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零費用經營遵循的規則(2 / 3)

日本愛華路多株式會社社長兼董事長原平崗先生對企業經營的信條就是:“通過履行公正之商道,以實踐向社會做奉獻。”而他個人的思想則是:“人生就是奉獻,商道即人道。”他認為一個對社會做奉獻的人,社會是不會忘記他的。山西出了一種假酒,敗了全部山西酒的市場;比利時發生“二惡英”事件,敗了整個歐洲奶粉的市場。信譽或稱商譽乃是企業經營之本。對一個企業來說,不講信譽或商譽,失掉的將不僅僅是顧客和利潤,而是從根本上失去了立足之地。商業中的信譽簡稱商譽,它是指企業在其有形資產上能獲得高於正常投資收益率能力所形成的價值。它是由於企業所處地理位置優越,或生產經營出色、商品質量優異、技術先進、生產率高,或曆史悠久、信譽卓著等綜合因素,使生產經營特別興旺,與同行業其他企業比較,可獲得超額利潤而形成的價值。商譽是企業無形資產的一種。信譽乃至商譽不僅是一個人、一家企業的無形財富,也是一個地區乃至整個國家的無形財富。這種無形財富作為一種特殊資源,甚至比有形資產更加珍貴。任何商人、任何企業家,凡是參與經濟活動,隻有做事不欺心,才能保持內心的安寧和生命的純潔,這樣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受益,一種愉悅。相信做事不欺心的人,更容易常懷欣賞世界的好心情,更容易品出生活的好滋味。當然,信譽需要培養,口碑需要營造。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憑空而來的口碑,企業的發展如果能做到有口皆碑,自然會有顧客頻頻光顧,如果信譽不好,口碑極差,則可以讓企業陷入萬劫不複的絕境。

談到商業誠信,難免涉及我國商界信用缺位的問題。的確,至今我國還沒有一個有關商界信用的立法,信用立法的嚴重滯後,成為當前商界交易成本畸高的罪魁禍首。據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測算,中國因信用問題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高達5855億元,相當於中國財政收入的37%,GDP因此少增長2個百分點。我國的商業環境中,缺乏一個從外觀上(如信用記錄)即可以判定一個人或企業信用狀況的機製,我國目前建立信任的方式是家庭及其擴展,這種關聯是建立在個人信任之上的,需要通過長期的經錯、試法和博弈才能實現,雖然它能與封閉社會的小商品經濟相適應,卻無法滿足現代經濟運行的需要。信用問題嚴重阻礙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因此,我國特別需要像西方發達國家那樣,具有完備的商事信用立法,建立一套完善的商事信用製度體係,從而形成我國良好的經濟繁榮局麵。但我們已高興地看到,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係,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製度。要按照完善法規、特許經營、商業運作、專業服務的方向,加快建設企業和個人信用服務體係。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製度。逐步開放信用服務市場。”我們更高興地看到,我國目前信用立法已經揚帆起航,信用體係構築步伐加快,商事信用機製的建立必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的商法環境以及商業交易的模式。

案例:

有一名在德國留學的留學生奧爾波特,畢業時成績非常優異,便留在德國四處求職。拜訪過很多家大公司,全都被拒絕,他很傷心、惱火,又沒有別的辦法,總不能讓肚皮餓著吧。狠狠心、咬咬牙,收起高材生的架子,選了一家小公司去求職,心想,無論如何這次再也不會被有眼無珠的德國佬趕出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