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補脾健胃藥膳(一)(3 / 3)

【製作】

1.豬肚洗淨,內裝水發蓮子(去心),用線縫合,放入鍋內,加清水,燉熟透;撈出晾涼,將豬肚切成細絲,同蓮子放入盤中。

2.將香油、食鹽、蔥、生薑、蒜調料與豬肚絲拌勻即成。

【食法】可單服,亦可佐餐。

【宜忌】大便燥結者宜少服。

【解析】蓮子味甘、澀,平,歸心、脾、腎經,能養心,益腎,補脾,澀腸。《本經》稱其“主補中、養神、益氣力。”豬肚補虛損,健脾胃,與蓮子、調料共烹,食用後,有健脾胃功效。也是正常人四季均可食用的滋補脾胃美食。

羊脂紅棗(溫)

【配方】紅棗250克,羊脂25克,糯米酒250毫升。

【功效】補虛健脾。適用於久病體虛,消渴,脾虛氣弱等症。

【製作】

1.將紅棗放入鍋中,加水煮軟後,倒去水,加入羊脂,糯米酒(或黃酒),煮一沸後,晾涼。

2.將紅棗和酒液倒入玻璃瓶(或瓷罐)內,密閉貯存7天即成。

【食法】每次食用紅棗3~5枚,每天2次。

【宜忌】中滿吐逆,痰熱咳嗽者不宜多服。

【解析】大棗味甘,溫,歸脾、胃經,能補脾和胃,益氣生津,調營衛,解藥毒。《別錄》稱其能“補中益氣,強力,除煩悶,療心下懸,腸澼。”羊脂即羊油,味甘,溫,有補虛,潤燥,祛風,化毒功效。糯米酒行藥勢,這樣泡製的羊脂紅棗,有補虛健脾功效。也是正常人四季皆可食用的美食。

白術黃花麵(溫)

【配方】白術15克,麵條500克,豆芽250克,水發香菇30克,黃花菜15克,嫩薑、芹菜、菜油、醬油、味精各適量。

【功效】健脾益氣,補虛益精。適用於脾虛氣弱的腫瘤、冠心病、高血壓等病。

【製作】

1.將白術研成細粉;香菇、嫩薑切絲;芹菜放沸水鍋癇一下,切碎;豆芽洗淨去根,黃花菜切寸段。

2.將麵條放在沸水鍋中浸透,撈起瀝幹水分,然後披開,淋上熟菜油,拌勻抖鬆。

3.將炒鍋放在中火上,倒入菜油燒至油冒煙,取出一半待用。然後將薑絲放入稍煸,加香菇、黃花菜,翻炒,加醬油、白術粉、味精,加少量水煮沸後,即將麵條、豆芽倒入鍋中翻拌,加蓋稍燜至幹熟透,拌入留下的熟油。裝盤時,在麵條上鋪芹菜珠。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麵條適量。

【宜忌】陰虛燥渴者宜少服。

【解析】白術味苦、甘,溫,歸脾、胃經,能補脾,益胃,燥濕,和中,《醫學啟源》稱其能“除濕益燥,和中益氣,溫中,去脾胃中濕,除胃熱,強脾胃。”白麵條味甘,平,有除熱,止渴,利尿,養心,去煩功效。再用輔料、調料煮成麵條,食後有健脾益氣,補虛益精功效。本方適宜正常人四季補脾胃食用。

茯苓鮮肉包子(平)

【配方】茯苓50克,麵粉1000克,鮮豬肉500克,生薑、胡椒、香油、料酒、食鹽、醬油、大蔥、骨頭湯各適量。

【功效】養心安神,健脾開胃,除濕化痰,利水腫。適用於脾胃虛弱,小便不利,痰飲咳逆,心悸失眠等症。

【製作】

1.將茯苓塊放入鍋內,每次加水約250克,加熱煮提3次,每次煮提1小時(以沸計時);3次藥汁合並濾淨待用。

2.將麵粉倒在案板上,加入發麵或酵母適量,溫熱茯苓水500克,使成發酵麵團。

3.將豬肉剁茸,倒入盆內,加醬油拌勻,再加調料,攪拌成餡。製作成包子,上籠用武火蒸約15分鍾即成。

【食法】作為主食,可以長期食用。

【宜忌】任何體質人士均可服食。

【解析】茯苓味甘、淡,平,歸心、脾、肺經,能滲濕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藥性論》稱其能“開胃,止嘔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茯苓生長在鬆樹根上,為菌類藥材,吸取鬆樹之精華、靈氣,故有延年益壽之功。清代慈禧太後用茯苓與糯米製成茯苓餅,食後皮膚白嫩,可見茯苓之功也。本方在茯苓餅基礎上,做成包子食之。有健脾開胃,養心安神之功。正常人用茯苓包子保健脾胃,四季均可食用。

山藥泥(平)

【配方】山藥200克,豆沙150克,麵包糠100克,水豆粉50克,白糖150克,豬油適量。

【功效】健脾和胃。應用於脾胃虛弱的便溏、腹瀉等慢性腸胃病。

【製作】

1.將山藥粉碎成細末,加入白糖75克,加水少許,攪成細泥;麵包糠加工成細泥;豆沙另置碗中,上籠蒸透後。

2.將炒鍋燒熱,下豬油,倒入山藥泥,炒至濃稠時,盛在盤的中間;將炒鍋下豬油,依次再炒麵包糠泥和豆沙,分別盛在山藥泥的兩邊。

3.將手勺置小火上,加清水少許,白糖75克,燒沸去沫,用水豆粉勾成黃汁,澆在三泥上麵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100克。

【宜忌】痰濕盛者宜少服。

【解析】山藥味甘,平,歸肺、脾、腎經。能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綱目》稱其“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潤皮毛。”豆沙即用赤豆煮熟,搗茸成泥。赤小豆味甘、酸,平,歸心,小腸經,有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功效。二藥結合烹飪,加入輔料、白糖調味製成山藥泥,食之化碴,美味可口,尤宜老人食用,是保健脾胃之佳品,四季均可食用。

健脾湯圓(平)

【配方】山藥50克,白糖90克,糯米500克。

【功效】補脾益腎。適用於脾虛食少,腎精虧損等症,若用治糖尿病,則應去白糖。

【製作】

1.將山藥搗碎成粉,放入蒸鍋內蒸熟,加白糖,調成餡備用。

2.糯米泡後,磨成湯圓米粉,分成若幹小團。

3.將山藥餡與糯米粉小團包成湯圓,下沸水鍋中煮熟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湯圓適量。

【宜忌】無特殊禁忌。

【解析】山藥味甘、平,歸肺、脾、腎經,能健脾、固腎。《傷寒秘要》稱其能“補不足,清虛熱。”糯米暖脾氣,補中益氣。二者配白糖煮成湯圓,具有補脾胃之功效。也適宜正常人保護脾胃食用,四季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