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寬恕他人包容為懷,多個朋友多條路(2)(1 / 2)

爭吵除了會使人結怨樹敵、在公眾麵前破壞自己的形象外,沒有任何作用。說他人壞話,誹謗他人,沒有不透風的牆,一旦被對方知道,就有可能招致報複。現實中有些人擇友漫無目的,隻要在一起飲酒作樂,就認為是好朋友。而這種酒肉朋友往往靠不住,一旦遇事翻臉,立即口出惡語,互相謾罵,這實在是幼稚的表現。所以,交友時一定要慎重,絕交了也不要惡語傷人。在任何場合都要保持自己的溫和有禮的形象。

人與人之間正是因為這些原則才建立起來一種互相依存的關係。

為人處世,先要養量

自古以來,學者都講究養能、養學、養氣、養德、養心、養量。為人處世,重要的是先要養量。

宋朝宰相富弼,處理事務時,無論大事小事,都要反複思考,因為過於小心謹慎,因此常有人批評他、攻擊他。有一天,就在他馬上要上朝的時候,有人讓一個丫鬟捧著一碗熱騰騰的蓮子羹送給他,並故意裝作不慎打翻在他的朝服上。富弼對丫鬟說:“有沒有燙著你的手?”然後從容地換了朝服。

人有一分容量,便有一分氣質;人有一分氣質,便多一分人緣;人多一分人緣,必多一分成功的希望;希望是人生幸福的前奏,因此,學會了養量,也就學會了如何使自己幸福。

相傳古代有位智者,一日夜晚在院子裏散步,突見牆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弟子違規越牆出去溜達了。智者並不聲張,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少頃,果真有一弟子翻牆,黑暗中踩著智者的背脊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父。弟子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但出乎弟子意料的是師父並沒厲聲責備他,隻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智者寬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寬容是一種無聲的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當你的對手出於內心的醜惡,在你背後說壞話或做對你不利的事,此時,你想伺機報複,還是寬容?當你親密無間的朋友,無意或有意地做了令你傷心的事情,此時你想從此分手,還是寬容?冷靜地想一想,還是寬容為上。這樣於人於己都有好處。

有人說寬容是軟弱的象征,其實不然,有軟弱之嫌的寬容根本稱不上真正的寬容。寬容是人生難得的佳境——一種需要操練、需要修行才能達到的境界。

心理學家指出,適度的寬容,對於改善人際關係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這種寬容,指的是對於別人在生活、工作、學習中的過失、過錯采取適當的寬容政策,有效地防止事態擴大而加劇矛盾,避免產生嚴重後果,大量事實證明,不會寬容別人,亦會殃及自身。過於苛求別人或苛求自己的人,必定處於緊張的心理狀態之中。由於內心的矛盾衝突或情緒危機難於解脫,極易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加快、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功能紊亂等,並可伴有頭昏腦漲、失眠多夢、乏力倦怠、食欲不振、心煩意亂等症狀。緊張心理的刺激會影響內分泌功能,而內分泌功能的改變又會反過來增加人的緊張心理,形成惡性循環,貽害身心健康。有的過激者甚至失去理智而釀成禍端,造成嚴重後果。而一旦寬恕別人之後,心理上便會經過一次巨大的轉變和淨化過程,使人際關係出現新的轉機,諸多憂愁煩悶可得以化解或消除。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一個有智慧的人,會先選擇交往的對象,其後視情況決定交往的程度。有的朋友在特定時空中如魚得水,換個環境則船過水無痕。唯有知音,曆經歲月滄桑而更加燦爛,雙方的付出卻是先決條件。

好朋友裏麵,一定要培養出一個知己,不要以為你有多麼八麵玲瓏,到處是朋友,最後真心對你的,隻有一個。

林肯曾說過一句話:“從某種意義上說,你選擇了什麼樣的朋友,便選擇了什麼樣的人生。”

一個人選擇什麼樣的朋友,對自己的思想、品德、情操、學識都有很大的影響。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賢則聰,近愚則聵”。古人很重視對朋友的選擇。孔子曰:“君子慎取友也。”品德高尚的人,曆來受人推崇,也是人們願意結交的對象。而品德低劣的人,卻常常被人所鄙視,當然也不排除“臭味相投”的“酒肉朋友”。

實際上,每個人不管自覺或不自覺,他們交朋友總是有所選擇的,總是有自己的標準的。明代學者蘇竣把朋友分為“畏友、密友、昵友、賊友”四類,如此劃分便可明白;畏友、密友可以知心、交心,互相幫助並患難與共,是值得深交的;那些互相吹捧、酒肉不分的昵友,口是心非,當麵一套、背後一套,有利則來、無利則去,還有可能乘人之危損人利己的賊友,那是無論如何也不能結交的。

法國科學家法拉第說:“如果你想了解你的朋友,可以通過一個與他交往的人去了解他。因為一個飲食有節製的人自然不會和一個酒鬼混在一起;一個舉止優雅的人不會和一個粗魯野蠻的人交往;一個潔身自好的人不會和一個荒淫放蕩的人做朋友。和一個墮落的人交往,表示自身品位極低,有邪惡傾向,並且必然會把自身的品格導向墮落。”一句西班牙諺語說:“和豺狼生活在一起,你也能學會嗥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