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但如此,許多人連自己是誰,從少到老,未必認識。有這樣一個故事:古刹裏新來一個小和尚,方丈說你先認識一下寺裏的眾僧吧。三天後,小和尚說都認識了,老和尚說還有一個人你沒有認識,小和尚一頭霧水。當他看到水裏自己的身影時,才一下子明白過來。由此,在《禪知道答案》中,作者紀廣洋提出:“世界上有一個人,離你最近也最遠;世界上有一個人,與你最親也最疏;世界上有一個人,你常常想起也最容易忘記,這個人就是你自己。”當今,有一句很有意義的話警示著人類:“人,你要認識自己。”對於人的命運,應當有個基本的估量,從而樹立一個堅定的信心,畢竟這個世界“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天無絕人之路”,“人必自助而後神助之”,活路終歸是有的,“野百合也會遇到春天”。一位哲人說過:“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還有一位偉人說過:“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拿破侖·希爾說過:“我們的心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成敗:我們用怎樣的心態去對待生活,生活就會怎樣對待我們。”沃頓曾經說過:“人雖然不能成為萬國之王,但應成為自己的主宰。”《國際歌》中說得好:“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老子曾經說過:“勝人者力,勝己者強。”這就是說,能戰勝別人的人隻是有力量,能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往往先告別自己,然後才擁有世界,這雖然隻是一個簡單的取舍道理,但對於人生至關重要。所有這些至理名言都告訴我們,自己的命運靠自己去掌握,自己的前途靠自己去創造!
福勒是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一個黑人佃農七個孩子中的一個。他在5歲時開始勞動,在9歲之前,就以趕騾子為生。當地大多數佃農的孩子也都是很早參加勞動,他們心安理得,因為大多數家庭認為他們的貧窮是命運安排的,因此,他們並不要求改變生活。而小福勒有一位不同尋常的母親,不甘心接受這種僅足糊口的生活。她時常同她的兒子談論夢想:“福勒,我們不應該貧窮。我不願意聽到你說,我們的貧窮是上帝的意願。我們的貧窮不是由於上帝的緣故,而是因為你的父親從來就沒有產生過致富的願望,我們家庭中的任何人都沒有產生過出人頭地的想法。”從此,福勒把母親的“我們是貧窮的,但不是由於上帝,是我們沒有產生過致富的願望”這番教誨牢記在心,最後選擇了經營肥皂,從而走上了生財之道,終於獲得了成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科學研究證明,家族代係之間,智商並沒有必然的遺傳因素。其實很多成功人士並不是生而知之的,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本領,他們並沒有遇上“富爸爸”,也沒有特殊的家庭背景,一開始也不是腰纏萬貫起步,自打娘胎裏出來也一樣的赤條條。有人曾對孩子的金錢夢做過一次調查:在“你這輩子想賺多少錢”的問題上,14.58%的人想賺億元以上,16.67%的人想賺一千萬以上,27.08%的人在一百萬以上。從這份調查中可以看出孩子們是樂於追逐金錢的,這是一種“孺子可教”的表現,是一種難得的自信和張狂,是一代希望之所在的人,如果他們能數十年如一日地保持這份自信,必然會成為前途無量的傑出人才。這個世界好像很不公平,有人出生在富貴人家,有人出生在貧寒小戶。其實這個世界又是公平的,不論是東方出生的孩子,還是西方出生的孩子,從降生之時起,他們都擁有同樣多的權利——人的一生,即人生。但由於不同的人對人生不同的理解,有的利用時間開發書山學海,有的利用時間聚賭玩牌,有的人披星戴月地在田地上揮灑汗水,有的則在酒吧歌廳泡它個昏天黑地。而成功者則每每是那些與時間賽跑、與機會拚搏的人。比如,從前的資本家起初也都是普普通通的勞動者,什麼莊稼漢、小商販、挑夫,幹什麼的都有。而且和世界上很多大公司一樣,剛開始時條件極差,作坊似的,大多都是在地下室、倉庫、車庫、家裏甚至廚房裏起步的。但後天的生存環境造就了他們,他們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改變了自己。
