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補益肺髒藥膳(1 / 3)

肺,位於胸中,上連咽喉,開竅於鼻,主要功能是司呼吸,主一身之氣,有宣發與肅降的作用,外合皮毛,通調水道。肺,一般易罹患肺氣虛和肺陰虛病。

為了有一個健康的肺,我們可經常用補益肺氣和滋陰潤肺的方法來預防、治療肺髒疾病,現介紹幾種,供讀者製作食用。

【配方】天冬、麥冬各15克,鷓鴣2隻,料酒10克,薑、蔥、鹽、味精、胡椒粉、雞油各適量。

【功效】滋陰,潤燥,清肺,降火。適用於陰虛咯血,肺痿,肺癰等症。

【製作】

1.將天冬潤透,切片;麥冬去內梗;鷓鴣宰殺後,去毛、內髒及爪;薑切片,蔥切段。

2.將天冬、麥冬、鷓鴣、料酒、薑、蔥同放燉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煮30分鍾,加入鹽、味精、雞油、胡椒粉即成。

【食法】每3天吃1次,每次吃鷓鴣1隻。

【宜忌】虛寒泄瀉及感冒發熱者忌服。

【解析】天冬味甘、苦,寒,歸肺、腎經,能滋陰,潤燥,清肺。《綱目》稱其“潤燥滋陰,清金降火。”麥冬味甘、微苦,寒,歸肺、胃、心經,有養陰潤肺,清心除煩功效。鷓鴣味甘,溫,有雙補氣血,利五髒,益心力之功效。二藥與鷓鴣同烹,可增強滋陰潤肺,雙補氣血之療效。正常人四季補肺食用。

西洋參燉甲魚(涼)

【配方】西洋參15克,甲魚1隻(500克),料酒、薑、蔥、鹽、味精、胡椒粉各適量。

【功效】益氣生津,潤肺清熱。適用於氣陰虛所致少氣、口幹、口渴,肺熱,乏力等症。

【製作】

1.將西洋參潤透,切薄片;甲魚宰殺後,去頭、尾、腸雜及爪;薑切片,蔥切段。

2.將甲魚、西洋參、料酒、薑、蔥同放燉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燉煮45分鍾,加入鹽、味精、胡椒粉即成。

【食法】每3天吃1次,每次吃鱉肉,喝湯。

【宜忌】感冒發熱期間及胃有寒濕者不宜多服。

【解析】西洋參味甘、微苦,涼,歸心、肺、腎三經,能益肺陰,清虛火,生津止渴。《本草從新》說其“補肺降火,生津液,除煩倦。”甲魚又稱水魚,為鱉科動物中華鱉,味甘,平,歸肝經,能滋陰涼血。《隨息居飲食譜》說其能“滋肝腎之陰,清虛勞之熱。”藥食結合烹飪,加入調料食之,有滋陰補肺功效。也適宜正常人四季補肺食用。鱉頭有倒陽作用,食用時應棄之不用。

太子參燉羊肺(涼)

【配方】太子參30克,羊肺1具,料酒、薑、蔥、鹽、味精、胡椒粉各適量。

【功效】補肺健脾。適用於肺虛咳嗽,脾虛食少,心悸自汗,精神疲乏等症。

【製作】

1.太子參洗淨,錘破;羊肺反複灌水洗淨,切3厘米見方的塊;薑切片,蔥切段。

2.將太子參、羊肺、料酒、薑、蔥同放燉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燉煮35分鍾,加入鹽、味精、胡椒粉即成。

【食法】每3天食用1次,每次吃羊肺,喝湯。

【宜忌】感冒發熱期間不宜食用。

【解析】太子參味甘、苦,微溫,歸心、脾、肺三經,能補肺,健脾。《飲片新參》說其“補脾胃元氣,止汗生津,定虛悸。”羊肺味甘,平,歸肺經。能補肺氣,調水道,適用於肺痿咳嗽,消渴,小便不利或頻數等症。《別錄》說其“補肺,主咳嗽。”《綱目》又說其能“通肺氣,利小便,行水解毒。”太子參與羊肺加入調料同燉,食之有補肺功效。正常人宜四季補肺食用。

南沙參燉豬肺(涼)

【配方】南沙參20克,豬肺1具,料酒、薑、蔥、鹽、味精、胡椒粉各適量。

【功效】養陰補肺。適用於肺熱燥咳,虛勞久咳,陰傷咽幹,喉痛等症。

【製作】

1.將南沙參潤透,切片;豬肺反複衝洗幹淨,切4厘米見方的塊;薑切片,蔥切段。

2.將南沙參、豬肺、料酒、薑、蔥同放燉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燉煮35分鍾,加入鹽、味精、胡椒粉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豬肺100克。

【宜忌】風寒咳嗽者不宜多服。

【解析】南沙參味甘,微寒,歸肺、脾經。能養陰清肺,祛痰止咳。南沙參為桔梗科植物輪葉沙參、杏葉沙參、闊葉沙參的根。而北沙參的傘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兩者科屬不同,但對肺都有養陰潤肺作用。豬肺味甘,微寒,無毒。歸肺經。能補肺,止咳。《本草圖經》說豬肺能“補肺。”《綱目》說其能“療肺虛咳嗽,嗽血。”南沙參與豬肺加入調料同烹,食用後可增強補肺止咳功效。也適宜正常人四季補肺食用。

