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補肝藥膳(一)(2 / 3)

蘿卜根煮溪螺(涼)

【配方】溪螺120克,鮮蘿卜根60克,冰糖60克。

【功效】清熱利水,解毒止痛。適於病毒性肝炎見黃疸發熱、便秘患者。

【製作】

1.把溪螺養於清水中3日,吐淨泥沙。

2.把溪螺洗淨,打爛,放入沙鍋內,加清水,煮沸20分鍾,去渣,用紗布濾過,加入冰糖使溶;再加入蘿卜根煮20分鍾即成。

【食法】每日2次,上、下午各服1次,分2次服完。

【宜忌】服藥膳期間禁食油膩。

【解析】溪螺味甘,鹹,歸肝、脾二經。能清熱利水,活血化瘀。蘿卜根甘、辛,有健胃利尿功效。二者製作飲料、加入冰糖調味,食之甘美可口,用於補肝陰理肝氣極妙。在製作時,因溪螺泥沙較多,若放入清水中養2~3日,即可吐出泥沙,再製作飲料。

白扁豆溪螺湯(涼)

【配方】白扁豆60克,溪螺120克,冰糖60克。

【功效】滋補氣陰,清熱利水。適用於氣陰不足,兼有鬱熱的多種肝病。

【製作】

1.把溪螺養於清水中3日,吐盡泥沙。

2.把溪螺洗淨,打爛,放入沙鍋內,加清水和扁豆,煮沸50分鍾,去渣,用紗布濾過,加入冰糖使溶,待用。

【食法】每日2次,每次食白扁豆30克,喝湯。

【宜忌】凡虛寒無熱的人士不宜多服。

【解析】白扁豆味甘,平,歸脾、胃經,能健脾和中,清暑化濕;溪螺清熱利水,活血化瘀。二者同烹,加入冰糖調味,不僅可以對黃疸型肝炎有較好療效,同時對肝髒也是良好的補益藥膳。《本草綱目》謂白扁豆“吐風痰癲銴、平肝”。由此可見,白扁豆對肝有益,四季食用甚妙。

白茅根煮溪螺(涼)

【配方】白茅根60克,溪螺120克,冰糖60克。

【功效】清熱利水,涼血止痛。適於陰虛肝熱型的多種肝病患者。

【製作】

1.把溪螺養在清水中3日,吐盡泥沙。

2.把溪螺洗淨,打碎,放入沙鍋內,加水燒沸,文火煮30分鍾,去渣,用紗布過濾,加入冰糖使溶,待用。

3.把冰糖溪螺液注入沙鍋內,加入生毛草,煮25分鍾即成。

【食法】每日2次,分2次服完。

【宜忌】胃寒者不宜多服。

【解析】白茅根味甘性涼,歸肝、肺經,能清熱利水,涼血;溪螺清熱利水;冰糖調味,製成飲料食用,對陰虛肝熱型多種肝病有較好調養作用,同時對正常人補益肝髒也有裨益。

冬瓜飴糖飲(涼)

【配方】冬瓜1個,飴糖300克。

【功效】清熱利水消腫。適於慢性肝病小便不利患者飲用。

【製作】在冬瓜蒂處開口,挖去瓜瓤,然後倒入飴糖,仍將瓜蒂蓋上,用竹片插緊,放入稻殼火中,煨24小時,候冷取出冬瓜內湯水即成。

【食法】每日2次,上、下午各服1次。

【宜忌】冷人勿食。(《食經》)

【解析】冬瓜味甘、淡,涼,歸肺、大小腸、膀胱經,能利水,清熱,解毒。《隨息居飲食譜》曰其“清熱,養胃生津,深穢治煩,消癰行水,治脹滿,瀉痢霍亂,解魚、酒等毒”。冬瓜同飴糖製成飲料,對肝病水腫有治療調養作用,同時對正常人肝髒也有補益作用,故四季皆可飲用。

玉米須煲鮮蚌(涼)

【配方】玉米須60克,鮮蚌肉100克,薑、蔥、鹽、西芹、素油各適量。

【功效】利尿泄熱,平肝利膽。供急性黃疸型肝炎患者食用。

【製作】

1.把玉米須洗淨,放入燉杯內,加水250毫升,用武火燒沸,文火燉煮25分鍾,去渣,留汁液待用。

2.把鮮蚌肉洗淨,切薄片;薑切片,蔥切段;西芹洗淨,切5厘米長的段。

3.把炒鍋置武火上燒熱,加入素油,六成熱時,下入薑、蔥爆香,隨即加入蚌肉、西芹、鹽及玉米須汁液,煮20分鍾即成。

【食法】每日2次,佐餐飲用。

【宜忌】無特殊禁忌。

【解析】玉米須味甘,平,歸肝、膀胱經。有利尿、泄熱、平肝、利膽功效。《四川中藥誌》謂其能“清血熱,利小便。治黃疸,風熱,出疹,吐血及紅崩。”蚌肉味甘、鹹,寒,入肝、腎二經,有清熱、滋陰、明目、解毒功效。玉米須與蚌肉、輔料、調料燒食,可治療黃疸型肝炎;同時對肝髒也有補益作用,四季宜食。

玉米須螺片湯(涼)

【配方】玉米須60克,菜膽100克,田螺肉100克,薑、蔥、鹽、素油各適量。

【功效】平肝利膽,泄熱利水。適於急性黃疸型肝炎患者。

【製作】

1.把玉米須洗淨,放入燉杯內,加水200毫升,煎煮25分鍾,去渣,留汁液待用。

2.菜膽洗淨,切5厘米長的段;田螺肉洗淨,切薄片;薑切片,蔥切段。

【食法】佐餐食用,亦可單食。

【宜忌】無特殊禁忌。

【解析】玉米須味甘,平,歸肝、膀胱經,有利尿、泄熱、平肝、利膽功效。《浙江民間草藥》謂其能“開胃,平肝,祛風”。田螺肉甘、鹹,寒,歸肝、脾二經,能清熱,利水,治黃疸。二者加入菜膽煮食,不但可治療黃疸,同時也是正常人補肝之藥膳。此菜綠裏透黃,色彩鮮豔,美味可口,四季食用皆宜。

麥芽飲(涼)

【配方】麥芽30克,白糖20克。

【功效】和胃,導滯。適於慢性肝病消化不良的患者飲用。

【製作】

1.把麥芽洗淨,除去雜質,放入燉杯內,加水300毫升。

2.把燉杯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燉煮30分鍾,除去麥芽,過濾,加入白糖攪勻即成。

【食法】代茶飲用。

【宜忌】“久食消腎,不可多食。”(《食性本草》)

【解析】麥芽味甘,微溫,歸脾、胃經,能消食,和中,下氣。《千金·食治》稱其能“消食和中。熬末令赤黑,搗作辝,止泄利,和清酢漿服之,日三夜一服”。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用麥芽治療慢性肝炎取得較好療效。麥芽加入白糖製成飲料,可治療慢性肝炎,同時也是正常人補肝之佳飲。

青皮麥芽飲(涼)

【配方】青皮10克,生麥芽30克,白糖20克。

【功效】疏肝氣,祛鬱滯。適宜慢性肝病肝氣鬱滯者飲用。

【製作】

1.把青皮洗淨,切碎;生麥芽洗淨,去雜質;一並放入燉鍋內,加水250毫升。

2.把燉鍋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煮25分鍾,加入白糖攪勻即成。

【食法】代茶飲用。

【宜忌】氣虛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