任何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的,國外有句流行的俗語:“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雖然每個商人都想做一個商界大佬,但凡事得有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如同做人那樣,隻有先當孫子,再當兒子,而後才能當老子,最後才能當老爺子。從《福布斯》雜誌每年公布的全球前500位大富豪中我們發現,沒有一個富豪的財富是從天而降的。身價在“10億美元”以上的2002年497名超級富豪排行榜中,有237名是白手起家的。他們的發家史也是從孑然一身,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甚至都是從山重水複疑無路的絕境中逼出來的。因總在過去,果常在將來。許多成功人士當初就是憑著:隻要有1%的希望,就要有100%的信心,付出300%的努力,這才走向勝利。這些都充分證明“有誌者事竟成”這條真理。包玉剛當年駕一條破船闖大海,曾引起不少人的嘲諷,然而他執著自信,經曆無數次驚濤駭浪,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終於成為雄踞“世界船王”寶座的華人巨富,結束了美歐壟斷國際航運界的曆史。他的成功令世界上許多大企業家為之震驚。“全球第一CEO”、美國通用電氣前主席傑克·韋爾奇描述自己說道:“在我21年的生涯裏,我曾經由豬變成王子,再變成豬,又再變成王子……我甚至一度成為‘中子彈’傑克。”我們常聽到有這麼一種說法:“因為貧窮,才能獲得成功。”這句話似乎不可思議,事實也確實如此。因為創業本來就是“窮人的專利”,而“富人”管它叫投資。絕大多數成功者當初都是因為缺少金錢甚至走投無路才走上創業道路,最後終於取得成功,這就應驗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也應驗了兩千多年前孟子的論斷:“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以,無論窮人、富人,當你原有的優勢受到威脅的時候,你其實還麵臨一次新的機會,當環境把你逼到“一無所有”的境地時,實際上命運給了你一把挖掘寶藏的鋤頭。須知:“曆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說到底,“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俗話說,“窮則思變”,“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們每個人差不多也是從零費用起步營生自己的。山不轉水轉,切莫忘“車到山前必有路”,君不見“柳暗花明又一村”,莫遲疑“吹盡黃沙始到金”,“命運”是一個變化無常的女神,她從不輕易垂青於任何人,命運女神常常就是在最困難的時刻才肯酬勤眷顧。人的一生總在與逆境鬥,與厄運鬥,無論成功與否,隻要你爭鬥過了,你便是一個勝利者,你會領悟到其樂無窮的樂趣。“時勢造英雄”,“置之死地而後生”。也許經曆過困境、逆境、窘境、險境、絕境的人才獲得了改變人生的機會。困難、絕望與失敗才是人生最好的老師,失敗與成功一起構成了我們生命的內涵。精神分析學家弗蘭克是“意義治療法”的創始人。他曾被關入納粹集中營,而他的親人不是死在牢營裏,就是被關進了煤氣間。他在所著的《活出意義來》一書裏,總結出來一套關於絕境的勵誌哲學,簡言之,即——人“向死而生”不難,真正難的是“向生而生”。書中他列舉了許多觸目驚心的實例,不少猶太人在集中營裏堅韌地活了下來,但得到了自由後卻因為沒了生存的意義而自殺。該書的結論是:現代人的焦慮並非因為欲望的不滿足,而是來自於生活價值感的缺失。的確,我們從一些社會現象中看到成功的人在困難麵前總是尋找取得成功的辦法,失敗的人在困難麵前總是尋找辯解失敗的理由。其實,失敗並不可怕,沒有百戰百勝的將軍,跌倒了,爬起來就是,可怕的是自己還不知道為什麼會跌倒,跌倒了趴在地上大哭,不肯起來,期望好運降臨。這個世界不相信眼淚,惟有相信“再長的隧道也有出口,再長的黑夜總有黎明”。亦如拿破侖·希爾所說:“每種逆境都含有等量有益的種子。”正如培根所說:“奇跡多是在厄運中產生的。”
無數事實證明,人類曆史上的所有奇跡都是由一個個人創造出來的。這些奇跡創造者並非天生就是天才。他們像天才那樣湧現出來以前,有過和我們一樣的背景和遭遇:赫克歇爾曾經是樂隊隊長;拉瓦錫曾經是稅務員;普裏斯特萊曾經是傳教士;居裏夫人曾經是政治流亡者;焦耳曾經是造酒的商人;愛迪生是個普通的報務員;本尼迪克是位英語教師;愛因斯坦曾是專利署的職員;法拉第是書籍裝訂工人;哈利是食物品嚐家;牛頓是個隱士;洪堡是探險家;列文虎克是個磨鏡片的工人;帕斯卡曾經是個浪蕩公子;達爾文是個學習不好的孩子;帕拉塞爾斯是個煉丹術士;開普勒是占星術家;卡威爾是個奴隸……無數典範告訴我們:天才是後天形成的。隻要我們願意,我們也可以成為天才;天才創造了奇跡,隻要我們願意,我們也可以創造奇跡。萬萬不可:留著青山在,卻悲歎時運不濟;守著財富,卻抱怨命運不公!
