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她告訴女兒一個意味深長的道理。她說:“有一天我在想自己的麻煩,然後我決定不要再為任何事而抱怨。我活了這麼大歲數,而且身邊的人也都給我很多幫助。我唯一的問題是我的記憶力很差,不過我卻有足夠的鉛筆和白紙記下每一件事情啊!”
我們每個人都有痛苦的掙紮,可能是因為年齡、金錢、人際關係,或是無窮無盡的其他困難。但隻要我們真正全心快樂生活,並在患難中繼續感謝生活,我們就能更清楚知道自己應該無所抱怨了。快樂是一天,煩惱也是一天。這一天,如果我們是吵架中過去的,憂愁中過去的,我們就會少一天的歡樂,就會少一天的平安。如果我們在每天的時間當中都能夠歡歡喜喜地過去,那麼我們的人生就是快樂的人生。我們的人生就是喜樂的人生,所以我們應該歡歡喜喜地過好我們每一天的生活。
憂慮和煩惱都是自找的
憂慮使我們總在緊張地關注那些過去了的或是根本就還沒有發生的事,剝奪了我們眼前的時光。
下麵一個故事,會對人們有所啟示。
一天黃昏的時候,有一個人在森林中迷了路。黑暗的恐懼和危險一步步向他靠近。這個人心裏明白:隻要一步走岔,就有可能掉入深坑或陷入泥沼。潛伏在樹叢後麵饑餓的野獸,正虎視眈眈地注意著他的動靜,一場狂風暴雨式的恐怖正威脅著他,侵襲著他。他感覺非常無助。
這時,淒黯的夜空中,幾顆微弱的星光,一閃,一爍,似乎帶來了一線光明,卻又不時地消失在黑暗裏,留給人迷茫。但是對汪洋中的溺水者來說,一根空心的稻草都是珍貴的,都認為是救命的寶筏,雖然一根稻草是無濟於事。
突然間,眼前出現一位流浪漢,他不禁歡喜雀躍,上前探詢出去的路途。這位陌生的流浪漢很友善地答應幫助他。走呀走呀,他發現這位陌生人和他一樣不認識路。於是他失望地離開了這位迷途的陌生夥伴,再一次回到自己的路線上來。不久,他又碰上了第二個陌生人,那人肯定地說他擁有逃出森林精確的地圖,他再跟隨這個新的導引,後來發現這是一個自欺欺人的人,他的地圖隻不過是他自我欺騙的結果而已。於是他陷入深深的絕望之中,他曾經竭力問他們有關走出森林的知識,但他們的眼神後麵隱藏著憂慮和不安,他知道:他們和他一樣地迷茫。他漫無目的地走著,一路的驚慌和失誤,使他由彷徨、失落而恐懼。無意間,當他把手插入口袋時,找到了一張正確的地圖。
他若有所悟地笑了:原來它始終都在這裏,隻要往自己本身去尋找就行了。從前他太忙,忙著詢問別人,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事——回到自己身上找。
如同這位迷途者,你天生就擁有一份正確的地圖,可以指引你離開憂慮和沮喪的黑森林。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情緒性的恐懼是多餘的。解除恐懼的辦法是始終存在的,但是我們一定要靠自己的能力去解除自己的恐懼,不能隨便聽信他人,不要因為他自稱知道解決的辦法,就放棄自我明智的追尋,甚至委屈了自己。隻要我們不斷地努力追尋,甚至“絕望”本身也能夠幫助我們。如保羅·泰利斯博士指出:“在每個令人懷疑的深坑裏,雖然感到絕望,我們對真理追求的熱情,依舊不停地存在。”
為了大大小小的事憂慮,似乎已成為當代人的習慣。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所作的一項研究指出,美國人中5%每天至少花一半的時間憂慮。而另一項研究報告宣稱,如今三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因憂慮導致嚴重的心理問題。
憂慮和煩惱都是自找的,然而,偏偏有許多人就是把焦點集中在過去的問題上,覺得不憂慮點兒這個,不擔心點兒那個,就是對生活和自己不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