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感慨萬端:多麼高大的坦克呀,光是履帶就相當於一個人。為了驗證,他站到坦克側裙前的五星旁邊,他的頭頂正好與履帶上端持平。
他走到焊接在側裙上的鐵梯子旁邊,試了試是否牢固,然後蹬上梯子,上到最後一級時,他伸出抓住右後麵小炮塔上的機槍,然後縱身躍上去。
這就是傳說中的多炮塔坦克,最頂層的主炮塔是位於中央,裝1門76.2毫米榴彈炮,另有1挺7.62毫米機槍。下麵一層有4個炮塔和機槍塔;兩個小炮塔位於主炮塔的右前方和左後方,各裝1門45毫米坦克炮和1挺7.62毫米機槍;兩個機槍塔在左前方和右後方,各裝1挺7.62毫米機槍。建造T35坦克,向世界證明了蘇聯製造最複雜、最重型坦克的能力。
然而,“三頭六臂”的T-35並不是戰場上的驕子。坦克的最大速度為30千米/小時,裝甲厚度為10~30毫米,由此可以看出它裝甲薄,機動性差,火炮也不夠給力,既無法摧毀德軍的中型坦克,又承受不住反坦克武器的攻擊。而且它人高馬大,成了戰場上的活靶子。最終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擺設。
蘇軍收縮包圍圈,看來最後的二十公裏突不出去了。蘇軍糾集兵力有能力是超群的,剛才隻有一個團,現在成了一個師,還有更多的蘇軍箕風吹草動這裏趕來。僅憑安德裏這點兵力是無法突圍的,隻有就地據守待援。
元首站在一塊大石頭上,旁邊冉妮亞與麗達護衛在兩邊,一幅標準的保鏢形象。希特勒急速地判斷著形勢,強勁的冷風吹拂他的臉,他一個激靈,腦子裏升騰起一個不錯的、也是萬般無奈的主意來:剛才經過的路旁邊不是有座小山嗎?據說是蘇軍的一個通信站。既然突不出去,應該馬上占領那個小高地,不然,他們非得讓蘇軍包了餃子不可。
“命令部隊轉向西北,向那座山頭發起進攻。”他發布命令。
德軍潮水一般漫向小高地,安德裏親自率領一個連德軍隻一個衝鋒就拿下了高地,上麵的二十幾個蘇軍通訊兵稀裏糊塗成了刀下鬼。
元首乘坐T35坦克從東麵上山,他緊鎖的眉頭慢慢舒展了:這裏易守難攻,設施齊全,北麵是幾百米的陡壁,南麵是陡坡,西麵是成片的雲杉林,凸起的石山下麵竟然有一汪冰封的泉水,除了蘇軍通訊站外,上麵還有一座占在幾百畝的鹿場,真是上天專門為他準備的應急避難所啊。
李德從對方不緊不慢的動作上判斷蘇軍還沒有發現他,他從這輛銀樣蠟槍頭的龐然大物上爬下來,隨著打前站的安德裏走向養鹿場。那裏有一排水泥平房,還有修建了一半的地下避彈室,盡管氣味不佳,安全係數蠻高的。
安德裏把剩下的坦克和裝甲車沿小高地棱線圍成一圈,士兵們瘋狂地把木頭堆在凍地上,準備燒化凍土挖掩體。一時間高地上煙霧彌漫,遠遠望去,仿佛火山在爆發。
鮑曼簸箕了一天,呆若木雞地坐在一張鐵床上。也許他在心裏埋怨元首:“這個希特勒膽子也太大了,這下可好,領著我們陷於蘇軍的團團包圍中。”李德仿佛看透了他的心思,對他大講起拿破侖親率大軍征戰的事跡,讓鮑曼倒頭睡著了。
元首、莫德爾和安德裏商討下一步行動。出其不意穿越俄軍防線的機會已失,更多的蘇軍正趕往這裏。
第三帝國元首、41軍軍長和裝甲偵察團團長又聚集在一起,幾人驚訝地發現桌子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罐頭,他們一邊狼吞虎咽,一邊討論,決定利用暗夜,派出一支小股部隊向東運動,調開敵人,大部隊向北突破,與黨衛軍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