案例:
以近70億美元的財富,名列全球華人前十大富豪的李嘉誠,是香港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有限公司的主席。他傳奇性的致富生涯,以及他在香港政商界所具有的影響力,使李嘉誠博得另一美名——“李超人”。
1939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李嘉誠隨著父親從老家廣東潮安逃到香港,當時李嘉誠年僅12歲,讀了兩年書之後,因太平洋戰爭,香港淪陷。第二年他的父親病重去世,身為長子的李嘉誠隻好輟學挑起家庭重擔。
1945年香港光複,他結束了打零工的生涯,在一家塑膠廠當推銷員,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工作3年後,在他20歲那年被提拔為總經理,兩年後他把所有的積蓄——7000元港幣拿出來創業,設立了一家小型的塑膠廠,叫做“長江實業公司”,就是今天香港第一大集團長江實業的前身。
連小學學曆都沒有,光靠著生產塑膠花的李嘉誠,是如何跨出他成為首富的第一步呢?1958年,因為長江廠房的房東要提高租金,於是,李嘉誠在北角買了一塊地,自蓋廠房。
20世紀60年代初,塑膠花業不景氣,1967年香港房價暴跌,李嘉誠即趁機低價大肆收購土地。
1972年香港股市大漲,長江實業上市並趁機吸收大眾的資金購買土地,從他在1958年蓋好的第一棟廠房後的10年間,他持有的房地產麵積達到18萬平方米以上,增加了50倍。李嘉誠在房地產的投資已縱橫了39年,長時間的投資累積了他的超級財富。
打拚了50年,致富成功的李嘉誠對成功的看法有獨到的見解,他說:“在20歲前,事業上的成功百分之百是靠勤勞的雙手換來的;21~30歲之間,事業已有些基礎,那10年的成功,10%靠運氣好,90%仍是由勤奮得來的;30歲之後,機會的比率也漸漸提高;到現在,運氣差不多要占三到四成了。”
案例:
在21世紀的今天,富裕和成功並不是人們所不敢想、不能想的,許多人恰恰是因為敢於想、敢於幹才走上了成功。我國著名的品牌“金利來”是一個從隻有一台縫紉機的手工作坊開始,不斷發展成為擁有“男人世界”的大公司,其靠的就是自信心和妄想心。談到創業經曆,公司創始人曾憲梓回憶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我開始家庭作坊,以手工製作領帶的時候,那時一家六口人擠在60平方米的屋裏,可當工廠的就是那10平方米的房間,一把尺子,一把剪刀,一台蝴蝶牌縫紉機。買料、剪裁、縫紉、銷售,全是我一個人,一家六口人生活尚難維持,怎麼敢想創立品牌、創立企業呢,更何況當時法、意、德、美、英等各國名牌充斥香港。在這種情況下選擇領帶一行,憑的是信心。但自信心不是盲目的,一是香港西裝熱逐漸升溫;二是我在泰國學過做領帶;三是我對外國名牌領帶的優點和本港領帶的缺點已經看得很明白——外國名牌款式最趨時,選料精良,做工精細,但價格高,本港領帶價廉,但質量差,我完全可以將兩者結合起來,做出又好又便宜的宜於港人消費的領帶來。”
“當時,我采取的第一步就是買來一些名牌領帶進行研究;第二步就是買進外國質地最好的料子,自己動手精工製作。做好後,我將自己精心製作的領帶與外國名牌領帶放在一起,送給一間百貨公司的領帶采購經理,他竟然分不出。就這樣,我的產品由我背在背上沿街推銷,進而擠上了百貨公司的貨架。”