北沙參燉鵪鶉(涼)

【配方】北沙參20克,鵪鶉2隻,料酒、薑、蔥、鹽、味精、雞油、胡椒粉各適量。

【功效】養陰清肺,祛痰止咳。適用於肺熱燥咳,虛癆久咳,陰傷咽幹、口渴等症。

【製作】

1.將北沙參潤透,切片;鵪鶉宰殺後,去毛、內髒及爪;薑切片,蔥切段。

2.將北沙參、鵪鶉、料酒、薑、蔥同放燉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燉煮30分鍾,加入鹽、味精、雞油、胡椒粉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鵪鶉1隻,喝湯。

【宜忌】風寒咳嗽者宜少服。

【解析】北沙參味甘、苦、淡,涼,歸肺、脾經,能養陰清肺,祛痰止咳。《本草從新》說其“專補肺陰,清肺火,治久咳肺痿。”鵪鶉有動物人參之稱,味甘,平,補五髒,清利濕熱。北沙參與鵪鶉加入調料同烹,有養陰清肺,潤肺止咳功效。也宜正常人四季補肺食用。

黃精燉龜肉(涼)

【配方】製黃精20克,烏龜1隻(500克),料酒、薑、蔥、鹽、味精、胡椒粉、雞油各適量。

【功效】補中益氣,潤心肺,強筋骨。適用於虛損寒熱,肺癆咯血,病後體虛食少,筋骨軟弱,風濕疼痛等症。

【製作】

1.製黃精切片;烏龜宰殺後去頭、尾及內髒;薑拍鬆,蔥切段。

2.將黃精、烏龜、料酒、薑、蔥同放燉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燉煮1小時,加入鹽、味精、胡椒粉、雞油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龜肉100克,喝湯。

【宜忌】中寒泄瀉,痰濕痞氣滯者忌服。

【解析】黃精味甘,平,歸脾、肺、腎經,能補中益氣,潤心肺,強筋骨。黃精用黑豆煮後為製黃精,可增強其療效。《別錄》說其“主補中益氣,除風濕,安五髒。”龜肉味鹹,平,歸肝、腎經,能益陰補血。《別錄》說它“肉作羹臛,大補。”本方有補心肺,強筋骨功效。在製作時應除去龜頭,因龜頭有倒陽作用。這道藥膳適宜正常人四季補肺,強筋食用。

天冬燉烏雞(涼)

【配方】天冬20克,麥冬20克,烏雞1隻(500克),桔梗20克,北沙參20克,料酒、薑、蔥、鹽、芝麻油各適量。

【功效】養陰,益氣,補肺。適用於肺癰已愈的恢複期患者佐餐食用。

【製作】

1.將天冬、麥冬浸泡1夜,天冬切片,麥冬去內梗;桔梗潤透,切片;北沙參潤透,切段;烏雞宰殺後,去毛、內髒及爪;薑拍鬆,蔥切段。

2.將烏骨雞、天冬、麥冬、桔梗、北沙參、料酒、薑、蔥同放燉鍋內,加水,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燉煮35分鍾,加入芝麻油少許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烏雞肉200克。

【宜忌】虛寒泄瀉及外感風寒咳嗽者忌服。

【解析】天冬又名天門冬,味甘、苦,寒,歸肺、腎經,能滋陰,潤燥,清肺,降火。《綱目》說其“潤燥滋陰,清金降火。”麥冬,也稱麥門冬,味甘、微苦,寒,歸肺、胃、心經,有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功效。《本草衍義》說其能“治心肺虛熱。”桔梗為開宣肺氣,祛痰排膿之要藥。北沙參能養陰清肺。烏骨雞又稱烏雞,為家雞之一種,自古藥用,性味甘,平,歸腎經,能養陰血。《本草通玄》說其“補陰退熱。”本方以天冬、麥冬為君藥,養陰清肺;佐以桔梗、北沙參宣肺排膿。與養陰退熱之烏雞同烹,可增強其滋陰補肺功效。在宰殺烏雞時,用溺死法,以便使烏雞血保留體內,以增強其療效。本方宜正常人四季補肺食用。

麥冬石膏粥(涼)

【配方】麥冬20克,沙參25克,百合20克,生石膏30克,川貝母10克,粳米300克,白糖15克。

【功效】滋陰清熱,潤肺生津。適用於肺痿、咳吐濁痰、音啞、氣急喘促、形體消瘦、口渴咽燥等症。

【製作】

1.將麥冬捶破去梗,洗淨;沙參洗淨,切段;百合洗淨,去泥沙;生石膏用沸水先煮30分鍾取藥液;川貝母研成粉;粳米淘洗幹淨。

2.將麥冬、沙參、百合、生石膏藥液、川貝母、粳米同放鍋內,加水,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煮35分鍾,加入白糖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