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件事情,如果你考慮的時間太長,左右權衡太全麵,過分地猶豫不決,就會貽誤許多機會,別人也會認為你缺乏個性。其實,與其坐在家裏擔心這個擔心那個,不如果斷地行動起來,你會發現,結果遠比你想象的要好得多。
幾年前,有4名陝北青年決心到北京來賣陶瓷。4個人的想法很簡單,陝北的陶瓷曆史悠久,很多北京人都喜歡,他們隻要一個月賣出五件,就能在北京站住腳,生存發展就沒有問題,還能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隻是,這個想法既缺乏市場調研,也沒有資料考證……
4個人就這樣到了北京。顯然他們估計失誤了,北京人通常隻到正規的瓷器店買瓷器,對擺在地攤上的貨色一向心存疑慮。好長時間,他們的瓷器都無人問津。
4個青年碰壁後,便兵分幾路,一個開始去做室內裝修,當小工;一個到了早市,靠著身上的400塊錢販菜賣菜;一個去建材城,做了一名搬運工;一個為水站蹬三輪送純淨水。
然而兩年後,他們都有了起色,賣菜的在早市上已經成立了蔬菜批發商;搞裝修的也有了自己的小裝修隊;送水的竟然自己辦起了水站……
他們日子過得雖然普通,卻有著明確的生活方向。雖說不上是宏偉的事業,但他們發展得如此迅速,讓人感到前途無量。
大約是在4個陝北青年進京的同時,7位北京高校畢業的青年開始奔赴到陝北闖蕩。他們都是大學畢業的高才生,其中2人拿過世界大學生發明獎,5人有自己的發明專利。在他們身後,還有企業家的讚助支持,隻要有好的賺錢項目,一切都不在話下。7個人馬不停蹄,用了4個月的時間跑遍了陝北,吃喝住行花掉了5萬元。考察調研了19個項目,可行性報告寫了27份。然而經過左右衡量,仔細分析,他們總是覺得這些項目各有不妥,不是風險太高,就是投資成本回報太慢,其中兩個相對滿意的項目,在他們的猶豫中,又被當地人先行一步立了項。
定不下適合的項目,他們最終放棄陝北,兩手空空地各自回到家鄉。
同樣都是青年人,陝北青年出門闖蕩,重在行動,及時調整自己,無條件地迎合市場需要,一步步邁得都很紮實,雖然所幹的算不得什麼大事業,卻在最短的時間裏體現出了個人最大的價值。北京的幾位高才生,雖然頭腦裏裝滿智慧,才華橫溢,卻在無盡的算計與斟酌中喪失了一個又一個機會,揮霍優厚的條件,無功而返,勞民傷財。
人生在世,時間對任何人都是同樣的。在同等的時間裏,有人早早地擁有了自己該擁有的,有人卻在掂量、計算中消耗掉了本該屬於自己的。一位哲人說得好:“天下並不缺少有才有智的聰明人,他們的複雜往往使他們並不一定能幹成事,最缺的倒是一步不停、勇於實踐的簡單者。”
我們總想盡可能地擁有更多東西。然而,一個人的才華、時間、精力畢竟有限,要想做好一切是不可能的。有些事,別人行,並不代表你一定也行;昨天行,也不是意味著今天你還行。尊重現實,順其自然,乃智者之慧,患得患失不僅折磨自己的心智,更會使自己一事無成,苦惱不堪。世事如庭前花,花開也有花落;又如天邊雲,雲舒也有雲卷。我想,觀世間萬事,既得之,則安之;既失之,亦安之。古人常說:“得不喜,失不憂。”這話說起來不難,做起來卻並非容易。
不患不得,亦不患得而複失。這才是一種自然、曠達、超然的輕鬆人生態度。
如何才能擁有這種良好的人生態度?我推薦一種很簡單有效的方法,可以讓我們減少患得患失,保持良好心態:就是每一個人都要學會和自己比較,這種比較是良性的,是正確、樂觀的比較法。把我們的今天和過去比,把這一刻和上一刻比,隻要努力過,且通過努力進步了、收獲了,即使別人已達到小康,你才是溫飽;別人已有了金條,你還囊中羞澀,也絲毫不應自慚形穢。每個人的基礎不一樣,條件不一樣,經曆也不一樣,得到自然不一樣。但隻要此刻比上一刻有進步,今天比昨天好就已足夠。即使如馬車輪子,隻能緩緩前進,時間長了,也能翻越千山和萬水。
人的一生,不求利,不求名,隻求有個真實的自己,走自己的路,不被患得患失、流言飛語困擾。事實上,人生不可能沒有憂愁,問題是我們不能因患得患失再給自己無端地平添幾分煩惱。走自己的路吧,不管別人如何評說,我們的人生就會快樂且瀟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