有了自信心之後,要創立名牌產品還必須有成功的廣告宣傳。金利來公司做了成功的產品促銷宣傳,一時間,“金利來,男人的世界”的廣告詞家喻戶曉,訂單雪片般飄來。金利來聲名鵲起,家庭作坊變成了領帶工廠。人們都說,金利來是吹出來的,又不是吹出來的。曾憲梓深為讚同此種說法。他說:“產品的廣告要是不真實,就會立刻失去顧客。優良的品質,是名牌產品的根本保證。一種商品如果質量不過關或不穩定,不管你花多大的廣告費也不會暢銷的。顧客是最好的把關員,也就是國內講的:顧客就是上帝。你的產品質量好,它可以捧你,你的質量差,它同樣可以毀你。金利來的質量保證,是20多年來長盛不衰的一個關鍵。曾經有個國際集團公司提出要重金收購金利來這個牌子,他們的根據就是金利來沒有哪一年下跌過,哪怕是在經濟衰退時期。”
四、零費用經營理論從實踐中來
老子曾經說過:“合抱之木,始於毫末;千層之台,起於壘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為人如是,經商亦然。無本錢,創業難,這並不等於絕了路。沒有本錢或資金匱乏,照樣可以自立門戶,關鍵就看你是否能從不需要本錢的事幹起,走出一條生財之道。當今社會,有人憑一塊抹布開起了清潔公司;憑一根扁擔開發了搬家公司;憑一部電話開發了家政公司;憑一個木盆開發了腳沐公司;憑一把剪刀辦起了信息公司;憑一口大鍋辦起了炒製品公司。很多大企業家都是從夥計當起,很多政治家是從小職員當起,很多將軍是從小兵當起,人們很少見到一走上社會就真正“做大事,賺大錢”的!所以,當自己的條件隻是“普通”、又沒有良好的家庭背景時,先做小事,先賺小錢,絕不能拿“機遇”去“賭”,因為“機遇”是看不到、抓不住的,還是講求實際點好。深圳市“一定好”幹洗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海蓮,10多年前,她創辦了隻有一個人的幹洗店,身兼店員、老板、司機、送貨員、業務員數職。經過努力,如今公司已經擴充發展到擁有50多家連鎖店的龐大的幹洗公司。江蘇常熟市的高德家當年僅憑十幾台縫紉機創辦了專製羽絨服的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公司資產已高達35億元。再如希望集團的劉永好四兄弟,1982年還在我國正處於經濟改革的早春時節,他們就辭去公職,賣廢鐵、手表、自行車、黑白電視機,湊足了一千元錢,下海自謀職業,真可謂白手起家。他們從自家陽台上籌辦改良種場,專門孵化小雞和鵪鶉開始了創業之路,走上了滾雪球式的資本積累之旅。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辛創業,發展到了飼料生產、金融業、房地產業、食品業、旅遊業,成為《福布斯》排行榜上的中國首富。溫州人承認自己不比猶太人聰明,也沒有與人家匹敵的經商史,溫州人跟人攀比,隻是賺大錢的強烈欲望。這個後來被稱為“中國猶太人”的人群,卻以吃盡天下苦的不二法則四處遷徙,硬是擠進了巴黎商業場,甚至嚇退了同街的猶太人。溫州人把店鋪從小路開到大路、小街開上大街,形成發散式集市。在巴黎市區或羅馬火車站出口,到處都能看到成百上千家店鋪綿延數十裏駐紮著清一色的溫州兵團。現代版的成吉思汗傳說在他們腳下神奇地展開,攻城略地,無往不勝。當今的許多富豪之所以能成為富豪,就在於他們不隻是富有夢想,更在於他們富有實幹精神,哪怕一個小機遇,一個小點子,一個小創意都會及時利用起來。雖然他們可能還不是某個創意的發明者,甚至連發現者都不是,但是他們會千方百計地利用適當的時機把點子變成財富。眾所周知,比爾·蓋茨是靠電腦操作係統DOS發跡的,但是他不是這個係統的發明者,真正的“DOS之父”很早就在一場酒吧鬥毆中喪生了,享年隻有54歲。比爾·蓋茨把這項發明投入商業運用,結果取得了巨大成功,登上了全球首富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