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補肝藥膳(二)(2 / 3)

1.把雞宰殺後,去毛、內髒及爪;穀糠碾成細末。

2.把雞放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放入蒸盆內,加入薑、蔥、鹽、大蒜,把穀糠、紅糖放雞腹內,注入清水300毫升。

3.把蒸盆放入蒸籠內,用武火大汽蒸1小時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雞肉50克,隨意喝湯。

【宜忌】胃熱者忌服。

【解析】本方是在穀糠丸基礎上變化而來。其中將黃雞宰殺後,把穀糠、紅糖入雞腹內,以便使雞充分收取穀糠、紅糖之營養,以增強其補肝脾,補氣血,去腹水功效。本方除肝腹水患者可食補,對正常人也是補肝之美味菜肴,可四季食用。

田七鬱金蒸烏雞(溫)

【配方】田七6克,鬱金9克,烏雞1隻(500克),紹酒10克,薑、蔥、鹽、大蒜各適量。

【功效】補氣血,祛瘀血。適於肝硬化腹水患者食用。

【製作】

1.把田七切成小顆粒(綠豆大小);鬱金洗淨,潤透,切片;烏雞宰殺後,去毛、內髒及爪;大蒜去皮,切片;薑切片,蔥切段。

2.烏雞放入蒸盆內,加入薑、蔥、大蒜,在雞身上抹勻紹酒、鹽,把田七、鬱金放入雞腹內,注入清水300毫升。

3.把蒸盆置蒸籠內,用武火大汽蒸50分鍾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雞肉50克,佐餐食用。

【宜忌】孕婦忌服。

【解析】三七味甘、微苦,溫,歸肝、胃、大腸經,能止血,散瘀,消腫,定痛。鬱金能行氣解鬱,涼血破瘀。《綱目》謂其“治血氣心腹痛,產後敗血衝心欲死,失心顛狂。”二藥與養血益氣的烏雞同烹,能發揮補氣血而助行血的功效,可調理肝硬化腹水,同時也是正常人調補肝髒,預防肝病之佳肴,四季均可食用。

二豆燉黑魚(平)

【配方】赤小豆50克,綠豆50克,黑魚1尾(500克),紹酒、薑、蔥、鹽、大蒜各適量。

【功效】除濕健脾,利水疏肝。適用於肝病腹水患者食用。

【製作】

1.把赤小豆、綠豆洗淨,去雜質,用清水浸泡2小時;黑魚宰殺後,去鰓、內髒;薑切片,蔥切段;大蒜去皮,切片。

2.把黑魚抹上紹酒、鹽,放入燉鍋內,注入清水600毫升,加入赤小豆、綠豆、薑、蔥、鹽、大蒜,燉1小時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黑魚50克,隨意吃赤小豆、綠豆,喝湯。

【宜忌】無特殊禁忌。

【解析】赤小豆味甘、酸,平,歸心、小腸經,能利水除濕,消腫解毒。綠豆味甘,涼,歸心、胃經,能清熱解毒,消暑,利水。《綱目》謂其能“治痘毒,利腫脹。”二藥與利脾利尿之黑魚同烹,能清利肝脾,對肝病腹水有調治作用,四季宜食。

小茴香大蒜蒸黑魚(溫)

【配方】小茴香15克,大蒜30克,黑魚1尾(300克),紹酒、薑、蔥、大蒜、鹽、醬油、白糖各適量。

【功效】溫化利水。適用於肝病水腫患者食用。

【製作】

1.把小茴香洗淨;黑魚宰殺後,去鰓及內髒;大蒜去皮,切片;薑切片,蔥切段。

2.把黑魚放入蒸盆內,注入清水300毫升,加入小茴香、大蒜、紹酒、薑、蔥、鹽、醬油、白糖。

3.把蒸盆放入蒸籠內,用武火大汽蒸30分鍾即成。

【食法】每日2次,每次吃黑魚50克。

【宜忌】陰虛火旺者不宜多服。

【解析】小茴香味辛,溫,歸腎、膀胱、胃經。能溫腎散寒,和胃理氣。《本草求真》曰:“肝經虛火從左上衝頭麵者用之。”大蒜味辛,溫,能行滯氣,消癥積。小茴香、大蒜與利脾、利尿,消腫之黑魚共烹,食之能溫化利水。

三豆白鴨湯(平)

【配方】赤小豆50克,綠豆20克,蠶豆50克,白鴨1隻,薑、蔥、鹽、大蒜、紹酒各適量。

【功效】清肝利水。適用於清養肝髒,也可用於肝硬化腹水患者。

【製作】

1.把赤小豆、綠豆、蠶豆洗淨,去雜質,用清水浸泡2小時;白鴨宰殺後,去毛、內髒及爪;薑拍鬆,蔥切段。

2.把赤小豆、綠豆、蠶豆、白鴨、薑、蔥、大蒜、紹酒、鹽放入燉鍋內,注入清水1500毫升。

3.把燉鍋置武火上燒沸,打去浮沫,再用文火燉煮1小時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宜忌】無特殊禁忌。

【解析】蠶豆甘,平,歸脾、胃經,能健脾利濕。《食物本草》稱其“快胃,和髒腑。”赤小豆利尿消腫;綠豆清熱解毒。三豆與健脾、利尿、消腫之白鴨同烹,食之,對肝硬化腹水有療效;同時也是正常人清養肝髒之美食,可四季食用。

白糖甘草茶(涼)

【配方】生甘草30克,白糖30克。

【功效】緩急,止痛,解毒。適於各種藥物中毒性肝炎患者飲用。

【製作】

1.把生甘草潤透,洗淨,切片,和白糖同放燉杯內,注入清水500毫升。

2.把燉杯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煎煮30分鍾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