膽經,有行氣開鬱,活血止痛功效;桃仁、紅花、丹參均為活血化瘀藥物。四藥與溫精補氣的子雞同烹,可增強活血化瘀功效。《本草綱目》謂川芎“行氣開鬱”。故此道藥膳對冠心病心絞痛有調補、調治作用,冬季食用尤佳。
桃仁紅棗粥(溫)
【配方】桃仁15克,紅棗10枚,粳米100克。
【功效】補氣血,通瘀阻。適於心絞痛型冠心病患者食用。
【製作】
1.把桃仁去皮尖,紅棗去核,粳米淘洗幹淨。
2.把粳米、紅棗、桃仁同放鍋內,加清水,置武火上燒沸,用文火煮45分鍾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粥和紅棗。早餐食用。
【宜忌】孕婦忌服。
【解析】桃仁味苦、甘,平,歸心、肝、大腸經,能破血行瘀,潤燥滑腸;大棗即紅棗,味甘,溫,有補脾和胃,益氣生津功效。二藥加入健脾養胃之粳米,煮成粥。可發揮補氣血之功效。《日華子本草》謂大棗“補五髒”。孟詵謂桃仁曰:“殺三蟲,止心痛。”由此可見,這道藥膳有良好的調養心髒作用,適宜四季食用。
紅花歸參炒花枝(溫)
【配方】紅花6克,黨參9克,當歸6克,花菜100克,花枝(鮮墨魚)200克,紹酒、蔥、薑、鹽、素油各適量。
【功效】活血化瘀,補氣益血。適於氣血瘀滯型心髒疾病患者食用。
【製作】
1.把紅花洗淨,黨參切片,當歸切片,放蒸碗內,加清水20毫升蒸熟。
2.把花枝洗淨,切段,蔥切段,花菜撕成小朵。
3.把素油放入熱鍋內,燒至六成熱時,下入蔥、薑爆香,隨即下入花枝、花菜、紅花、黨參、當歸片和原湯藥汁,翻炒至熟,加鹽調味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宜忌】孕婦忌服。
【解析】紅花味辛,溫,歸心、肝經,具有活血通經,去瘀止痛功效;黨參補中益氣;當歸滋補氣血。花枝又名鮮墨魚、烏賊魚,有滋陰養血功效。三藥與墨魚同烹,可發揮活血化瘀益氣之功效。此藥膳紅、白相間,十分靚麗,美味可口,是四季補益心髒之美食。
山楂燉牛肉(溫)
【配方】山楂15克,紅花6克,紅棗10枚,牛肉200
克,胡蘿卜200克,紹酒、蔥、薑、鹽、上湯各適量。
【功效】補氣血,化瘀阻。適用於冠心病心絞痛(心痹)患者食用。
【製作】
1.把山楂洗淨、去核;紅花洗淨去雜質;紅棗去核;牛肉洗淨,用沸水焯一下,切成2厘米見方的塊;胡蘿卜洗淨,切成2厘米見方的塊;薑拍鬆,蔥切段。
2.把牛肉、紹酒、鹽、蔥、薑放入燉鍋內,加入清水2000毫升,用中火煮30分鍾後,再加入上湯1000毫升,燒沸,下入胡蘿卜、山楂、紅花、紅棗,用文火燉煮1小時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牛肉100克,隨意食胡蘿卜、喝湯。
【宜忌】孕婦忌服。
【解析】山楂味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能散瘀血,消食積;紅花有活血化瘀作用;紅棗補中益氣。三藥與溫精補氣之牛肉同烹,可增強補氣血,化瘀阻功效。《本草綱目》謂山楂曰:“化飲食,消肉積……滯血痛脹。”故此道藥膳是補益心髒之美食,可四季食用。
田七紅花煮鴿蛋(溫)
【配方】田七10克,紅花6克,鴿蛋10枚,鹽、蔥、薑、雞湯各適量。
【功效】補氣血,化瘀阻。適於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食用。
【製作】
1.把田七研成細粉;紅花洗淨;鴿蛋煮熟去殼;蔥切花,薑切絲。
2.把雞湯放入燉鍋內,放入田七粉、紅花、薑、蔥、鹽、熟鴿蛋,同煮25分鍾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食鴿蛋3枚、喝湯。
【宜忌】孕婦忌服。
【解析】三七味甘、微苦,溫,歸肝、胃、大腸經,能止血,散瘀,消腫,定痛;紅花有活血化瘀之功效。鴿蛋有溫胃補腎作用。二藥與鴿蛋同烹,可發揮滋補兼祛邪的功效。《本草綱目》謂三七“止血,散瘀,定痛。”此道藥膳白裏有紅,色彩鮮豔,誘人食欲,是四季補益心髒之美食。
茯苓桂枝餃子(溫)
【配方】茯苓20克,桂枝10克,麵粉200克,豬瘦肉200克,薑、蔥、鹽、醬油、白菜、素油各適量。
【功效】除濕健脾,散寒化瘀。適於心絞痛型冠心病患者食用。
【製作】
1.把茯苓打粉;桂枝先另煎煮25分鍾,留汁50毫升;豬瘦肉洗淨,剁成泥;白菜用沸水焯透,切碎;薑、蔥切細;麵粉用桂枝藥汁和清水和成麵團。
2.豬瘦肉、白菜、蔥、薑、素油、鹽、醬油拌勻,製成餃子餡。
3.麵團加入茯苓粉揉勻,製作餃子皮,並一一地包成餃子,煮熟即成。
【食法】每日1次,食餃子。當主食用。
【宜忌】無特殊禁忌。
【解析】茯苓味甘、淡,平,歸心、脾、腎經,能滲濕利水,寧心安神;桂枝溫經通絡。二藥與養心除煩之麵粉和滋陰潤燥之豬瘦肉做成餃子,可發揮祛濕通經功效。此藥膳是四季補益心髒之佳肴。
太子參奶(平)
【配方】太子參15克,牛奶250毫升,白糖15克。
【功效】生津止渴,滋補氣血。適於輕症氣血不足型心髒疾病患者食用。
【製作】
1.把太子參洗淨,放入燉鍋內,加清水,用中火燒沸,再用文火煎煮25分鍾,除去太子參,留藥液。
2.把牛奶用奶鍋燒沸,同太子參液混合均勻加入白糖拌勻即成。
【食法】每日2次,每次食50毫升,早、晚各飲1次。
【宜忌】凡外感患者忌食。
【解析】太子參味甘、苦,微溫,能補肺,補心,健脾。《本草從新》謂其“大補元氣”。《飲片新參》:“補脾肺元氣,止汗生津,定虛悸。”牛奶補虛損,益肺胃,生津潤腸。二者加入白糖煮成飲料,對心髒病屬虛證有較好療效。正常人四季均可飲用,其味美可口,為補心之最佳飲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