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4章 為政篇(2)(2 / 3)

浙江省城竟於十一月二十八日失守,兵民六十萬人,食盡而破,大約半死於餓,半死於兵,存者無幾。吾奉命兼轄浙江,不能解此浩劫,愧憤何極!浙撫想必簡左帥,吾當奏請簡薌泉為浙江藩臬,或令帶五六千人,即可獨當一路。上海一縣,人民千萬,財貨萬萬,合東南數省,不足比其富庶,必須設法保全,擬令少荃帶水陸各五千人前往。程學啟之千人,擬即撥交少荃帶去。餘之親兵營,亦令韓正國帶之隨去。沅弟開年務須星速前來,能於二月十五以前趕到,少荃尚未啟行,諸事麵商更好。其程學啟處,望弟寫信諄囑,令其聽少荃之節製調度。吾家受國厚恩,吾為江督將近二載,尚無一兵一將達於蘇境,上愧對朝廷,下愧對吳民。此次若不能保上海,則並獲罪於天地矣(上海已解來餉銀十萬,聞年內再有十萬解來,無非望我援救耳)。總望沅弟多方設法,助我保守上海,為恢複三吳之張本,千萬千萬。順問近好。

十二月十四日是否株守金陵再行籌議

沅弟左右:

連接九月兩次來緘,俱悉一切。

弟決計不肯少退,不肯改由東壩一路進兵,則餘續寄一緘,弟亦必不以為然。弟株守金陵,恐又成三年五年之局,援堿退則苦其太閑,援賊來又苦其太險,反複籌思,不得所以兩全之法,且看張、鮑兩軍在寧國果能堅守否。如鮑軍能擊退楊、黃大股,再能乘勢規複東壩,則金陵之後路亦不至十分空虛,從弟之策亦無不可。若鮑軍不能卻敵,或有疏虞,再行籌議。

少莖解來響銀五萬,今日派長龍船送弟處。其洋槍洋藥尚未到齊,到即專人解金陵也。少荃大獲勝仗,忠酋不久必分兵回援蘇、昆。其調張樹聲等赴滬,已飛禮應之矣。

十月初五日望專重南岸軍事

沅弟左右:

季弟病略轉輕,為之少慰。

日內心中有大慮:一曰季病,二曰皖北,三曰寧國。今季病有轉機,略紓一慮。皖北之事,得弟倍,派樹字五營守為卅,初一業已過江,初三或可進州。守此一城,則須珠在握矣。餘又留吳長慶四營守廬江,調蕭、毛等七千人來廬州,中旬可到。調江味根來皖北,新年可到。是皖北之大慮,或可徐紓。惟寧國一慮,反無把握。偽侍王似尚在東壩、小丹陽一帶,日內或攻弟營,或攻金柱、蕪湖,皆意中事。望弟商之諸公,專重南岸。其北岸之事,隻要無為州失矣,自可徐徐料理,餘能擔當也。

至弟處輕兵、重兵之說,且待此三慮紓後再行熟商。到明年二三月後,弟或以餘之言為然,亦末可知。

十一月初六日苗沛霖複叛皇上震怒

沅弟左右:

初九日接初二日來信,俱悉一切。

此間日內無警,惟曾璞山於初六日報賊複至六安,旋又於初七日報回竄之賊被圍擊退,皆不足信。究之忠酋之或東或否,陳大睪、馬塥和與忠酋之或分或否,苗沛霖、李世忠與酋之或通或否,皆不深知,故調度多不合宜也。

春雷由巢北進兵,數百裏內寸草不生,辦柴極難,子藥米糧轉運亦殊不易,不知何日始至枯皋、炯場。苗逆複叛,皇上震怒,命僧邱由山東返篩旋皖會剿,命餘與希庵堵剿,此後或不至更行議撫。隻要賊不犯鄂,蔣、毛、成三軍或足以了辦苗案。

六安搜得忠酋偽文,似李世忠亦與之暗通。刻下兵力隻此,不敢揚薪下之火也。皖南久無來信,但聞二十五日大捷之後,歙、休、黔三縣肅清。劉克閹將由露赴景鎮,自內打出,不知果成行否?順問近好。

國藩手草四月初十日

再,李寶賢帶來六百餘人,據稱精壯老勇,意欲另開一營,餘斷不允。弟處每營病者百餘人,如需補缺之勇,則飛速寄信,可令李之新勇赴兩花台也。又行。李鴻章軍連克太倉等地

澄弟左右:

接弟四月初在竹山坳發信,知家中諸事平安。希庵之病至於失音,深為可慮。

此間軍事,自偽忠王六安解圍後,風波漸平。上海李軍連克太倉、昆山,殺賊至二三萬之多,為軍興以來所罕見。忠逆急回救蘇,皖北得以少鬆。蔣、毛二軍救援壽州,五日內必可趕到。隻要壽州無蒜,則自去秋至今無數之險,皆得安穩度過矣。

沅弟辭浙撫一疏二十二日拜發,茲抄回一閱。擄船之風太甚,頃出示嚴行禁止,茲將寫刻之示寄回。

李少荃近日軍務極為得手,大約蘇杭兩處必有一克,或全克亦末可知。惟餉項奇細,米貴而兩多。皖南食人肉,每斤買百二十文。看來浩劫尚未滿,天心尚未轉也。餘身體平安,足慰遠念。順問近好。

兄國藩手草四月二十四日金陵戰事弟自行具奏亦可

沅弟左右:

二十一夜十八早排遞一信並折搞名牘,十二三日接十九日專丁送信,俱悉一切。所應複者,仍條列如左:

一、折稿皆軒爽條暢,盡可去得。餘平日好讀東坡《上神宗皇帝書》,亦取其軒爽也(《古文辭類篡》有之),弟可常常取閱。多閱數十遍,自然益我神智。譬如飲食,但得一肴適口充腸,正不必求多口也。周壽山久已署溫處道,弟道無所聞耶?金陵戰事,弟自行具奏亦可,然弟總以不常奏事要為妥。凡督撫以多奏新事、不襲故常為露麵。吾史弟正在鼎盛之際,弟於此等處可略退縮一步。

一、鮑軍仍須由大勝關進孝陵衛,決不可由下麵繞來。待過中秋後,弟信一到,餘即谘鮑由南頭進兵。